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清照作为一名词坛巨人却被小小的生活所困?

陈益洲

我想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还是一个生长在封建社会官宦之家的女人。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家中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也给了她较为优渥的家庭环境。而且李格非进士出身,李家是正宗的书香门第。李清照出身在这样的家庭,自然也被培养得知书达礼。加上她自身才华,十五岁已经写出《如梦令》名动文坛。十九岁又嫁给了同样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的赵明诚,婚后二人情投意合,举案齐眉。按理说,她原本该衣食无忧,清闲自在地过完一生。

然而,李清照人到中年,却经历了宋朝由北宋变为南宋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如果没有这场巨大变故,她还可以和丈夫每日琴棋书画,吟诗作对,过神仙眷侣一样的日子。可惜,北宋亡了,作为北宋官吏家属,她和丈夫不得不南下逃命。一路上他们搜集多年积攒下来的心爱的金石书画等不断散佚,赵明诚也不幸得病去世。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女人来说,丈夫就是天。丈夫死了天就塌了。李清照自此失去了庇佑。虽然李清照诗文才华有目共睹,但是完全无用武之地。封建社会男子能诗善赋,也许还可以走仕途之路直上青云,再不济也可以给人做个管账先生养家糊口。可是作为女子,尤其是官宦人家的女子,琴棋书画真的不过是一种兴趣爱好,在社会上完全没有用。社会不会提供给适合这样的女性工作岗位。还不如会点女红,会种地洗衣服做饭,也许还可以给人做奴仆勉强糊口。而生长于官宦之家的李清照怎么可能会做这些。所以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基本是依靠以前积蓄和亲友帮助度日。虽然她收藏了大量金石书画,随便拿一件出来卖掉都可以过一阵子。但是文人士大夫的品格让她不愿意为了糊口而变卖自己和丈夫辛苦搜集来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她和丈夫的情感见证。她也不舍得。后来再嫁张汝舟,据说张就是看中了这些价值不菲的收藏曲意逢迎把李清照骗到手,后得知李清照不愿意把收藏拿出来,他就原形毕露。所以李清照通过变卖收藏其实本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但那样她就不是能够写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李清照了。虽为女流,她却有丈夫气。这点从她甘愿入狱也要和张汝舟离婚也可以窥见一二。

晚年李清照辗转于浙江一代,后卒于绍兴。虽然生活困顿,但是她却写出了许多价值极高的诗词,是她创作的巅峰。



如果李清照是个男人,凭她的才学和气魄,也许可以入朝为官,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可惜封建社会的女人是没什么机会走仕途之路的。她后期人生困顿,其实也是那时期妇女命运的缩影。只不过因为她是官宦人家小姐出身,又颇有才名,所以还不至于迫于生计委身他人甚至沦落风尘。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的女人,丈夫死后又没有子嗣,估计下场只会更惨。

写完后,感叹一句,还是现代社会好,女人只要有能力出去工作就不至于饿死,不用完全依附男人。


狮子座的猫儿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根据他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由于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藏书甚丰,家境殷实,以至于她在没有出家之前,有大量的时间读书。

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明诚娶李清照的时候,是二十一岁。


狼豺女貌,佳偶天成,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然而,在婚后不久,当时的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是旧党的拥立者,他升任了尚书右丞。

面对新党上台后,极力打击新党。

此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党争而被罢官。

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公爹赵挺之试图救援李格非,诗中有一句——炙手可热心可寒,这句话指代很清楚,就是说你赵挺之权势熏天,我爹被罢官,你心里好过吗?


由此可见,李清照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受到党争派系的打击。

故而,她对公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因为他没有施救李格非。

有这一事件之后,就直接导致了李清照生活的改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后来,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

他们夫妻志同道合,开始搞收藏。

再后来,李清照的公爹死了,赵家失势,紧接着也遭受了政治上的迫害。

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蛋?


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

赵明诚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回到故里,一直默默在金石方面努力。后来出仕,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

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赵明诚携书十多车南下奔丧。

随之,北宋亡。

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

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苦难来临了,李清照的日子不好过了。至此,进入李清照的后期生活。

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


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她驻家池阳,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

后来,李清照带着赵明诚生前所收藏的金石古物,颠沛流离。

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一个女人,在战争混乱的年代,到处逃难,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

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可以见得,李清照的晚年是多么的凄苦悲凉,一代女词人经络的如此境地。

可怜之,可叹之,可悲之。

不一样的美文,不一样的心境,更多文章,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诗词歌赋曲

(
一)46岁那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城死了,她对自己的前半生充满了感慨。

她想起了19岁那年,带着少女的羞涩和甜密,初稼赵明城,曾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二人门当户对,情投意和,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书画,在京城的七年中,她们的生活如同琴瑟和鸣,浪漫而又高雅。

