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雖然短命,但也出了不少賢達,為大唐閃亮登場奠定了基礎。今天要說的是隋朝一個叫王通的賢達,他曾經給皇帝上了道《太平十二策》,皇帝沒用,就退居田園,教書會友,過得好不悠閒。光聽聽這《太平十二策》就知道這哥們不簡單,治理國家不就圖個太平嗎,把終極目標提出來了,這還不算,十二策,果然是治大國如烹小鮮、大道至簡,十二條方略就把泱泱大國的問題說明白了,可惜時至今日已經失傳了。話說王通閒居在家,朝廷重臣楊素知道他有才,勸他出仕,被他屢屢謝絕。有人就向楊素打小報告說,王通這是在怠慢於你,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嘛。楊素就拿這事來問王通,想以此逼他出山。王通說:“使公可慢,則僕得矣;不可慢,則僕失矣:得失在僕,公何預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您可以被怠慢,那我就做對了,可以按我自己的意思(不做官);如果您不可以被怠慢,那我就做錯了,就失去了做官的資格。得失都在我自己,您何必摻和進來呢?這個說辭真絕,把楊素的嘴堵了個嚴嚴實實,既沒有得罪人,又明白無誤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關於如何拒絕,我們還真得好好向王通學習。
閱讀更多 讀史識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