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到底是在河南鹿邑还是安徽涡阳,你怎么看?

唐风宋雨

老子故里之争由来已久,至今也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主要的争议就在于老子到底是河南鹿邑人?还是安徽涡阳人?

虽然有争议,其实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而我个人的观点则是:老子的确是鹿邑人,但在涡阳有过短暂的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了解下鹿邑的历史,地理位置阿,经济发展阿等等我就不啰嗦了,我们就单从鹿邑的名字来初步了解。

首先鹿邑是一个省直管县,历史上鹿邑曾换过三次名字,分别是仙源,苦县,真源,这些名字都和道家的某种理念文化有关。曾有八位皇帝来鹿邑进行朝拜老子,其中就包括唐太宗李世民。

鹿邑有两个关于老子的景点,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分别是明道宫和太清宫,其中太清宫是老子的故居,而明道宫中则有处升仙台,相传老子就是在此得道升仙的。


而且据说当年日军入侵鹿邑县城时,曾向明道宫的升仙台处连发好几发炮弹,结果无一爆炸,瞬间把日军吓得屁滚尿流,进城后一看是老子的“地盘”,立刻跪下磕头赎罪,目前景区内还有残留未爆的炮弹。


2011年11月,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报中国文联审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备案,命名河南省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

而且”老子故里“称号还是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亲自所题的词。

所以,我个人认为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而非安徽涡阳人,由于两地距离较近,老子有可能只是在涡阳短暂的活动生活过而已。


伞里行人

我以为老子故土在河南省鹿邑县

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道人点着了鹿邑、涡阳两县争老子故土的烽烟,一场继续近20年的纷争由此拉开序幕。

河南省鹿邑县是老子出世、传道授业解惑的当地,境内的太清宫、明道宫是老子出世、讲学的两大景象。而明道宫里的老君台,则是鹿邑县一处独有的景象。老君台,为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屡次毁于兵乱,后历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前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山门下青石台坠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契合老子升33层彼苍之说。

沿着狭隘幽长的鹿邑大街行走,不知不觉间已是汗流浃背,偶遇老者,鹿邑悠远的故事便从他们的口中娓娓道来,倍感亲热。一个传说使我对鹿邑有了新的知道,鹿邑本来的姓名叫苦县、真源县。相传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悄悄解开老子青牛的牛缰绳,而青牛早有归乡之意,便直奔故土而去,老子得知后便到人世寻觅青牛,到真源县境内,在鹿群中看到一头似鹿非鹿的动物,置疑它是青牛所变,老子伸出食指照鹿群一划,长出一圈城墙来,只在东门开了个豁口,老子守住豁口一个一个查看,青牛不得不现出原形跟老子回来天宫。后来,人们从低洼的真源县迁到这座空城来,为留念老子圈鹿而称“鹿邑”。老者的解说使我如痴如醉,心灵登时清凉许多。

  仰视矗立在老子文明广场的老子塑像,我脑海里浮现出求学时师长对老子的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其时虽懵懂年少,但这几句话却淌进了我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升腾着我的毛发。这尊老子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雕像,伟哉,老子;壮哉,老子。老子之前,无一“老子”。老子之后,更无“老子”。老子遂终为天下第一矣。老子的雕像高27米,八角形基座高6米,由365块莱州花岗石构筑而成。仰望着巨大的老子雕像,人们好像正在享受着这位智者“谦下贵柔”“不争无为”的厚意拥抱。老子雕像道骨仙风,飘然犹龙,我的敬慕之情情不自禁,他慈祥、大度,正经、天然,赋有才智,一起又很亲热,似乎正在传达他那“无为而治”的《品德经》,指引人们领会六合之精气。

 有人曾说,“皇宫看故宫,道宫看太清”。进入太清宫后,跟着人流来到东南角,不难发现两块沧桑的石碑挺拔地站在那里。它们分别是大宋时期的“重修太清宫之碑”和唐朝时期的“品德经注碑”。两碑年代久远,艺术价值不容小觑,碑身风雨剥蚀严峻,令人叹气。但碑上依稀可见的书法关于文字爱好者值得细心酌量品尝一番。

