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茫茫大海中發現航母並對其實時跟蹤?


如何在茫茫大海中發現航母並對其實時跟蹤?

自從2015年9.3勝利大閱兵中具備反艦能力的東風-21D和東風-26彈道導彈首次公開亮相以來,彈道導彈打航母這個高熱度話題的核心焦點也從之前的“彈道導彈能不能打航母?”逐漸轉變為“彈道導彈攻擊航母之前,如果對敵方航母進行有效的發現和跟蹤?”


那麼,我國作為第一個將中遠程反艦彈道導彈這種“大殺器”實戰部署的國家,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發現敵方航母對其實時跟蹤並獲取足夠的火控參數以支持彈道導彈反艦這個繁瑣而又浩大的工程呢?


其實,單就現代軍事領域中的主流探測手段而言,對目標的搜索和探測,主要還是依靠雷達和光學兩類手段,這對於我們在茫茫大海搜索跟蹤航母也不例外;

我們知道,監視海上機動目標難度很大,首先的原因是廣袤的海洋所帶來的距離限制,其次,對於航母戰鬥群這類目標的高速機動更是加大了監視和跟蹤的難度。



在這種背景下,天基的海洋監視/偵察衛星無疑成了對海監視和掃描效率最高的一種手段,它具有覆蓋海域廣,探測目標多而且多是活動目標的特點,所以多采用多星組網體制,以保證連續監視,不至於中途丟失目標。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為了儘可能的對敵方艦隊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跟蹤,都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建設了各自的海洋監視/偵察衛星系統。


海洋監視衛星按其檢測手段可主要分為三類;即電子偵察型和雷達偵察型以及光學偵察型。

電子偵察型利用多顆組網衛星同時截獲航母戰鬥群中艦載雷達和通信設備發出的各類無線電信號來對其進行定位;

雷達偵察型則主要使用大型雷達,通常是合成孔徑雷達的手段,通過目標反射的雷達波束,以確定目標位置及其外形;

而光學偵察型,顧名思義,主要是通過大口徑大陣列的紅外成像傳感器或其他光電設備做到對海洋環境的實時監控。

以上三種手段,構成了比較完善的全天候海洋監視體系,而我國近年來為何配套反艦彈道導彈項目,在天基海洋監視系統的建設上也碩果累累,

具備了在全球範圍內同時跟蹤19艘大型水面艦艇目標的能力,至於這19條大型水面艦艇指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懂得。



還需提到的是,陸基的天波超視距雷達也是對海監視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天波超視距雷達是一種超遠程、超視距的搜索雷達,它將高頻(HF)波段的電磁波發射到高空,由距地面數百公里的電離層將其反射回地面進行探測;目標將雷達波反射回電離層,電離層再次反射後信號被接收天線接收,實現對目標的探測。由於有高空電離層的反射,所以天波超視距雷達可以探測因為地球曲率被遮擋的目標,其探測距離最大可達數千千米以上。


我國的天波超視距雷達也被用於對海監視,其中位於湖北襄陽的天波超視距雷達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投入使用,可以對第二島鏈內的西太平洋地區進行有效的覆蓋。其有效探測距離可達4000KM以上,對各型水面艦艇、隱身轟炸機、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等目標都具備良好的預警探測能力。


除了天基衛星和陸基天波超視距雷達這兩種主要的手段外,其實也還有很多手段作為海洋監視體系的補充,如高空無人機、反潛巡邏機、潛艇、水下聲納陣列等,都可以作為探測敵方航母的手段。也正是在如此多種手段的相互支持和優勢互補下,基於反艦彈道導彈建設的海洋監視體系的功能才能越來越完善,時效性效率越來越快捷。


中外艦聞

有多種辦法。

首先是衛星探測,以蘇聯的核動力(核電池)海洋偵查衛星US-A來說。其星體長度達到10米,直徑1.3米,安裝有NII-17設計局研製的大型X波段側視雷達,能夠全天候對海洋進行偵查,但是衛星的圍繞週期比較長,尤其是對中低緯度時,再訪時間要數天,而且看似高不可攀的衛星,其實由於軌道週期非常固定,很容易被標準3之類的反導反衛星導彈給打掉,其價格高昂,在戰時安全性很差。

