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后,康有为逃亡日本、美国,晚年如此潇洒,自毁形象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虽然变法失败,历史课本上的康有为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戊戌变法后,康有为逃亡日本、美国,晚年如此潇洒,自毁形象。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逃亡日本、美国,晚年如此潇洒,自毁形象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1898年那个充满着肃杀和血腥之气的初秋,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忠于慈禧的军队开进城,才推行不久的新政即告夭折。康有为得到友人密报,于前一日仓皇出逃。之后梁启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持续奋斗,康复为却享受起了人生的美好。此后20多年一直在日本、美国不敢归国。我们对康有为的个人生活了解的不深入,其实康有为在国外,凭借自己独有的身份,过的比较潇洒。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逃亡日本、美国,晚年如此潇洒,自毁形象

辛亥革命后,曾回国的康有为却提出“保皇”思想,被社会潮流所摒弃。康有为倡议“一夫一妻制”,但他自己前后却纳娶了六位夫人,六位夫人一位比一位年轻,而一个比一个悲惨令人唏嘘不已,皆不善终。更为不堪的是,他专门挑选未成年,其中还有一个是日本女子。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逃亡日本、美国,晚年如此潇洒,自毁形象

第一任妻子:19岁娶大夫人张云珠

张云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她以一种隐忍的姿态诠释了对康有为绝对的爱,即对家庭的完全承担和对丈夫事业的坚决支持。康有为不给女儿同薇裹足,引起全族人的不满,独有她极力赞同。变法失败后,一家人以为康有为已遇难,还是她强忍悲痛,处变不惊,组织一家大小连夜搬家。

张去世后,康有为亲为亡妻执拂送丧,悉如古礼。在给亡妻的祭文中,他写道:“四十七载同糟糠而共患难兮,悼伤逝于千秋。”她与康有为生下四女一男。

第二任妻子:32岁娶17岁的梁随觉

1897年嫁给康有为,嫁给康有为时年仅17岁,婚后不久,变法失败,康便带上这位年轻妻子踏上了漫长的流亡之路。而梁随觉也成为近代中国女界见识最广、游历国家最多的人之一,亚、欧、美主要国家和地方都留下她的身影。在偏僻闭塞的印度大吉岭,生活极为清苦,在痛失幼子的巨大打击下,梁夫人强忍悲痛,精心安排一切,康有为才得以安心潜入他的理想王国,完成《大同书》。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逃亡日本、美国,晚年如此潇洒,自毁形象

第三任妻子:51岁时娶17岁的何旃理

何旃理生于美国非士那一个华侨家庭,1907年,50岁的康有为在美国巡回演讲,17岁的何在台下专注聆听,深为演讲者的儒雅风度、深邃思想和渊博学识所折服。何旃理是与康有为共处时间最短的一个,也是最让康有为刻骨铭心的一个。

第四任妻子:55岁娶16岁的市冈鹤子,日本人

1911年,康有为流亡日本,雇了一个16岁女佣人市冈鹤子,康对她很好,日久生情,就把她娶为四太太,带回上海。可鹤子后来却与年龄相当的康有为儿子有了感情,并怀了他的孩子,觉得无颜相见康有为,就偷偷跑回日本,将孩子生了下来。鹤子始终没有回来过,也没有与康有为及其家人取得任何联系,隐名埋姓了五十年。直到鹤子临死前才向世人宣告她与康有为以及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1974年2月19日,鹤子在日本卧轨自杀身亡,后来,鹤子的孩子凌子,根据母亲留下的信物找到了康有为的家人,并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

第五任妻子:60岁娶廖定征

1914年康有为的第三个妻子何旃理不幸得病去世,康有为悲痛欲绝,同年为了给康家冲喜,康有为就娶年轻的女佣廖定征为妾。廖定征为康有为生了一个女儿,但是在康有为去世没几天后就得肺炎去世,年仅12岁。

第六任妻子:62岁娶19岁的张光

先说一下康有为的出身,他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儿子,祖父和父亲都是广东当地的小官员,不用为吃喝发愁。这也成为了他能够到香港学习,以及有机会研究资产阶级思想的充分条件。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按照传统,定亲是避免不了的。定亲的对象叫张云珠,康有为比张云珠小3岁,虽说女大三抱金砖,但是康有为夫妻的感情非常一般,虽然女方受封建思想影响,本本分分的支持男人的事业。但是两人只停留在相互尊重阶段。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逃亡日本、美国,晚年如此潇洒,自毁形象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皆褒贬不一。

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治学公羊张三世,上书清帝凡七回。论性劝学长兴记,万木草堂立学规。人类公理大同书,不忍为仁孟子微。”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对他的保守思想就有很多批判。这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和谭嗣同一样选择杀身成仁,而选择了逃亡。当他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从政治巨人蜕变为现实的侏儒。

对于康有为,您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