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之後,無私是一種病,得治!

有孩子之后,无私是一种病,得治!

1

大半個月之前寫了一篇《為什麼無私奉獻型中年婦女討人嫌?》,中心意思就是女人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幾乎忘了自己,潛意識裡還道德綁架別人,令周圍的人活得也很窒息。

這篇文章在今日頭條上引來一片議論聲,有人破口大罵,說作者沒有家教,沒有修養,無私奉獻難道不好嗎?還有人說,有人照顧著,這不是挺好的嘛!

當然,大部分讀者認可不能用自己的生活模式綁架別人的……

讀者月兒給我講了一個事例:她婆婆對今年38歲的兒子至今哄小孩一樣,外地親戚來了,兒子過去接機,婆婆都會對親戚誇,瞧瞧,我兒子還是很厲害的,有什麼事情也能幫上忙的。

兒子加班回去,婆婆心疼得要命,不管多晚都等著做夜宵。有一回大家約好一起去逛,出門時正好碰到,婆婆就連忙摸著兒子的頭哄半天,你回去吃飯吼,吃完了休息去,等我回來洗碗吼。

月兒說的是她老公的哥哥,她慶幸老公17歲高中畢業就去當兵了,沒有養成和哥哥一樣的習慣。

有句老話說,慈母多敗兒。

為什麼呢?母親太賢惠能幹,大包大攬,那麼,該讓兒女放手去做、去歷練的,卻出現了空白。

如果說,母親能活200歲,能護兒女一生周全,包括兒媳婦和孫子的,咱不能站著說話腰不疼,確實厲害,生生世世的精力都奉獻給家庭了,值得欽佩。

可是,母親是不能陪兒女到老的,更何況孫輩?

她走的那一天,沒有在煙火色裡摸爬滾打的兒女們該如何繼續生活下去?

月兒說,公公早逝,婆婆一個女人把兩個兒子拉扯大不容易。她是傳統的中國女人,煎炸烹煮樣樣精通,家裡家外說一不二。老二去當兵之後,全身心繫在大兒子身上,幾十歲的人,內褲都是婆婆洗。

大哥成家之後,大嫂一開始和婆婆還有爭執,後來,再也不說什麼。一家三口到婆婆家吃完飯嘴一抹,婆婆端來水果,吃完了喝點水,然後回家。

大哥的女兒瑞瑞從小就是婆婆帶,不是燉骨頭湯就是豬蹄湯,8的小女娃兒堅決不吃菜,無肉不歡。

婆婆見到親戚就誇,我們瑞瑞多憨?瞧這胳膊像蓮藕一樣,可愛吧?

婆婆見不得瑞瑞吃一點苦,要餅乾立刻買給她,要果汁也是馬上出門去買……

月兒小聲對大嫂說,這把孩子慣壞了!

大嫂撇撇嘴,低聲說,我有什麼辦法,說起來就是吵架唄。等生了二寶,我自己帶。

月兒婉轉地問婆婆是否需要找個老頭子,其實,她想的是婆婆如果放手,讓大哥一家三口獨立生活,會不會更好?

婆婆笑眯眯地說,離開我哪裡行喲?你看看,你大哥工作忙,大嫂呢,什麼也不會,瑞瑞離不開我的。我這把年紀了,還找什麼老頭子喲。

辛苦了一輩子的婆婆仍然在辛苦著,月兒說,她可能喜歡那種被需要的感覺吧。

確實,為家庭無私奉獻了一輩子,應該得到尊重和理解。

可是,在婆婆的360°無死角的照顧下,大嫂卻頻頻叫苦。

月兒說,我理解大嫂的感受,說出口怕被嫌白眼狼,不說,自己又沒法開始小家庭的全新生活。

有孩子之後,無私其實是一種病,病入膏肓的時候,認為誰都離不開自己,這個世界離開自己會天下大亂。

實際上,是希望周圍的人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生活理念和消費觀以及價值觀,都符合自己的要求,無私在某種程度上是另一種綁架!

