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總想尋找正確答案的人,是一種病,得治!

作者:李康研報(likangyanbao)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今天我們講如何成為成功的B和I,也就是投資人和企業家。作者提了一個觀點,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要小步前進,積小勝為大勝,雖然從左側象限過渡到右側很難,但是行動勝於不行動,害怕失敗拒絕改變,那麼你就永遠不能成功了。一個總想尋找正確答案的人,是一種病,得治!這叫做分析癱瘓症,因為可能很多東西壓根就沒有正確答案,往往都是做起來再看。一點一點做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你說馬雲當年設計過今天淘寶的成功嗎?馬化騰做OICQ的時候,想象過今天的騰訊帝國嗎?他們根本想不到。他們只是堅信自己一定要改變些什麼,改變人們的購物方式,改變做生意的模式,改變人與人溝通的方式。最後順便成功了,發財了。很多人都追求短期回報,目光短淺,比如經常有人問,學這麼多太麻煩,你就告訴我買什麼吧,這就是典型的目光短淺的,即使告訴你買什麼了,你理解不了為什麼買,省去了分析得到的過程,最終也一定拿不住,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過來吐槽,呸!你個死騙子。這種人見得太多了,罵不罵倒還在其次,錯過了不少致富的機會。

常用社交平臺,分析了醫藥類公司,李康研報,提問交流。一、三、五公司,二、四、六讀書學習,七行業策略。

一個總想尋找正確答案的人,是一種病,得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哪怕你先邁一小步,也比站在原地強,比如要減肥,你進入健身房一下練上一個半小時,你肯定很難堅持,那麼練20分鐘行不行,吃完晚飯多站20分鐘行不行。如果你開始改變了,一點一點的設定那個小目標,當然不用是賺他一個億,哪怕是100塊也行,實現了再前進。一個非常可怕的觀點,沒有資產收入的人沒有明天,作者發現完全沒有資產的他們通常都是用工資支付各種賬單,他們很容易就陷入了財務困境,今天努力工作跟聰明的工作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中產階級用賺來的錢,投入到各種的負債之中,而富有階層卻在用財產創造者各種收入。那麼怎麼辦?很簡單,千萬要想富人一樣思考,而別去像中產階級那樣思考。大部分人努力工作,然後消費,為了支付賬單他們不得不更加痛苦的努力工作,然後通過購買新房新車甚至打高爾夫以逃避焦慮,但其實他們因此而承擔著更大的財務負擔,這是一個死循環。你必須跳出這個循環。那麼到底該採取什麼行動打破這個循環呢,第一就是要填寫個人財務報表,也就是記錄你的收入和支出,收入包括工資、利息、紅利、地產租金等,支出包括貸款、信用卡、子女撫養費等等,然後給自己設定目標,一個長期的一個短期的,長期目標是5年你要達到什麼目標,短期目標是1年。比如1年內我要把債務降到多少,我要獲得多少被動的收入等等。而5年內我要把資產收入現金流做到xxx錢每月,在資產中要擁有多少股票、出租的房子以及債券等等,然後要做的就是控制你的現金流。

有人覺得哪有那麼麻煩,賺更多的錢就能解決財務問題了,但實際情況是,如果你毫無節制,賺錢更多隻會引起更大的財務問題,也不要指望別人給你的建議,因為你們本身就是對手盤,你的負債就是某些人的資產,你努力工作,只會讓老闆變得更加富有。而你要欠了別人的錢,那麼就得給別人一直打工,如果你欠了30年,那麼就相當於你要給別人免費打工30年。而富爸爸本身也借錢,但他努力避免成為償還貸款的那個人,這就是富爸爸說的良性債務。比如銀行給你貸款,而你的房客會替你償還。富爸爸的財務基礎原則就是,不能控制現金流的人為能夠控制現金流的人工作,有人會在得到收入後,先支付各種賬單,然後如果還有結餘,才會支付自己,而這就違反了個人財務的黃金原則,先支付自己。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固定儲蓄,每月強制自己儲蓄一部分錢在賬戶裡,或者定期定投也是一種特有的方式。其次,你要減少開支,儘量減少你的信用卡欠款,把節省的錢用於清除債務。當你清除掉債務後,然後你就可以用結餘的錢來投資了,就這麼簡單。

一個總想尋找正確答案的人,是一種病,得治!

