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识字、写字有必要吗?

小末末末

父母堂为您解答:

有必要。

2012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关于儿童语言能力的目标中提到学龄前儿童需要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3~4岁的幼儿最好能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

4~5的儿童最好能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并在成人提醒下,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

5~6岁的儿童最好能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并保证写画时姿势正确。

那么学前识字、写字的好处体现在哪里?

父母堂为您总结以下三点:

1.有利于幼小衔接。

现在的幼儿园多数设置了学前班或者也叫大大班,其目的就在于帮助幼儿进行幼小教育的衔接。由于现在小学一年级就需要学习生字的认识和看图写字等等,如果不让孩子在上小学前就掌握认字写字的基础,那么对于孩子进入小学的学习进度将是不利的。

2.有利于孩子自信心培养。

孩子的入小学前掌握了基础的识字技巧,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的兴趣会让孩子在小学期间的语文学习增加一分自信心,让孩子对语文学习更有兴趣。

3.有利于培养儿童感官协调能力,小肌肉发展。

写字是一项需要动用多重感官才能完成的任务,练习写字有利于培养儿童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在写字的过程中孩子的手部动作也有利于他的小肌肉发展。

虽然学前识字、写字有必要,但各位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要求孩子进行识字、写字的训练,拔苗助长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


父母堂

学前教育我觉得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幼儿园阶段和学前班阶段,而学前教育是为小学教育打基础的,幼儿园教育又是为学前班作准备的,学前识字,写字是必须的,如果学前基础不好,没有一定的识字量,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是非常吃力的。

现在一年级的教学要求识字量起码要达到常用字的5000左右,在学习中才能不吃力,小学数学就有应用题,如果识字是不是不够是没有办法完成作业的,而语文的课文,小短文,古诗全都是汉字,对识字量的要求更不用说了。如果孩子的识字量不够,或是非常少,除了孩子学习吃力,家长也是非常吃力的,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

为了在一年级的时候学得不用那么吃力,在幼儿园就要打好孩子识字的基础,从发现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引导孩子去识字,培养孩子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中爱上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孩子是识字量就积累起来了。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对求知欲非常强烈的阶段,对一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不解,幼儿园的课程是根据孩子的求知欲望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导入各种知识教学,识字就是其中之一。除了行为习惯,各种体能的训练外,识字是也是不可少的。小班是认字中班识字为主,一般到了大班都有写字的要求,汉字的笔画名称及写法,在大班的时候是必须要掌握的。学前班是要求能写好课本要求的字及笔画顺序,为一年级作准备的。如果在学前阶段家长不重视识字量,不重视是否会写字那他在一年的时候学习会比识字量多的人吃力很多。

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是不会从启蒙开始教的,直接教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了,如果学前阶段没有识字量,不会写字,你就落后别人一大截了。


明月霓裳

  幼儿识字的益处


 1 识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智商

  心理学实验表明,幼儿是通过右脑整体识别模式来识字的,所以幼儿识字是有利于其右脑开发的。从理论上说,3~5岁是幼儿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学习汉字,则更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人们使用的文字通常可以分为拼音文字和图形文字。拼音文字传导的是发音信息,主要刺激大脑左半球,称为“单脑文字”;而作为图形文字代表的汉字,同时传导音、形、意三类信息,同时刺激大脑左右两半球,称为“全脑文字”。很多欧美国家的家长让幼儿学汉字,是兼有学习中华文化、开发幼儿智力两方面考虑的。

  2 识字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文字是人们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如果较早接触、较多运用,可以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当前我国幼儿的语言发展过多依赖于听觉语言,缺乏视觉语言影响,这是幼儿园教育者“锻炼口语”的观念造成的。幼儿没有机会利用文字来获取比听觉更为广泛和丰富的信息刺激,促进智力的发展。

  通常来讲,爱读书是幼儿发展各项素质的坚实基础。上面故事里讲到的口语能力正常但写不出通顺的书面语的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识字太迟、喜欢电视节目而不喜欢阅读文字。在幼儿的诸项素质中,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很好的理解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处理问题、与人沟通。一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数学应用题,这就是他们对文字理解力太低而造成的。

幼儿过早写字的害处:


1.幼儿过早写字容易造成疲劳和指骨畸形

写字主要是通过手指小肌肉,指骨以及指关节的协调运作完成抓,握笔,控制笔画等手眼协调动作。由于小肌肉发展较晚,因此,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比较笨拙,不协调,幼儿在写字时会感到很吃力。几乎形成了一种体力活动,加之幼儿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比较差,谷歌也非常柔软,如果幼儿长时间写字,很容易疲劳或造成手指骨节畸形。

2.过早写字也极易影响幼儿脊柱骨骼的发育发育



幼儿脊柱生理弯曲还未形成,骨化过程还尚未完成,骨骼极易变形,因此,此阶段培养幼儿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各种姿势非常重要,如果幼儿长时间写字,难以保持正确的坐姿,而容易形成弓腰,扭坐等不良坐姿,进而可能导致脊柱变形。

3.幼儿过早的学习写字容易造成近视

幼儿过早的写字对幼儿的眼睛视力影响很大。因为幼儿的视神经焦距还不能集中,他们常常要把书本放到离眼睛很近的地方才能看的清楚,而且幼儿在写字时眼睛一般都集中在笔尖周围很小范围内,加之眼手的协调能力较低,幼儿必须紧紧盯着笔尖才能完成一个字,因此眼睛会比较快的变干涩,疲劳,久而久之引起眼睛的焦距调节能力下降而造成近视。所以对孩子写字不要操之过急。


