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傳國玉璽後 究竟下落何處?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雲:“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時,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徵。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

國寶“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傳國玉璽後 究竟下落何處?

據史書記載,傳國玉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圓四寸,螭虎紐,一說龍魚鳳鳥紐。玉璽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得到此璽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後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從此,歷代帝王無不把傳國玉璽當作權力的重要象徵,當作一統天下的象徵。傳國玉璽不僅成為野心家覬覦和割據君王爭奪的目標,也是中央王朝後宮的珍寶,國之重器。 然而,它在流傳1000多年後,卻神秘地失蹤了。幾千年來有關它的傳說也無不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國寶“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傳國玉璽後 究竟下落何處?

據說,傳國玉璽是用著名的絕世寶玉“和氏璧”製作,傳國玉璽的傳奇也要從這塊和氏璧說起。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給楚厲王,楚厲王叫玉工前來辨識,恰好這寶玉屬深藏不露的類型。不識貨的玉工說是一塊普通石頭,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腳。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玉,玉工們又一次冤枉卞和,卞和再次被判處欺君罪,右腳被砍去。楚文王即位後,年老的卞和抱著這塊玉在荊山下號啕大哭。楚文王知道來由後,叫人將卞和的石頭剖開,果然雕琢出一塊稀世寶玉,“和氏璧”因此得名。

國寶“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傳國玉璽後 究竟下落何處?

和氏璧誕生後,發生了接二連三的故事。楚威王時,昭陽滅亡越國立大功,得賞和氏璧,和氏璧由此進入了“流通渠道”。後昭陽出遊赤山水潭,在潭畔高樓宴請賓客,拿出和氏璧來讓大家鑑賞。當時潭中突然躍起一條大魚,足足一丈多大,還帶出了一群各式各樣的小魚。眾人覺得稀奇,都到水邊看魚,回到房間卻發現和氏璧不見了。昭陽懷疑是門人張儀偷的,對張儀嚴刑拷打,導致張儀背楚入魏,成為楚國死敵。昭陽在楚國勢力很大,失竊後出千金懸賞,追查和氏璧下落。風聲實在太緊,偷盜者長時間裡都不能將和氏璧“脫手”。多年後,和氏璧突然現身趙國首都邯鄲。 後來秦昭襄王知道了,就給趙惠文王寫了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引出了一段“完璧歸趙”的故事。和氏璧之後長期保存在趙國的宮廷中。公元前 228 年,秦破趙,和氏璧這才落入秦國人手中。 漢孝元太后摔掉一角和氏璧的曲折命運似乎預示著傳國玉璽的多舛命運。秦始皇用它造至高無上的玉璽,本來希望這個皇權的象徵能夠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孫手中傳下去,永保江山。不料秦朝迅速滅亡,和氏璧造就的傳國玉璽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歷程,並最終湮沒無聞,成為一大歷史謎團。公元前 206 年的 10 月,劉邦率農民起義軍打到了咸陽灞上,秦王子嬰投降,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劉邦細心呵護著玉璽,並在西漢王朝建立後將它作為了新王朝的傳國玉璽,並將其珍藏在長樂宮。 西漢末,王莽篡權,需要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當時玉璽由他的姑姑,漢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著。王政君對劉家的感情比對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璽。最後王莽命弟弟、安陽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璽,老太后感覺被侄子給騙了,哭罵著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後來,雖然王莽等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但是玉璽還是留下了瑕痕。

國寶“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傳國玉璽後 究竟下落何處?

王莽垮臺時,傳國玉璽就在王莽的屍體身上,亂軍搶到後將其獻給了綠林起義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一度成為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玉璽。劉盆子後來也失敗了,投降建立東漢的劉秀。傳國玉璽重新成為了漢朝的玉璽,從劉秀開始,一直在東漢諸帝手中流傳,洛陽的東漢宮廷則負責保存傳國玉璽。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傳國玉璽幾經輾轉到了漢獻帝的手裡。 公元 220 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曹魏。傳國玉璽自然順延成為曹魏的皇權象徵。曹丕畫蛇添足,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三國一統於西晉,玉璽歸晉。後唐末帝抱玉璽自“五胡亂華”時代,朝代更迭頻繁,動盪不安。傳國玉璽開始了最為劇烈的顛沛流離。 在這個階段,稱王稱霸的人很多,但玉璽只有一個,於是很多豪強梟雄自己私刻玉璽。比如東晉朝廷南逃後,就自刻了一個玉璽 ;此外還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璽、姚秦的玉璽等等。他們私造玉璽的“創意”得到了後世許多亂臣賊子和梟雄豪強的歡迎和效仿。 公元 589 年,隋朝統一全國,那些私刻的傳國玉璽也就統統被隋朝沒收了。隋唐時期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傳國玉璽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為國家至寶,沒有出現什麼傳說。唐末朱溫篡位後,歷史進入了紛擾的五代十國時期。玉璽再次遭遇亂世,厄運迭起。朱溫建立的後梁掌握玉璽沒幾年就被後唐給取代了。 公元 937 年 1 月 11 日,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帶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玉璽從此下落不明。郭威建後周後,遍尋傳國璽不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一個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這就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懷疑它的真偽。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走,“傳國璽”也被大金國掠走,隨後便銷聲匿跡。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傳國璽忽然出現於集市,伯顏命人購買,玉璽從此歸入大元。伯顏曾將元帝國從各處收繳來的歷代印璽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大明。大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初,明太祖遣徐達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古朝廷,期望得到傳國璽,最終還是空手而返。至此,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璽就此湮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


國寶“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傳國玉璽後 究竟下落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