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雲+峰會再召開,騰訊雲的政企合作玩得怎麼樣了?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

當雲計算正在掀起社會產業變革的浪潮,廣東省政府領導明確表態讓“政府迴歸政府,政府變身為一個大數據管理者”的時候。

當廣東省政府風風火火踐行諾言,將省直部門信息中心統一整合為一個部門,並將“數字廣東”作為重點項目單獨成立公司進行運營打理的時候。

5月23日,“騰訊雲+未來”峰會在廣州再次召開,騰訊聯合三大運營商成立的數字廣東公司也亮相此次峰會,並舉辦了“雲上科技共建數字廣東”的啟動儀式,

為什麼廣東省能走在“數字中國”前面?為什麼是“數字中國看廣東,數字廣東看騰訊”的局面?風起南粵,領跑中國,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響鈴:雲+峰會再召開,騰訊雲的政企合作玩得怎麼樣了?

改革門戶廣東,又一次成了數字經濟的排頭兵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廣東不僅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廣東作為內地關口連接又一次成了排頭兵,2017年,廣東的數字經濟總指數達54.23,排名全國第一。

1、“用雲量”成為數字經濟標識

馬化騰認為,工業時代,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指標是用電量、耗電量,在未來數字經濟時代,大家通過計算雲的數量,來衡量發展程度。“用電量--經濟”、“用雲量--數字經濟”這種邏輯是有實際數據做支撐的,據騰訊研究院與騰訊雲聯手調研測算,將全國388個城市的用雲量結合《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測算的各個城市數字經濟規模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正相關結論,因此,“用雲量”較大的城市數字經濟規模也相對較大。

雲計算雖然是新一代信息基礎的核心,但是目前而言,其地域範圍仍然是高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對於社會經濟的滲透,遠沒有大眾所期待的高。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雲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相對薄弱。數字經濟的增長必然要求更多的企業、產品、服務上雲,增加“用雲量”;而云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對勞動生產率、服務體驗都將產生正相關影響,因此,也會促使更多的企業、產品、服務上雲。

因此,數字經濟發展與雲服務基礎設施都是增加用雲量的必備途徑,而用雲量則將成為新經濟發展(即數字經濟)的重要節點標識。

2、廣東走在數字經濟的前列

據悉,2017年下半年全國“用雲量”總量較上半年環比增長66.5%,年化增長率133.1%。尤其是廣東省,廣東用雲量的增長超速超過170%,高於全國近40個百分點。

2017年,全國數字政務指數省級排名中,廣東數字政務指數值為38.85,同比增長31.74%,連續三年排在全國第一。而數字廣東建設成功後將成為廣東新優勢,因為廣東一直是中國經濟的NO1,那麼NO1的新優勢又將成為中國的新優勢,因此,打通“數據一盤棋”,“數字廣東”工程承擔的歷史責任重大。

數字廣東,把廣東又帶到了最佳營商環境的位置上

“智能+政務”,早在“數字廣東”推出之前,廣東省政府就已經在踐行了。而項目推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三大非常現實的問題:信息孤島、權責不明晰,服務深度不夠,因此,現有的資源並沒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解決現實信息孤島問題、提供便捷服務、壓縮審批時間,並賦予政府大數據管理者身份,廣東的數字經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

1、“一片雲、一體化、一站式”,從大布局到小代碼

數字廣東為改變各部門重複建設、系統分割、煙囪林立、資源分散的局面,採用國產自主安全可控的雲平臺技術,構建“1+N+M”的“數字政府”政務雲平臺,包括1個省級政務雲平臺、N個特色行業雲平臺、M個地市級政務雲平臺,形成“全省一片雲”的總體架構。

“一片雲、一體化、一站式”的頂層架構業已形成,其中,“管運分離”是此次廣東數字政府改革最大的特色,顯得高瞻遠矚。由數字廣東公司全面統籌政府信息化建設企業這一舉措,對於建立資源池、從大布局到小代碼搭建廣東政務信息化建設的合作開放生態體系,公司運營比之政府親自操刀,要靈活的多。

