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詳細」知道更多疫苗接種的事兒,才能更對寶寶健康更有保障!

1.為什麼接種疫苗能預防疾病?

科學研究表明,當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身體就會產生一種抵抗這種細菌或病毒的物質,這種物質叫做抗體。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會產生不同的抗體,稱為特異性抗體。病癒後,這種特異性抗體仍然存留在體內,如再有相應的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這種特異性抗體就能保護身體不受這些細菌或病毒的傷害。

預防接種就是人為地將經減毒或滅活等工藝處理的少量細菌或病毒及其代謝產物接種給人,使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反應,從而產生針對該種病原體的抵抗能力。

「超詳細」知道更多疫苗接種的事兒,才能更對寶寶健康更有保障!

2.接種疫苗後是不是就一定不得傳染病了?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並非是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80%。由於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後免疫失敗。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後發病,相對於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後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

3.為什麼一定要按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這是根據臨床試驗和多年科學實踐為依據而制定的。如乙肝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劑接種才能使兒童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隨著兒童的長大,體內原有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會逐漸下降。因此,有些疫苗還要進行加強免疫。

「超詳細」知道更多疫苗接種的事兒,才能更對寶寶健康更有保障!

4.為何要對新生兒接種卡介苗?

接種卡介苗後能使機體對結核桿菌產生特異性的免疫力,可阻止結核桿菌在人體內的繁殖和播散,因此它對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粟粒性結核有較好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結核病高、中等流行地區,新生兒應儘早接種卡介苗。我國的免疫程序是新生兒出生時接種1劑卡介苗。

5.新生兒為什麼要在出生後24小時內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6.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針?

接種不同劑次乙肝疫苗後一般都會產生抗體。研究證明,全程接種3劑後,體內產生的保護性抗體的幾率大、滴度高。據觀察,接種第1劑後,約有30%~40%的人產生抗體,接種2劑後,約有60%~70%的人產生抗體,完成3劑全程接種後可使約90%以上的人產生抗體。

7.為什麼脊灰減毒活疫苗不能帶回家服用?

疫苗需要由有資質的預防接種單位和預防接種人員提供預防接種服務。需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溫度冷凍儲存疫苗。接種時須用涼開水溶化後喂服,這樣才能保證疫苗的效果。接種後需在現場留觀至少30分鐘。因此不能帶回家服用。

「超詳細」知道更多疫苗接種的事兒,才能更對寶寶健康更有保障!

8.多次服用脊灰減毒活疫苗是否對身體有害?

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範》,國家免疫規劃的每一種疫苗都有規定的免疫程序,適齡兒童只要按程序服夠劑數即可。但在補充免疫活動時,可不論接種史,所有無禁忌證的適齡兒童一律接種1劑或2劑疫苗,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漏掉一部分易感兒童,同時建立群體免疫屏障。脊灰減毒活疫苗是安全的生物製品,多次服用不會對身體有害。

9.患過出疹性疾病的人是否不需要接種麻疹疫苗?

不一定。有很多種疾病都會有出疹症狀。如果實驗室診斷為麻疹,則不需要再接種麻疹疫苗。如果確診為風疹、其他出疹性疾病或出疹原因不詳者,還需要接種麻疹疫苗。

10.周圍的人沒有患麻疹,為什麼還要給兒童接種麻疹疫苗呢?

11.兒童8月齡時接種過麻疹疫苗,還需要再接種麻腮風聯合疫苗嗎?

是的。按照我國《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的要求,嬰兒在8月齡時應接種1劑麻風聯合疫苗,18~24月齡時還應接種1劑麻腮風聯合疫苗。

12.患過流腮是否還需要接種麻腮風聯合疫苗?

麻腮風聯合疫苗可預防麻疹、流腮、風疹三種疾病。患過流腮後,接種麻腮風聯合疫苗仍可以預防另外兩種傳染病。也可以選擇接種麻風聯合疫苗或麻疹疫苗和風疹疫苗。

13.百白破聯合疫苗可以提前或是推後接種嗎?

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範》的要求,疫苗應按照免疫程序進行接種,在兒童健康狀況允許的情況下,不建議提前或是推後接種。

百白破聯合疫苗基礎免疫各劑之間間隔應≥28天。如因為其他原因未能及時完成相應劑次的接種,一般來說推後接種是可以的,但對於推後接種的劑次一定要儘早進行補種。

14.兒童是否必須接種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已納入國家免疫規劃,≥18月齡兒童需按照免疫程序免費接種甲肝疫苗。

15.提早接種了某一種疫苗,是否會對孩子身體有傷害?

提前接種疫苗一般不會對身體有害,但有可能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為了獲得更好的保護效果,最好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16.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有何不同?如何選擇?

我國上市後的所有疫苗都是經過國家嚴格檢驗合格後投入使用,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的安全性和保護效果均得到證實。接種何種疫苗,家長可自行選擇。

17.兩種疫苗是否可以同時接種?

如需同時接種兩種疫苗,應在不同部位接種,並嚴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進行接種。兩種注射減毒活疫苗如未同時接種,應間隔≥4周再接種。

18.為什麼接種疫苗後要留觀至少30分鐘?

接種疫苗以後,由於個體原因,極少數人可能會發生過敏反應。監測數據表明,過敏性休克大多發生在接種後30分鐘內,發生過敏性休克後,如果不在醫務人員監護範圍之內就容易發生生命危險,所以接種現場必須配有醫生和急救藥品,主要是防止發生意外。如果監護人懷疑自己的孩子接種疫苗發生了異常反應,就應該及時向接種人員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諮詢或報告。

19.接種疫苗後出現的一般反應如何處理?

接種疫苗後,應在預防接種單位留觀至少30分鐘。 部分兒童在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一些反應,如低熱、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如倦怠、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上述症狀一般持續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處理。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上述反應,應該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其他疾病。如果發生嚴重反應者,應及時就醫。

20.青黴素過敏者能接種疫苗嗎?

青黴素過敏和接種疫苗沒有必然聯繫。只有當疫苗中含有青黴素成分,才不能接種。如果沒有這種成分,是可以接種的。但過敏性體質的兒童在接種前,其監護人需認真閱讀說明書,並諮詢臨床醫生,謹慎接種。

免費疫苗表:

「超詳細」知道更多疫苗接種的事兒,才能更對寶寶健康更有保障!

點媽溫馨提示:疫苗大多數都是經過多次臨床試驗確保其安全性的,可是畢竟疫苗是一種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質,對人體還是有一定刺激作用。某些寶寶在接種完後身體會有一些不良的反應。部分寶寶在接種疫苗後會有局部反應如輕度腫脹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種後,寶寶屁股上出現硬結就是吸附製劑接種後常見的現象。接種疫苗後的全身反應有發熱和周身不適,一般發熱在 38.5 ℃以下,持續 1 ~ 2 天均屬正常反應。無論局部還是全身的正常反應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多喂水、並注意讓寶寶多休息即可。如果寶寶高熱,可服用退燒藥好好護理。但是有些寶寶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局部感染、無菌性膿腫;暈針、癔病;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等症狀屬於異常反應。遇到暈針、過敏性休克應立即讓寶寶平臥、頭部放低、口服溫開水或糖水,與此同時立即請醫生作緊急對症處理。出現皮疹,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應用脫敏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