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8易其稿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8易其稿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写于红军翻越六盘山,长征临近结束之时,既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自然俊逸。

1935年10月7日,时值仲秋,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望着晴空下随风飘扬的红旗,毛泽东目穷千里,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不禁吟道:“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8易其稿

  正是这首气吞山河的《长征谣》,后来经毛泽东先后8次修改,成为他诗词中的得意之作——《清平乐·六盘山》。如今,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珍藏着毛泽东4次改动的墨宝。

 据研究该段历史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馆长回忆,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当晚,红军总部机关和毛泽东就宿营在彭阳县河阳洼村。毛泽东住在村民张有仁家的窑洞里,在闪烁的油灯下,毛泽东趴在小炕桌前记下了山巅上吟颂的《长征谣》。此歌谣一出,即在红军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并于1942年8月1日在《淮海报》副刊上全文刊登。

  1949年8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由毛泽东作过删改的诗词,使用的词牌便是《清平乐》,内容便是今天人们所读到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从《长征谣》到《清平乐》,经过8次改动后,尽管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却删去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呼语和重复句。句中除了将“屈指行程已二万”的“已”字删掉以符合词的格律外,还将“望断南归雁”的“归”字改为“飞”字,将“赤旗漫卷西风”的“赤旗”改为“红旗”,将“今日得着长缨”改为“今日长缨在手”。

  1957年1月《诗刊》创刊,毛泽东在应邀将这首词抄录发表时,又把词中“红旗漫卷西风”的“红旗”改为“旄头”,并写下了横、竖两幅书法,供《诗刊》选用。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自然俊逸。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8易其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