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赚钱也能上市!港交所开启24年最大变革,谁是吃螃蟹的人?

昨天下午,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第二轮咨询结果,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新上市规则将于4月30日生效。有意按新制度申请上市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可于该日起提交正式申请。

不赚钱也能上市!港交所开启24年最大变革,谁是吃螃蟹的人?

是的,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创新企业和未通过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这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具体来看,本次新规可以总结为三点:

允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不赚钱也能上市!港交所开启24年最大变革,谁是吃螃蟹的人?

港交所在咨询总结中提出的额外规定和股东保障措施:

市值:至少15亿港元。

业绩记录:上市前最少两个会计年度一直从事现有业务。

营运资金:营运资金(包括计入首次公开招股的集资额)须可涵盖未来至少12个月开始的至少125%。

管理风险的特别措施:主营业务的根本变动必须得到联交所的同意;较短的除牌流程;在股份名称结尾加上股份标记“B”。

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

不赚钱也能上市!港交所开启24年最大变革,谁是吃螃蟹的人?

港交所在咨询总结中提出的额外规定和股东保障措施:

上市后不得提高不同股权比例。

不同投票架构须为股权架构而不同投票权股份的投票权不得超过普通股投票权的10倍。

同股同权股东必须占投票权10%。

修订组织章程等重大事宜必须按“一股一票”的基准投票表决。

加强披露,在股份名称结尾加上股份标记“W”。

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华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针对的目标则主要是创新产业公司,相关公司需在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交所等地最近至少两个财年有良好的合规记录,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时,预期市值最低100亿港元。

不赚钱也能上市!港交所开启24年最大变革,谁是吃螃蟹的人?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已收到很多有兴趣上市的查询,“而且数量肯定不会是个位数,很可能会有10家以上的企业提出申请。预计最快6月至7月,将有首只此类股份在港交所上市。”

至于小米、蚂蚁金服、沙特阿美等企业是否会来香港上市,李小加则强调,他对香港有信心。修改上市规则,等于是为这些公司量身定制方案,针对小米将于5月在香港上市的传闻,李小加则表示如果小米不来香港上市,他会很惊讶。

他重申,港交所关心的是申请公司是否清晰规则,监管是否到位,在违规时是否能迅速、有效地阻止和惩罚,其余交由市场和公司决定。他强调监管并不比市场聪明,也不是上帝,仔细把规矩定好,让市场跟着规矩走。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李小加演讲的题目是《资本的逻辑,独角兽的诉求,监管的抉择——路在何方》。他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来比喻企业融资—“王老五寻亲记”。

故事里主要人物包括新郎王老五——独角兽,岳父——监管者,新娘——投资者,婚介所——交易所,岳母——媒体、专家、吃瓜群众等等。

李小加说,在美国,王老五是上市公司,新娘们都很成熟,条件很好,大多‘三高’——身材高,阅历高,资金高,追求自由恋爱,岳父也支持自由恋爱,只有一条,就是不能撒谎。

在香港,有婚姻条例上的限制,一个是年龄(市值),二个是学历(收入),三个是人品(是否有不良行为记录),第四个是核心问题,婚前协议,事先约定谁说了算。“现在年龄的问题解决了,学历上进行了放宽,品行的问题还是不行,婚前协议也可以接受了。

但在中国内地,婚姻法的问题改起来是比较难的。

中国王老五和新娘人数众多,但新娘单纯又容易情绪化。所以岳父的工作非常辛苦,要进行谨慎选择,所以王老五们要排队。

他也表示,内地有了新的创新,CDR方式很好,是对外国人在华的婚姻条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抉择——同股不同权怎么安排?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说法,是按照A股市场的逻辑管理他们,还是给一个特殊方式管理?发大发小,股价之间不连通怎么办?就算都解决了,是选婚制还是自由婚姻?有没有额度限制?有没有可能把这件事当成增量?

李小加称,现在要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认为把独角兽带进来更重要,那就接受带进来后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还没到这个时候,独角兽就只能做个小试点”。

现在看来,独角兽似乎是首要问题!

不赚钱也能上市!港交所开启24年最大变革,谁是吃螃蟹的人?

腾讯2004年6月上市之际,腾讯估值6亿美元,融资2亿美元。

马化腾回忆起曾道:“当时的公司全部都在纳斯达克上市,要么两地上市,最终香港上市,当时香港市场死气沉沉的,市盈率只有十几倍、几倍,想追求高市盈率很难,但我们为了长远的考虑,而不是追求一两年的发展,我们希望我们的用户明白我们做的事情,和我们的投资者在一个时区,所以选择了香港上市。”

2018年是香港回归21周年,港珠澳大桥也即将开通。刚被写入今年政府报告的“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那么,最后问题来了,谁是第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