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的4大误区,您中招了吗?

高血压用药误区

误区一,是药三分毒,药物“伤肝”“伤肾”,能不吃就不吃。

所有的药品在正式上市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的验证,在健康人及患者中充分观察其安全性和疗效,是有安全保障的。不要被药物说明书上所列的药物不良反应“吓到”,药品被允许上市,说明不良反应对人体影响小,或发生率极低,是安全的。比如1万个人里任何人出现任何一种不良反应都会记录到说明书中,但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药物要经过肝脏或肾脏代谢出体内,但并非伤肝伤肾不能服用,如果患者的肝脏或肾脏已有问题,医生会根据药物特点、以及患者肝脏和肾脏情况选择药物。不能因惧怕对肝肾造成损伤而拒绝服药。对于某些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反而对肾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从另一方面说,吃降压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害,远小于不吃高血压药引发心梗、脑梗等危害。因此,建议患者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发生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停药。

误区二,有症状才服药,或吃着药没有症状就不监测血压。

有的患者仅在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时才服用降压药,一旦症状消失就停药;还有些人倒是能够坚持长期服药,但吃上一种药后几乎从不监测,认为只要吃上药、头不痛不晕就没事了。这也是不对的。

2、只要吃上药,没有症状就不监测,可能血压并未达标。应以降压达标为根本,只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80岁以上在150/90mmHg以下),才能真正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

误区三,害怕高血压用药一旦用上就得一辈子服药。

误区四,血压突然升高,舌下含服心痛定等短效降压药物快速降压。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关注高血压?

高血压的现状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80%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而在这些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中,有940万死于高血压并发症,至少有45%的心脏病死亡和51%的脑卒中是由高血压导致。高血压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

高血压同样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2.7亿。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6.6%。自2014年以来,由财政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设立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卫生计生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旨在从社区人群中筛检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提早进行干预管理,以减轻未来心血管病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预防的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