2、政務民生先行,數字廣東就是數字生活

數字廣東就是數字生活,老百姓的體驗,這是對“智能政務”成效最直接的驗收方式。廣東數字政府願景主要從三個層面進行推進:

第一,圍繞百姓常用場景和主題,譬如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社保、公積金等重要的、常用的證照電子化和使用場景,並且還會關注殘疾人、外來人口等重點人群。通過“粵省事”APP,公眾的行駛證駕駛證通過掃一掃就能驗證信息,而利用人臉和聲音識別技術快速匹配殘疾人信息等等。

第二,圍繞使用過程尋找流程再造的機會,譬如通過人臉核身、實名認證、電子支付等新技術新模式的運用,讓百姓少跑腿或者不跑腿,像廣東省內的人民再也不用帶著實體社保卡到處查詢和辦理業務、坐在家裡也能領取養老金、查詢繳存公積金等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百姓少提交資料或者不用提交資料。

第三,圍繞流程再造推動政府各項改革,這一層面也是“數字廣東”工程項目著力推進的重點和突破口。

3、“掌上辦、就近辦、一窗辦”,營商環境再成廣東招牌

改革開放初期廣東有巨大的營商環境優勢,如今憑藉數字廣東這種優勢再度被強化。此次廣東省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主要還是依靠一體化的雲服務基礎設施實現。在原本擁有的“一窗辦、就近辦”的實體辦事大廳的格局中,廣東省政府再度啟動指尖計劃,依託省級政務雲平臺的基礎能力,實現對全省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的融合匯聚,形成政務信息資源管理和服務體系。

通過掌上辦,促進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流程優化協同,“一次登錄、全省通辦”,打造“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數據營商環境。

改革前沿+互聯網前沿,數字廣東會成為政企合作的標杆嗎?

同濟大學教授周向紅指出,“互聯網+”改變了傳統公共管理供需不匹配的缺陷,實現了以公眾需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處在改革前沿的廣東,對於雲計算、大數據以及AI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經濟體系的微妙變化,顯得更為敏感,創新驅動力成為廣東省政府捕捉到的政務升級的信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要跟上公眾需求以及社會發展的節拍。對接騰訊、華為等互聯網前沿企業,數字廣東能成為政企合作的標杆嗎?

1、硬實力:開放的廣東與技術領先的騰訊

政和企都要有足夠的能力支撐其數字化變革,硬實力是前提。不論是從數字經濟的體量、硬件基礎設施還是蘊含的智慧體,廣東都有絕對的實力匹配數字城市的建設。

廣東是最早享受到改革開放紅利的城市,其硬實力是毋庸置疑。而據統計,廣東以佔全國1/10的網絡能力,承載了全國1/9的電信用戶,創造了全國1/8多的電信業務收入,對接數字經濟,廣東反而有先天優勢。而智慧廣東在早些年就已經啟動,政務的智能化治理水平在全國也排在前列。

而騰訊的業界地位也是不容小覷,此次騰訊雲+峰會召開,還為城市裝上會思考分析、能判斷決策的城市超級大腦,為破解廣東省數字化轉型瓶頸與難題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

2、合作機制:“管運分離”是數字化政府的前提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傳統的數字政府由政府部門親自操刀,費力不討好,並沒有解決好供需匹配的問題,“管運分離”是數字化政府的前提。用馬化騰的話說,騰訊要做的就是“數字化助手”,有大量的消費者的連接終端。因此,將運營運維工作統一交給以騰訊為代表組建的數字廣東公司,利用騰訊的技術優勢以及對新技術應用的敏感性,對公共數據進行梳理,與原有數據進行對接,順藤摸瓜探索數字化樣板,共享共治,以達到數字政務的運行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的目的,實現大數據的慧智新能力。

不論是從政企合作雙方硬實力的對等度來看,還是從合作機制所需要的政企責任分工角度而言,二者都是吻合的,因此,騰訊與廣東省政府合作打造的“數字廣東”,也極有可能成為政企合作的標杆。

(完)

曾響鈴

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虎嘯獎評委。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近80家網絡媒體專欄作者。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