2

有孩子之后,无私是一种病,得治!

很久之前看到一個故事,說的是女人成天在家裡幹家事,出力不討好,丈夫嫌棄她太嘮叨,兒子說她太邋遢。

在一個週末的早上,她一氣之下約了朋友出門散心。

在路上,女人慌亂不已,她怕丈夫不會做飯,爺倆在家捱餓,怕兒子到樓下踢球時把鄰居家的玻璃窗給碰碎,怕下了雨來不及收涼臺上的衣服。

她心事重重,朋友問,難道你放不下家裡?

她苦笑,他們離開我不行的。

小雨溼噠噠的,女人逛了一天回到家,推開門的瞬間:窗明几淨,丈夫帶著兒子在看球賽,廚房裡有熬好的黑米粥還有一個酸辣土豆絲。

丈夫說,我叫了外賣,雞蛋餅,配上我炒的土豆絲很好吃呢。

兒子也幫腔,是啊是啊,媽媽,絕配!

女人五味雜陳,以為這個家離開自己根本運轉不起來,不料,人家吃得很飽,看起來很愜意。

有孩子之後,賢妻良母這四個字就像緊箍咒一樣讓每一個女人都拼命努力。

家庭、單位之間,左右搖擺,拼命平衡,一不小心,噗通一聲掉進水裡,嗆得直咳嗽。

怕自己對孩子不用心,會讓母愛缺失。

怕自己對丈夫不用心,N年之癢會再現。

怕自己在單位不努力,說不定哪一天就失業了。

怕自己一旦懈怠,就無法及時盡孝,讓父母帶著遺憾離開。

怕老、怕生病,怕死,不敢老,不敢生病,不敢死。

於是,強撐著,自己把自己當女漢子,當全能超人。

月兒說,孩子3歲時,想讓他練習用筷子吃飯。但給了他筷子,他喂不到嘴裡,飯粒到處撒,臉上都是油。

她不忍心兒子受罪,每次在家裡都是餵飯。

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告訴她,別的小朋友都可以獨立吃飯,唯獨XX小朋友等著讓老師喂。

到了4歲,想讓孩子學穿衣服。

望著孩子對著開衫不知所措的樣子,她幾次心疼得不想讓孩子受苦,三下五除二就幫著孩子穿起來。

結果,兒子又拉了班級的後腿,別的小朋友睡午覺都會自己脫衣服、穿衣服,兒子只會大哭。

從那以後,月兒狠下心來放手,兒子撒嬌讓她餵飯,她說,你不吃代表不餓,小朋友應該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慢慢的,兒子由一開始的哭鬧變成如今的獨立自主。

月兒嘆了口氣,說,我不想不知不覺中把兒子培養成媽寶男,沒有一點自我意識,一切都聽我的。當然,我發現,他很乖,很聽我話的時候,我很省心。不過,為了他的未來,我會慢慢放手的。

世間太多歌頌母愛的文章,說母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其實,更智慧的母愛應該是有私心的,是要放手讓孩子成長,披荊斬棘,跨越塵世間的千山萬水,流過淚才能知道痛是什麼滋味,摔倒了爬起來才會小心繞過人生路上的下一個坑……

翠脆生生:中年美少女一枚,現居銀川。

出版《兩個人的江湖》《我們忘了,愛在婚前》等書,新書《美好的人,都不會孤獨終老》《把平凡的日子過得像詩一樣》新鮮上市,各大網站和書店均有銷售,其他文字散見報紙及雜誌!

情感類:翠脆生生,ID(ilovecui2015)

美食&旅行:靈魂獨自芬芳(ID:lhduzifenfang)

歡迎搜索關注!

新浪微博@翠脆生生

有孩子之后,无私是一种病,得治!

蘋果用戶請長按識別二維碼給翠翠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