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不如现管,王爷不如通判,有个王爷就被小通判气死了

在我们古城安阳的老城里面,有个一个古建筑叫高阁寺。高阁寺原名叫做大士阁,位于安阳马号街的赵王府内。赵王指的是明成祖的第三子朱高燧,他的封地就是彰德(今安阳),赵王府就是为他所建,距今已有500多年了。高阁寺台阶很陡,也没有栏杆,下来的时候,胆子小的会有些腿软。

县官不如现管,王爷不如通判,有个王爷就被小通判气死了

明成祖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皇帝宝位后,立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老三朱高燧老大的不乐意,他联合被封为汉王的二哥朱高熙一起争夺皇位继承权,常在明成祖面前挑拨是非,恶意诽谤太子。明成祖知道了小三儿朱高燧的种种不法行为,不禁大怒,拍着大腿要治罪。幸而太子朱高炽宽宏大量,极力在明成祖面前劝解才得以幸免。

后来,明成祖得了一场大病。有人密谋毒死明成祖,并且伪造了诏书,只等皇帝驾崩后另立赵王朱高燧。可惜举事不密,半途事败。明成祖亲自提审朱高燧,让他自己“说清楚”。此时又是太子朱高炽出面解围,向父皇进言道:“这一定是底下的临时工所为,高燧并不知道。”

第二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为明仁宗。即位之初,明仁宗就给朱高燧增加俸禄二万石,随后让高燧回封地彰德。仁宗在位仅一年就去世了,传位于其子朱瞻基,为明宣宗。宣宗即位后又赐予朱高燧田园80顷,对高燧可谓仁至义尽。可是朱高燧贼心不死,想学老爹的样,也夺了亲侄儿的皇位。结果,又没弄成,这才死了心。

县官不如现管,王爷不如通判,有个王爷就被小通判气死了

朱高燧的后代继承了他的王位后也被称为赵王,最具盛名的是朱高燧的第五代后人朱厚煜。 朱厚煜被称为赵康王,他自小聪明伶俐,好学善问,喜欢读书。这个赵康王比先辈有文化,心地善良,不随便诛人十族,也不把人的皮剥了往里面塞上草,也不放火,也不殉葬。

有一年彰德时逢大灾,庄稼颗粒无收,平民百姓眼看就要饿死当地政府对此毫无办法,还是赵康王上书明世宗,请求拿出自己的俸禄1000石赈济灾民,方才一解燃眉之急。

在百姓心中朱厚煜赢得了好名声,可他和彰德地方政府相处的却不好,时有摩擦发生。赵康王鄙视地方政府贪腐无能,嫌人家没文化。嘉靖三十九年,时任通判田时雨让赵王府数十名府役领取俸禄,府役们去了田时雨却诬告府役殴打政府官员,知府竟然派兵跑到王府,将王府的人全都予以逮捕,投入大牢。

县官不如现管,王爷不如通判,有个王爷就被小通判气死了

朱厚煜闻听此事,怨恨不已,被小人欺负又投告无门,一时想不开就愤而上吊自杀。他们朱家后来有个叫朱由检的,也是被个没文化的人气得上吊的。那个影响大,青史留名。再说这个赵康王,毕竟是个王爷。结果通判田时雨被处以极刑,知府傅汝砺也被充军边境。可惜朱厚煜一生爱国护民,最后竟落了个如此下场。 朱厚煜死后被葬在安阳县西北,后人称之为康王坟,并在此建了一所寺院,纪念赵康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