其次,比較靠譜的其實是天波雷達和地波雷達,這種超視距雷達,圖為美國海軍 AN/TPS-71ROTHR天波超視距雷達。其原理是以大氣電離層為 “反射鏡”,工作於高頻 波段的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半徑可達 1800 海里。

圖為天波雷達工作示意圖

地波雷達的原理是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氣折射率為 1.000250 至 1.000400,變化幅度足以引起無線電傳播路徑的彎曲,通常情況下大氣折射率隨著海拔升高而逐漸降低,造成無線電傳播路徑向下方彎曲 (如上圖),可導致其內無線電傳播路徑的彎曲度超過地球曲率,令雷達波束折向水面方向,從而實現超視距探測,其探測距離也會有數百海里。

因為天波雷達看遠處但是看不到近處,地波雷達恰恰看近處多過遠處,所以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對海洋數百公里到數千公里的探測,雖然採用雷達波長往往幾十米,沒有啥精度可言,而且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對付龐大航母艦隊則是完全夠用了。

第三個方式就是無線電定位,這個在很多抗日神劇裡都是用爛的梗了,航母編隊非常龐大,只要使用無線電通信或者雷達之類的有源信號發射出來,電子偵察機就能捕獲,這是一個概率問題,畢竟這年頭電子對抗也是很常見的,當然由於電子偵查機本身沒有啥自衛能力,容易被幹掉。

其實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採用隱身無人機進行大海撈針般的海上搜索,總之方法還是有的。


木榮雨北

要在茫茫大海中發現航母非常難,說是大海撈針一點不為過。

平時我們看到的俯視航母是這樣的。



其實這是低空航拍的航母照片。而且是航空飛機飛的很低很低是的拍照。

這才是軍用衛星所觀察到的航母圖像。

有人說我們可以利用衛星進行跟蹤拍攝,關鍵的問題是1航母在不停的移動,而高分辨軍用衛星也不能長時間對固定區域進行跟蹤拍攝。2衛星的的作用是在某一指定位置“看一看”,而不能對區域進行搜索。因為在高分辨搜索下,衛星要處理的數據幾乎是個天文數字,幾億像素的數據顯示成高分辨圖片在1乘10公里的地圖上只有2釐米長的一條線。3.衛星的數據傳送必須在固定區域的陸基接收站進行接收,等數據傳送到基站,航母可能早在幾百裡之外了。所以說利用衛星尋找移動的航母是非常困難的,除非你知道航母的具體位置,可以用高分辨衛星直接觀察到航母。



現在軍隊尋找航母的方法其實是當發現一艘航母后,立即進行標記,然後持續不間斷對航母位置進行標記,每次衛星可以觀察時對可能區域進行拍攝,沒有航母的話進行排除,等下次衛星飛過某可能上空時再進行排除,直到找到為止。其實處理這些事情的工作人員不少於航母所乘人員。

這就是現實,就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如何尋找航母蹤跡的最好辦法。怎麼樣震驚吧。


快速軍事一點通

如何在茫茫大海中發現航母,並對其實時跟蹤?

對於過去來說,這很難。但是對於現在來說,就很容易啦,而且越來越容易。(●—●)

舉例來說,現在有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廣域偵察精度都有50米識別率了,發現航母還是沒問題的,而且可以做到連續跟蹤。而且識別率即將發展到2.5米。

除了3萬6千公里的靜止軌道衛星,還有600到800多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偵察衛星,只要能組網,也可以做到發現。這個距離就近多了,發現不是問題。

還有就是視頻小衛星的星座,也可以組網,甲板上的人都可以拍下錄像來。

除了衛星,還可以用臨近空間飛艇,太陽能無人機。連續飛行一年都沒問題。

當然,還有一些萬米左右高度的長航時無人機,也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