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為什麼能擊敗李密,建立大唐?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生動闡述了把握機遇的重要性。如何把握新時代的新機遇恐怕是每個人都關注的問題,讓我們借鑑老祖宗智慧,看看大唐開國皇帝怎麼幹的。

李淵為什麼能擊敗李密,建立大唐?

小米雷軍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較為輝煌的一個王朝,他的締造者唐太祖李淵本是隋朝地方官,坐鎮晉陽,即今天太原。他的主子隋煬帝楊廣是個任性的主,好遊歷、造宮室,在西域成功舉辦了一次小型萬國博覽會後,又連年討伐不聽招呼的高麗,嚴重透支了國力,結果鬧得民怨沸騰、群盜四起。以李密、翟讓為代表的武裝勢力興兵造反,圍攻東都洛陽,一時風頭頗健。李淵在兒子李世民和手下的勸說下,以擁戴代王楊侑為名,暗暗積蓄實力。兩個李姓陣營成為取代隋朝的最有力競爭者。從起點看,李密佔據了先機,然而最早起航未必第一個到達終點。面臨大變革大機遇,第一撥往往做了烈士,條件不成熟做了犧牲品;第二撥順應天時地利人和,成事幾率最大;第三撥就晚了,往往連湯都喝不到。看看國共兩黨的命運,再看看炒股,不都如此嗎?

李淵為什麼能擊敗李密,建立大唐?

隋煬帝出遊圖

李淵為什麼能擊敗李密,建立大唐?

隋唐征伐高麗示意圖

接下來李密犯了兩個致命錯誤,一是手下勸說其攻打長安,李密以將士對秦川民情生疏、不願西進為由沒有采納,而是貪圖小利,圍攻糧食基地洛倉。二是在戰局還不明朗時爭奪虛名,要當各路起義軍的盟主,成為矛頭所向。歷史經驗表明,身處機遇期而不作為,晴天不補傘,戰略機遇期稍縱即逝,後來的代價會大到難以想象。很多時候競爭不是比誰做對多,而是比誰犯錯少。相比李密,李淵就老練得多、沉穩得多,他奉代王為主,為造反披上了合法性外衣;順水推舟,吹捧李密,利用李密頂住隋朝主力之機拿下長安,佔據了戰略要地,後來又重演了一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順利消滅了對手,開創了大唐。長安相比洛陽,易守難攻,兼有富饒的關中平原做後盾,足以成帝王之資。洛陽則雞肋得多,腹背受敵,難守易攻。這就是把握機遇的另一重要法則:切不可貪虛名而受實禍。什麼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風口?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其實,進入新時代就是我們最大的風口。全國人代會已經圓滿閉幕了,新一屆執政團隊閃亮登場,未來值得期待,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個偉大時代的風口,把握機遇,努力奮鬥,成就輝煌!

李淵為什麼能擊敗李密,建立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