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的是什麼品種呢?

劉偉岢嵐縣

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種薯行業,莫不如此?

30年前的克新品系,橫掃東北,遍佈華北,觸及西北,遠涉西南。當時薯農種植多,最愛種的就是克新系列品種,因為產量高,妥皮,好管理。

隨著市場對商品薯的品質、顏色、芽眼、薯型諸要求不斷提高,從國外引入和自主繁育的新品種開始充盈市場。荷蘭系以“高端、大氣、上檔次”被高端商品薯市場認可。隴薯系以抗旱、抗病、好管理等優勢逐漸統領西北市場,青薯系在從茫茫戈壁出發,就如三國時的馬超一樣,一路披荊斬棘,向東部種植區傾進……

2010年之後,冀張薯品系橫空出世,很快遍地開花,產量高,薯型好,很受種植者和經銷商的歡迎。

近幾年,更是各主產區和各大種薯企業都紛紛培育出了自己的新品種,譬如格瑞得集團的“大豐系列”,久恩公司的“久恩系列”,希森公司的“希森系列”等等,在商品薯市場都佔有一定的席位。

到底什麼品種目前種植面積最大,筆者諮詢了好多業內人士,這個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一位做銷售的業內人士指出,在高端商品薯市場,“荷蘭十五”依然堅挺,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荷蘭十五,又叫費烏瑞它,是農業部種子局從荷蘭引進的品種。該品種薯形橢圓,薯皮光滑,黃皮黃肉,耐儲藏,產量高,是優秀的商品薯品種。

圖為荷蘭十五。



薯界風雲

馬鈴薯是高產作物,對肥料的要求很高,肥料是形成產量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營養,馬鈴薯就不能獲得高產。根據實驗結果,每生產500 kg塊莖,須從土壤中吸收氮2.5~3 kg,磷0.5~1.5 kg,鉀5.5~6.5 kg。栽培馬鈴薯所需的肥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農家肥

農家肥在馬鈴薯栽培中是最好的肥源,不但能提供較齊全的供生長需要的養分,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對馬鈴薯生長髮育十分有利。農家肥的種類很多,如人畜糞尿、秸稈堆肥、草炭堆肥、塘泥、垃圾、各種餅肥、草木灰以及各種農家雜肥等均屬農家有機肥料。有機肥料的肥源廣、數量多,可因地制宜增加施肥量。有機農肥是完全肥,含有馬鈴薯生長髮育所必須的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還含有一些具有刺激性物質的有益微生物,這是化學肥料無法比擬的。有機肥可以調節土壤肥分,其中的大量有機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礦化作用,釋放養分供馬鈴薯植株吸收;還能通過腐殖化作用產生腐殖質,使土壤疏鬆肥沃,透氣排水,改善土壤水肥氣熱條件,適於塊莖膨大。有機肥分解時產生的胡敏酸和腐殖酸使土壤呈微酸性,非常有利於馬鈴薯的發育,促進澱粉形成。有機肥含氮、鉀較多,恰好滿足馬鈴薯對這兩種元素的需要。另外,有機肥分解時能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彌補光照的不足,提高植株的光合強度。


(二)氮肥

氮肥對馬鈴薯光合速率的提高、葉綠素含量的增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地施用氮肥,可以促使馬鈴薯植株早生快發,儘快構建成豐產的株型,為獲得高產奠定基礎。但是,切記不能過量施用氮肥,如果施用氮肥過量,則將引起植株的徒長和抗病能力下降,使生長中心一直以地上發育為主,阻礙了塊莖的形成和發育,嚴重影響塊莖的產量。如果氮肥不足,則表現為生長緩慢,全株呈現淡綠至黃綠色,老葉的周圍變成淡黃色,甚至乾枯脫落。


(三)磷肥

磷是植物體內重要的生命物質,細胞的分裂和植株體內各種物質的轉化沒有磷是不可能進行的。與氮肥和鉀肥相比,馬鈴薯對磷肥的需求量相對少些,但又是植株健康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施用磷肥可以大大增強氮肥的增產效應。磷肥能加強塊莖中幹物質和澱粉的積累,從而提高塊莖的澱粉含量。此外,磷肥還可以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還有促早熟的作用。

如果植株缺磷,則植株的葉片、葉柄和葉片邊緣均向上豎立,葉片皺縮變小,葉色暗綠,植株矮小或細長僵立,生長緩慢,尤其在發棵期更顯著,老葉邊緣顯現焦斑,早期脫落。缺磷的塊莖內部可能出現褐色的創痕或斑點,隨其缺磷的程度加大,褐斑也相應擴大。在蒸煮時,褐斑處脆而不軟,嚴重影響塊莖的食用品質。


農村85後小夥

中廣網蘭州10月18日消息:經農業部專家組10月14日實測,安定區馬鈴薯最高畝產量達12958.88斤。

此次在安定區進行的馬鈴薯高產測產,是農業部今年組織的在河北,內蒙古,甘肅等26個省區開展的高產創產測產工作的一部分。

根據專家組在安定區高峰鄉牌坊等3個村的實產,確定這個點的平均畝產高達8478.88斤。農業部專家組專家,東北農業大學的陳伊裡教授說:“畝產3噸是世界上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裡(高峰)的馬鈴薯平均畝產過4噸,充分說明馬鈴薯的種植,通過提高技術,推廣良種,增產潛力還很大。據悉,農業部在東北,華北,西北,黃淮海,南方地區的馬鈴薯高產創建目標是畝產6000斤以上,其他地區的目標畝產量4000斤以上。

陳教授在分析高峰鄉測產點的情況時說:這裡的海拔高,日照時間長,降水,日照跟當地土地資源特點相結合,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加上當地政府支持力度大,各級農業科技人員推廣技術普及應用好,群眾認識到位,使這裡的馬鈴薯收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