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出現新熱點,為什麼騰訊、阿里、360紛紛提出大腦計劃

人工智能出現新熱點,為什麼騰訊、阿里、360紛紛提出大腦計劃

前言:2018年新年伊始,在短短的6個月裡,包括騰訊超級大腦、浪潮企業大腦、360安全大腦、阿里ET大腦、華為城市神經網絡、上海城市大腦、滴滴交通大腦、AIbee行業大腦不斷湧現。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之後,類腦智能巨系統正在成為科技新的熱點,我們將在這篇文章對類腦智能巨系統產生背景和成為新熱點的原因進行探討。

一 關於互聯網大腦的模型與定義

從1969年互聯網誕生以來,人類從不同的方向在互聯網領域進行創新,並沒有統一的規劃將互聯網建造成什麼結構,當時間的車輪到達2017年,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當人類抬起頭來觀看自己的創造的巨系統,互聯網大腦的架構已經越來越清晰。

2008年,受社交網絡、水利部傳感器項目、谷歌街景等互聯網新現象的啟發,我們(科學院大學劉鋒博士、彭庚教授)發表論文《互聯網進化趨勢與規律》,提出“互聯網將向著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形成互聯網大腦架構,互聯網將具備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神經系統,也會擁有自己的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

在此後的10年中劉鋒與科學院石勇、彭賡、劉穎等教授和博士形成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逐步形成了互聯網大腦的完整圖示和定義:

人工智能出現新熱點,為什麼騰訊、阿里、360紛紛提出大腦計劃

互聯網大腦的定義就是互聯網向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化過程中,形成的類腦巨系統架構。互聯網大腦架構具備不斷成熟的類腦視覺、聽覺、軀體感覺、運動神經系統、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互聯網大腦通過類腦神經元網絡將將社會各要素(包括但不僅限於人,AI系統,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和自然各要素(包括但不僅限於河流,山脈,動物,植物,太空)鏈接起來;互聯網大腦在群體智慧和人工智能的驅動下通過雲反射弧實現對世界的認知,判斷,決策、反饋和改造。

二。2018年類腦巨系統在中國突然爆發

應該說互聯網大腦完整架構並不是在一開始就成熟的,從1969年誕生,至少需要數百年時間才可能進化完善,而在這之前,在互聯網類腦架構逐步成熟的情況下,互聯網巨頭會順應科技發展趨勢,首先構建自己的類腦巨系統架構,已獲得更大競爭優勢。

科技巨頭將依託類腦智能巨系統展開更為激烈的競爭,並在未來不斷合併,為最終形成統一的互聯網大腦奠定基礎。下面我們看一下類腦巨系統發展和爆發的具體情況。

人工智能出現新熱點,為什麼騰訊、阿里、360紛紛提出大腦計劃

2012年,谷歌開始谷歌大腦計劃,這是基於於谷歌龐大的數據和計算量,應用深度學習技術所建立的互聯網類腦智能巨系統。總體看谷歌大腦還是一個純粹的”人工智能“項目。但它是第一個用“大腦"命名的互聯網智能巨系統項目。

2018年,在短短的5個月裡有6家中國科技巨頭提出自己的類腦智能巨系統項目:

2018年1月30日上海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到“上海將加強城市大腦建設,打造感知敏捷、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神經元”系統;深化智慧治理,以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為基礎,構建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推進“城市大腦”建設。”

2018年1月26日,智慧交通峰會上,滴滴正式發佈了智慧交通戰略產品“交通大腦”,與交管部門合作,用AI的決策能力解決交通工具與承載系統之間的協調問題。

5月16日,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出席了大會並發表了題為《建立“安全大腦”保衛智能時代》的演講。演講中,周鴻禕首次提出了“安全大腦”的全新概念。他表示,“安全大腦”是一個分佈式智能系統,綜合利用ABCI(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IoT智能感知、區塊鏈)等新技術,保護國家、國防、關鍵基礎設施、社會及個人的網絡安全。

5月16日,世界智能大會上,浪潮發佈浪潮EA企業大腦。浪潮EA企業大腦意為Enterprise Agent,即“企業智能體”,通過實時持續處理海量異構數據,輔助智能決策,驅動流程自動化和業務優化升級,實現企業的個性化、精細化的生產和服務。

5月23日,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馬化騰發表主題為《智慧連接:雲時代的創新與探索》的演講,表示騰訊希望在雲時代通過“連接”,促成“三張網”的構建,騰訊“三張網”包括三個部分,一是“人聯網”、二是“物聯網”、三是“智聯網”。其中,“智聯網”,騰訊稱之為“超級大腦”,作為一套開放、共建的技術輸出體系,超級大腦定位為數字世界“智能操作系統”,一方面智能化雲、邊、端並將其連接為一個整體,另一方面將包括AI、大數據在內的各項技術技術能力輸出到各行各業。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超級大腦是一個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統,AI能力將依託超級大腦隨時隨地被靈活調用。而騰訊推出超級大腦的初衷正是希望助力企業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級大腦。”

三、類腦巨系統在中國突然爆發的背後原因

我們在上文提到,互聯網大腦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在1969年互聯網誕生之後,其結構和功能不斷迭代,特別在21世紀以後,互聯網從類腦的神經元,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纖維等等方向不斷加速進化,在20年的時間裡為今天類腦巨系統的爆發奠定基礎。

應該指出,中國在這個領域的進展走在世界領先位置,這主要的得益於中國在互聯網,傳感器網絡,智能製造以及互聯網大腦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深入發展。下面我們從時間角度看一下互聯網大腦如何一步步推動科技熱點的不斷產生。

人工智能出現新熱點,為什麼騰訊、阿里、360紛紛提出大腦計劃

2004年,以博客,Web2.0,社交網絡為代表的科技浪潮為互聯網大腦的神經網絡奠定了基礎。

2008年,以物聯網為代表的科技浪潮為互聯網大腦的感覺神經系統奠定了基礎

2009年,以雲計算為代表的科技浪潮為互聯網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奠定了基礎

2010年,以移動互聯網,光纖,3G為代表的科技浪潮為互聯網大腦的神經纖維發育奠定了基礎

2012年,以工業4.0,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的科技浪潮為互聯網大腦的運動神經系統奠定了基礎

2013年,以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浪潮為互聯網大腦的智能發展奠定了數據基礎

2015年-2017年,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浪潮為互聯網大腦各神經系統的功能增強和激活奠定了基礎。

2018年開始,在過去近20年互聯網大腦各神經系統發育逐步成熟的情況下,以互聯網類腦巨系統為代表的科技浪潮為國家,城市,社會的全面智能化奠定了基礎,包括華為、阿里、浪潮、360、騰訊、上海、南京關於類腦巨系統的提出恰逢其時。

2020年之後,以人類群體智慧和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兩大智能方式在智慧社會的發展中不斷融合和互補,形成互聯網類腦巨系統的左右大腦架構,驅動智慧社會不斷向前進化。

關於互聯網大腦模型更多文章請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