教无常师学无止境

识字很必要,写字不用刻意要求孩子。

公立幼儿园有要求,不教幼儿文化课。


但到了小学,不论语文还是数学,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识字。不识字就读不懂题目。


家长可以,在上小学前一年的时间里,着重教孩子增加识字数量。

可以借用幼儿识字软件和识字卡片等工具。

家长想教写字的话,一定要注意,书写笔画的顺序。我见过好多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笔画的书写顺序是错误的。这样孩子在将来上小学以后很难纠正。


澈妈教育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讲,6岁前的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过早的强迫孩子认字,孩子只会刻意的去记住文字的形状,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这样孩子就处于一个被动吸收知识状态,孩子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储存信息的容器,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在短时期里或者表现的比同龄人优越,但长时间下来孩子的思维会慢慢固化,变得不爱思考,对学习提不上兴趣。可以在学前班,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再去让孩子摸索着去认识并记住一些汉字,有兴趣的时候就是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期,敏感期施教会事半功倍。

再从孩子健康方面来看,更不赞成学前写太多的字,学前儿童的骨骼还没有发育好,肌肉也不太发达,写太多的字很容易造成手部骨骼发育变形。当孩子看到这一个字时,被传送给大脑,大脑再把汉字解锁成孩子能接受的模样,再传输到手上,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所以孩子在写字的时候,眼睛会非常近距离的用力的盯着笔尖运转,引起容易坐姿不当造成视力下降。

从这两个方面,个人认为不应该过早去强迫幼儿识字,写字。给孩子多一点玩耍的时间,一个快乐的童年,在玩中学,学中玩😊


静心播种静等花开

要说必要没必要,那还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学的话,没有一点基础的话,到了一年级是很难跟上的,就是前期会比较吃力,如果一点都不识字的话,可能父母也没有用什么方法,这样到了一年级,父母在临时抱佛脚三方都会很累的。

这也许也是社会的进步吧,一切都在前进,我们不得不跟进,现在各方面都很发达,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比我们以前早,什么都比我们以前懂得更多,更早,普遍是这样,教育机制也会跟着有所改变,以前能考六十分已经很棒,现在有的班级都没有90分以下的了,所以我们不跟进不行。



从孩子的自身发育来讲,到了学前阶段,如果有很好的引导,会很自然的学到了很多字,包括写,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这个能力了,如果刻意不去教他不去引导,反而不好。我认为基础的字和写还是要教会孩子的。


啰嗦育儿


现在有两个现象,公立幼儿园不提倡孩子学前识字写字,而私立'幼儿园则是卯足了劲儿的教孩子,弟子规、三字经,学前英语总之应有尽有,好像生怕家长会问:“我家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了?”

个人认为幼儿园适当的学习一些字,还是有必要的,量不必太大,渗透式教育,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累,让他们一边儿玩儿一边儿学,比如讲故事或是读绘本等等,主要是要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毕竟现在的小孩儿上小学以后,学习的进度是很快的,如果真的在学前的时候没有学,那么,到了一年级的时候,多少还是会感到有些吃力的。


阳光妈妈育儿小屋

学前识字是必要的,写字要看孩子手指肌肉发育程度。

现在小学一年级,教学进度比较快,数学会有读题要求。如果有针对性的认识一下常用字,对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很多家长吐槽孩子做作业需要陪伴,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刚开始不识字,就需要家长帮忙读题。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长读题和孩子自己读题和区别。家长读题孩子是通过听觉来理解题意。而自己看题是阅读转换到理解。难度大一些。很多孩子一开始家长题目读多了,往往识字了也不喜欢自己读题,产生依赖心理。



所以识字可以让孩子尽早养成自己读题来理解题意的习惯,也是加强独立思考的训练。

另外,识字以后,可以慢慢培养孩子慢阅读的习惯,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只有慢阅读才是有效阅读。

另外识字过程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让孩子学会分析思考字义。以后我会上传识字教程的。


新思维创意学习

我觉得学前识字还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阅读,写字就免了,过早写字会形成孩子的一个负担,因为它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完全发展好。关于识字,家长也最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让他学习,像简单的那种字卡,不但枯燥无味,孩子学了也很容易遗忘。反而是那种放在情境中的认知,孩子饶有兴趣,多半记忆深刻。比如外出的时候,让他认识路标,而路标上多半都有字,既增长了安全知识,又认了字,一举两得。


夕妈育女

我家孩子上的公立幼儿园,基本上算是玩了三年,学校不主张提前学习。

不过个人觉得识字是可以提前的。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绘本等,可以是指读,也可以自己随意讲,同一故事讲得多了,看得多了孩子对汉字符号感兴趣,家长就可以结合故事、绘本教会孩子提前识字。只要父母愿意坚持,这样四五年下来,到孩子上小学时,定是能认识很多字了,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提升。

至于写字,不用提前那么多,因为孩子小时手腕力量差,难固定。最好是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或是上一年级前那一暑假,稍微练习一下汉字笔画、简单汉字书写,不过一定得注意孩子的写字姿势、笔顺。要不错误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