有人要問了,道理都懂,但是有風險啊!投資賠了怎麼辦?這其實跟投資無關,而跟你的財商有關,比如同樣是一棟房子,你要在租金養房貸的時候購買,那麼房子就是一個資產,而如果你非要在高房價的時候買房,每月租金不能償還債務,讓現金流出了你的口袋,那麼他就是一項負債,前者的投資是沒有風險的,而後者的投資則風險極大。所以這就是財商上本質的不同,富人在努力的獲得資產,而窮人則在努力的工作。比如我們常說的股票,如果以10年為週期投資股票,就買入那些大的且已經低估的白馬股票,比如我們常說的格力電器,中國平安,東阿阿膠,你說有什麼風險?我覺得完全沒什麼風險,如果再用我們的定投技術,用1-2年去建倉,買一個熊市裡的平均成本,那麼就更沒風險了。再有買基金,在熊市裡不斷定投,你說有風險嗎?怎麼可能有風險,你在賭中國金融不崩潰,中國股市不崩潰,勝率至少在99.9999%以上,而換句話說中國金融要崩潰了,你把錢放在哪也完蛋了。

作者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廣泛聽取財務規劃師的建議,針對他個人的具體情況,量身定製財務計劃,而不是人云亦云,簡單模仿,因為每個人的財務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未來規劃也各有差異,而廣泛聽取意見,以便能獲得更專業的意見,從而做出選擇。經常我們會看到,很多人都在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對,但作者說改變自己比改變政治系統要容易的多,所以有那閒工夫不如靜下心來多學點東西,然後多積累點資產來的實在。另外,不要廣泛涉獵,比如經常有人問股票,不是有意不回答,而是絕大多數股票都看不懂,但並不妨礙我在少數的能看懂的股票上賺錢。其他看不懂的股票,我就交給基金去打理就好了。所以要想成功你需要馬上開始,先成為一個收集資產的人,如果你不會,就先從定投開始,也就是第4級的投資者,然後慢慢的研究你的投資體系進入第5級。再然後剩下的事就是多看書吧,看上一年兩年,什麼資本市場,什麼商業財經早已經如數家珍了。到時候害怕賺不到錢嗎?但很多朋友嘴上表態卻沒有實際行動,而成功的路,往往就是在一個一個的小堅持中走通的。

一個總想尋找正確答案的人,是一種病,得治!

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尋找到一個肯於教你的導師,當然這個導師要像富爸爸一樣,本身跨越了右側象限,善於從右側象限的思維給你指導,而不能是一個本身還是左側象限的人。炒股票就要跟巴菲特這樣的人學,股票經紀給不了你什麼太好的幫助。什麼時候你能隨手列出資產負債表,說明你已經有發財的潛質了,當資產越來越多,而負債越來越少的時候,那麼你就離實現財富自由越來越近了。最後作者熬了一大碗雞湯,說失望是痛苦的,人在失望的時候通常都會把過錯轉移給別人,說是經濟環境太差了,以至於我賺不到錢。但多年銷售經歷影響下,作者總結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把失望要轉化成為資產而不是負債。那些不敢嘗試新東西的人,通常都是害怕失望,他們害怕犯錯誤或者被拒絕,而如果你要想要成功,則要恰恰相反,你要準備好去迎接失望。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如果你要準備好了這種積極的態度,那麼你就已經把失望轉移成了資產,而他不再是一項長期負債。什麼意思呢,就是中國的一句古話,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最壞的打算。所有的事情不會向著你的方向發展,大多數是走一步說一步。一旦做好了思想準備,你會發現,還有很多意外的驚喜。比如作者舉了個例子,在跟對方談判的時候,對方很難纏,他本來要發火了,但還是剋制住,去諮詢了朋友並學會了三種談判技巧,雖然最後生意還是沒有做成,但這三個技巧卻幫他完成了更多的更好的生意。所以要儘量對自己寬容,別把錯誤看成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改掉錯誤或者努力去解決了問題就好,別管走了多少彎路。只有這樣的心態,才能夠讓你去勇於嘗試。

而當你去投資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成長速度超出想象,一般都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果總是站在岸上學游泳,你可能永遠也學不會,只要你投一點錢下去,你會發現學習變得有趣了,主動了。你甚至愛上了學習。最後作者說,錢不會和不信任自己的人在一起,你要相信資本的力量,要相信錢能夠為你工作,你對錢有信心,更要對你自己有信心。你相信你自己能夠通過學習,通過行動實現最終的財務自由,這將是一個好的開始。否則你自己就態度不堅決,那麼也必然會戛然而止。這就是富爸爸窮爸爸系列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全部內容,你有怎樣的感悟呢?要不要馬上開始行動呢?

我是李康,感謝您的瀏覽轉發。李康研報,既要讀萬卷書,也能行萬里路,還將尋風口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