她想起了26岁那年,自己的父亲卷入朝廷争斗被罢官免职,她和丈夫也受到牵连,家产遭到没收,两人回到了老家青州。

告别了繁华京城,乡下的生活冷清却平静,质朴却甜蜜,虽然日子过得清贫,她依然觉得快乐,她宁愿就这样与他厮守终老。

然而天不遂人愿,后来金兵入侵,国家支离破碎,她和丈夫颠沛流离,聚少离多,身心疲惫。

本以为这样就算了,她毫无怨言,愿情跟着吃苦受累,只要他们还在一起。

可老天这点机会也不给她,46岁这年,丈夫客死他乡,独独留下自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二)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可惜,生活中没有如果。

这年,李清照已经48岁,丈夫赵明城也去世两年了,她想换个环境,换个心情,人总不能活在悲痛之中,于是她只身一人来到美丽如画的杭州。

就在这里,另一个男人闯入了她的生活,对她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让满心疮痍的李清照再次感到了温暖。

经历了那么多不幸,尝遍了那么多艰辛的李清照,对自己说,遇到个好男人就嫁了吧!于是她再次怀着对幸福的憧憬,把自己后半生托付给了这个叫张汝舟的男人。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这次遇到的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张汝舟素知李清照和前夫赵明诚酷爱金石书画,想必一定留下不少珍贵藏品,他竟是冲着这些来的。

以李清照的性格,她怎会把和丈夫赵明诚一生的心血拱手让给这样一个骗子、小人,索要藏品不成,张汝舟原形毕露,刚开始对只是对她冷眼相待,后来竟对她大打出手,拳脚相加。

李清照哪是那种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女子,她毅然而决绝的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我要离婚!

在宋朝有条恶劣的法规,女子若要告丈夫,即使证据确凿,也要受两年的牢狱之灾。

这么多年什么苦都吃了,坐牢算得了什么,我要告,要离婚,李清照横下了一条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坚决离婚!

离婚终于成功,张汝舟受到应有的惩罚,官职被削,流放柳州。

李清照也因此入狱,但只在里面呆了九天,被亲友保释出来,生活依然清贫,但她无悔。


(三)自己的第二段婚姻,仅仅维持一百多天,之后,李清照依然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

一切物是人非,自己茕茕孑立,在她的诗词中充满哀愁,但现实生活中依然坚强,始终不忘亡夫赵明诚的遗愿。

在她和赵明诚耳鬓厮磨的那段幸福时光里,凭着对金石书画的爱好,赵明诚一直在编撰《金石录》,她耳睹目染,对这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50岁那年,她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终于能长出了一口气,明诚,你的愿望我帮你完成了,你在地下可以安心了!

华发已生,但对于写作和诗词,她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十月在金华避乱时,她完成了《打马图经》并《序》,又作了《打马赋》。

她那首《武陵春》,就是在此时写下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辗转漂泊的感叹。

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上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留恋青春时的美好时光,思念和亡夫携手走过的日子,一切如云烟,再也回不去了!

72岁那年,李清照在孤独,寂廖,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国家的忧思中,走完了坎坷风霜的一生!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别致的※聆听※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清照前半生过得还不错,家庭富足,幼年有父亲庇护,自己才学过人,到了结婚的年龄所嫁丈夫又与她情投意合,举案齐眉,琴瑟和鸣,莫过如此,可是命运的捉弄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生活的变化会改变一个人,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云开月明128910860

人都是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的人,即使以精神为主,也要在有物质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谈及精神,否则,他(她)用什么维系生命?如何生存下去?李清照也不例外。

毋庸置疑,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才女,是词坛巨人,但她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能不被物质世界的各种琐事困扰。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幸福的。从一个受家里人宠爱的小姑娘,到为人妻的小女人,李清照都是幸福的。这些从李清照前期诗词中可以表现出来。最有代表性的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后期的李清照,因为丈夫的去世,金人入侵,一个人带着夫妻二人收集的金石南渡。在国破家亡的大环境下,每个人的境况都好不到哪去,李清照更是如此。她一个女人家,要带着那么多的行李,要担心这些贵重的东西不丢失,也不被损坏,还要逃命。可以想象一下,她会多么狼狈。



