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一张黑白航拍照片,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在战争期间挨了14颗炸弹,却奇迹般地没有被炸得片瓦不留。

二战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1944年盟军轰炸机把德国科隆炸成一片废墟,只剩科隆大教堂矗立其中

有一种说法是,大教堂高耸的双塔为那些轰炸科隆的盟军飞行员提供了绝佳的导航地标,所以他们也就手下留情,没有对它赶尽杀绝。

这种说法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战争快结束时,盟军已经牢牢掌握了空中优势,导航地标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上,在战争时期大部分军人对历史遗迹也心怀敬意,只要没有明确的命令,他们会有意识地放过这类目标。

二战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科隆市区被炸得满目疮痍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轰炸德国本土的轰炸机大都是高空投弹,追求的是打击面积而不是精确度。即使是针对科隆大教堂这样一个巨型目标,来自高空的打击也很难精准命中它。一名盟军飞行员曾表示:“要确保一枚来自高空的炸弹落在一片35到40平方米的区域,需要出动108架B-17轰炸机和1080名机组成员,总共投下648枚炸弹,这样的成功率才能达到96%。”

二战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1944年盟军轰炸机飞过莱茵河留下倒影

科隆大教堂从1248年动工,到1473年还未完全建成,直到19世纪才重新启动工程,并于1880年落成,前后历时600余年。教堂长144.5米,宽86.5米,塔高约157米,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二战结束后,德国对科隆大教堂的维修工作于1956年完成。战争期间德国人对科隆大教堂也进行过多次抢修,其中1944年对西北塔的一次抢修使用了附近被炸毁建筑的劣质砖块,这处抢修痕迹一直保留到2005年,以向世人提醒战争的残酷性。不过2005年后,科隆市政府决定按照大教堂的历史原貌重建这一部分。下面是科隆大教堂今天的照片:

二战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今日的科隆大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