  夏天的风无力地吹着“太极殿”门前的两棵古柏,树叶懒散地晃动着,用手接触衰老的树干,不经意间会发现它们的纹路大相悬殊:一左旋,一右转,“天左旋地右转”,这不是标志着太极图的阴阳二气吗?趴在望月井的井沿,甘洌的井水映出太清宫天空一动不动的白云,呼喊出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深重。走进太极殿,老子端坐在富丽堂皇的 “太极殿”内,笑迎八方游客。 老君台大殿内是老子汉白玉雕像。

大殿前香火鼎盛,香客焚香川流不息,殿前壁上嵌有夺目的“犹龙遗址”“品德真源”“孔子问礼处”明代碑文三方,殿左前方有铁柱一根,跟太清宫太极殿前的相同。台上的13株桧柏,相传是唐柏,是老子的13位弟子转化而成,在这里常年陪同老子。现在的唐柏已不是生气勃勃了,它们干燥的枝干化作了道家的前史文明供后人敬仰。老君台大殿的东侧墙壁上留下了累累弹痕,这是日本侵犯我国留下的不可磨灭的依据,但是日军发射的13发炮弹,全都成了哑弹。这其间的玄疑微妙只能说是老君爷的保护吧!


唐风宋雨

记得好像回答过这类问题。

司马迁的《史记》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此外关于老子究竟是谁,是哪里人氏再没有更重要的信息。

道教的兴起,使鹿邑成为“道教神仙”老子的发祥地。而真实的老子是谁,祖籍哪里是个说不清的问题。即便是《史记》提供的不准确的“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现在也找不到对应的地方。写《道德经》的老子那个时间段,楚国的地盘和河南的郑国等诸侯国没什么交集。

一个谁都说不清的人怎么能有说得清的家乡呢!

傍名人傍大款之风到了三十多年,现在傍神仙老子的故里在哪之争必然不会有结果,有意义吗!


陈广逵

央视报道过,大家看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14e33bb6a77067055cd3570fb252d999\

天道TD

根据本人十几年研究,这两个地方都是老子故里。因为历史上有两个人被尊称为老子。

第一个老子,姓老名聃,春秋末年周王朝太史。《史记》有载,孔子问礼于老聃,“于周则老子”。老聃晚年归居“沛”,这个古代的“沛"春秋属陈国,位现在的安徽亳州涡阳一带。

第二个老子,姓李名耳,战国时期周王朝太史。《史记》有载,李耳是楚苦县人,即现在的河南鹿邑。李耳在周王朝没落时,独自西出函谷关前往强盛的秦国,并应关尹请求编著了世界思想巨著《老子》,后人便称之为老子。李耳儿子为魏将,《史记》“老子传”录其家谱。

所以,两地没必要再争,两个“老子”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多读读古籍,还能找到更多证据,篇幅有限,不能更多列举。


邢台老檀

安徽涡阳老子故里,涡阳是老子出生的地方,(修成于河南鹿邑)出生时九龙喷泉,九龙从天而降形成现在的九口井,(九口井经考古挖掘保存完好)

“安徽涡阳 道教之源”。现已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湿地公园。就在老子庙前。涡阳隶属亳州市,安徽西北部,亳州是曹操、华佗的故里,涡阳老子故里,蒙城庄子故里!欢迎大家前来旅游……


初见如梦

鹿邑还是涡阳?陕西人你能消停不,拿着牡丹去挑拨洛阳与菏泽,拿着诸葛亮去挑拨襄阳与南阳,还好河南没有大熊猫,否则我们与四川也得干起来!



天賜YY鬼魅

老子明明是鹿邑的,有两千多年历史,受八余位皇帝祭拜,是中央官方以及民间文化组织承认了的,可自打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涡阳籍道士捐款后,涡阳自此说是他们的,这就要来分一杯羹,啧啧啧,一切都是有历史依据的。也许涡阳人接受不了,这可以理解,换谁都一样,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信可以多查查资料。


阿嘞斯顿

我认为是鹿邑。老子姓李名耳。李氏,原为皋陶之后,皋陶为舜的理官,相当于国家的司法部长,后代世袭理官。因理官为国直谏肘王,肘王杀害李利贞之父,消息从宫里传出,其母契和氏带理利贞逃难,又饥又饿,吃李树的果子救命,为保命,感谢李树的救命之恩,改李氏,逃到苦县,即鹿邑县,住下。李氏后迁往陇西。李氏再迁往各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