有时候,一种执着的爱好会成为一个人的累赘。李清照的金石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热爱,不想失去。因为战乱,又难免丢失或者被抢。这使得李清照很有些狼狈。这样的日子久了,难免会疲倦。一个女人,有多大的精力应付生活中的烦心事?恰在这时,赵明诚的生前好友张汝舟伸出援助之手,后来又向李清照求婚。李清照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嫁给他。本以为会过一阵安静的日子,可谁知张汝舟是个伪君子,他看中的是李清照的金石,觉得那些东西值钱。

当李清照看清张汝舟的丑恶面目之后,她提出离婚。宋代法律规定,女人如果提出离婚,不管结果如何,不管责任在谁,这个女人要坐牢。李清照不惜坐牢也要和张汝舟离婚。这是多么决绝的一个女人。



最后,婚离了,李清照坐了牢。不过,因为她的名声很大,而且罪过主要在张汝舟,李清照很快就出来了。

纵观李清照的人生,可以看出,再有名气的词人首先是一个女人,是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的人,其次,才是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所以,不可能不被生活所困扰。


读史坊

李清照,虽然为一代词坛巨人,创作了无数让人吟咏不尽的佳作,但却有伴随着时局的动荡,特别是她家庭婚姻生活的变故,而又不得不颠沛流离,尝尽了底层生活的不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章丘。由于她的父亲在京城做官,所以全家人就随之搬来当时的京城开封生活。虽然在京为官,但父亲还是非常关心女儿的成长,所以自幼起就教女儿熟读诗文,并时常习作诗词。可以说,李清照的自幼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富于诗情画意,平静而悠闲。

在她十八岁的时候,李清照嫁给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二人真可谓夫唱妇随,常有诗词酬唱,而且还收集了大量金石古玩,过着神仙眷侣般的小日子。

然而,这样的日子还没持续多久,生活就对李清照换了另一幅让她怎么也想不到的面孔。1127年,金岳攻陷京城,北宋皇帝等被俘。接着在南方,宋高宗即位,南宋建立,设杭州为京城。就在这种形势下,李清照夫妇随同南逃的难民一起,流落到江南。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尚且能够忍受,但在此途中,夫妻两人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竟然丢失了(据说南逃时他们的古董就装了十来车),这可真是让她悲痛欲绝。南来后,赵明诚继续在南宋朝中为官。但是,此后的一件事却让李清照这位北方女子极为恼怒。那就算,在一次叛乱中,丈夫竟然弃城而逃。为此,李清照还写诗特意讽刺丈夫。不久后,赵明诚也在自我愧疚抑郁中撒手人寰。这可让李清照备受打击。

而恰在这时,另一个男人出现在李清照的生活中,对她照顾无微不至,最终并赢得芳心,喜结连理。但是,没多久,李清照就发现原来这位丈夫张汝州竟然就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他之所以当初追求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骗取她的钱财古董。但等张汝州知道李清照已经身无一物后,竟对李清照甚至实施家暴。后来,她无意中得知张汝州的官位实是用钱买来的,于是就毅然告发了他。按照当时律法,丈夫入狱,妻子也得受罚。在友人的周旋下,她幸免牢狱之苦。然而,至于她此后的生活,也是几经颠沛四处流落,最终结局则是难以确知。


书房记

首先纠正一下错误啊,词坛巨人也好,文坛老一也罢,创造都需要来自生活,所以不能用“小小”的生活,来对比创造。脱离生活,谁搞不出好作品来。其次说一下,为啥她后期生活困顿

1、李清照是女人,在封建社会要想求生存,无门无势的话,必须走勤劳的手工道路。而李清照,又有一颗“文青”的心,所以很难获得生活来源。

2、古代男女不平等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女人只是附属品,所以很难获得机会,因此没有啥太多的收入。

这两点决定了,李清照就是一只宠物,当国家败退之时,更需要让百姓吃饱饭的人。

4、李清照只是后世文人(吃饱饭,没事干,逗逗乐子的人)崇拜偶像。并不是后世所有人,尤其是占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崇拜对象!

所以不要把词坛巨匠=丰功伟绩=造福人民群众=当时认同,这就是为啥学中文的,往往最难找到工作,各国都压缩文科的经费,或缩编文科,因为他就是一只宠物,人都吃不饱呢,还给宠物吃,得喝多少假酒喝这样啊!

总之李清照穷嗖嗖,是因男女不平等,更是因为他有文青的心,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根本创造不了剩余价值。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虽然很难听,但这是真话!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因为有国才有家,国安民才安。

国家安宁平顺,这个国家的官员也好,普通百姓也好,才可能安居乐业。上流社会的诗词歌赋酒茶花,是需要一个安宁的国家作为背景的。

国家都在颠沛,李清照的生活自然辗转。在保命的过程中,连安稳的住所都没有,必然是受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