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相互寶、水滴互助兩大生態領跑,網絡互助還有四大變數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網絡互助行業這三年經歷了一次過山車式的洗禮。

從2016年被詡網絡互助元年,大小平臺數量一度超過300家;到2017年監管加強,多家互助平臺清退出局,再到2018年年底,支付寶上線相互保(後改為“相互寶”),隨後京東金融、滴滴等互聯網巨頭悉數殺入。

一時間,這個充滿想象力的賽道暗流湧動,2019年競爭必將更加激烈。

響鈴:相互寶、水滴互助兩大生態領跑,網絡互助還有四大變數

巨頭湧入,行業兩大陣營明晰

今年1月,相互寶公佈用戶超過3000萬,背靠支付寶達到了閃電級的增速。最近,老牌網絡互助平臺水滴互助宣佈用戶破7000萬,一舉成為網絡互助賽道內體量最大的互助品牌。

如果加上新進入的巨頭以及在行業已經耕耘多年的抗癌公社、輕鬆互助、e互助、夸克聯盟、壁虎互助等玩家,目前,整個網絡互助行業能清晰的劃出兩條完全不同的陣營。

1、巨頭系:以AJD為代表,金融是線,數據是針

2018年10月16日,螞蟻保險和信美人壽聯合推出“相互保”,後因監管問題更名為“相互寶”,目前勢頭仍猛,隨後2018年11月13日,京東金融推出京東互保,但僅僅一天下架,目前上線無期。2個月後,滴滴金融服務頻道上線點滴相互,正式進軍網絡互助行業。

這些互助平臺一上來就含著金鑰匙,背靠大樹,比如相互寶基於螞蟻金服的整個金融體系,不管是流量傾斜還是運營資源支撐都豐厚無比,所以短短三個月就做到3700萬用戶。母公司提供的龐大用戶基數能最大化給他們輸送用戶,同時母公司強大的金融生態,也能幫助這些互助產品極大拉低用戶的使用門檻(對於一個新平臺,綁卡、支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精準的數據量和強大的數據技術,能幫助他們更加有效地轉化用戶。

所以儘管他們起步晚,但手握金融和數據兩把利刃,個個都不可小覷。

響鈴:相互寶、水滴互助兩大生態領跑,網絡互助還有四大變數

2、垂直系:以水滴互助、夸克聯盟、眾託幫、壁虎互助等為代表,垂直場景是池子,社交關係是釣竿

相對於巨頭系的“富二代”,水滴互助、夸克聯盟、眾託幫、壁虎互助更像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從目前的市場規模來看,這些富一代成績並不差,水滴互助和輕鬆互助穩居第一梯隊,水滴互助暫時領跑,輕鬆互助緊隨其後。

響鈴:相互寶、水滴互助兩大生態領跑,網絡互助還有四大變數

據水滴互助網站公開信息顯示,水滴互助已經為2562個家庭劃撥互助金3.57億人民幣,水滴互助的優勢在於,基於水滴籌(水滴互助兄弟平臺)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救助信息社交關係鏈,通過救助場景喚醒用戶的保障意識,這些用戶會從水滴籌的“公益”場景走到水滴互助的“共益”場景,用戶在整個水滴生態體系實現救助+保障雙重收益。

夸克聯盟、眾託幫、壁虎互助也是同樣的邏輯,都是通過各自擁有的獨特垂直場景,再加上強有力的社交關係完成用戶觸達、轉化和沉澱。

社交陣營能做到目前的規模,還和騰訊的社交基因加持有很大關係。

2016年4月,水滴公司剛成立就獲得騰訊、美團點評、IDG等投資機構的5000萬元天使投資;2017年8月30日,水滴公司(旗下業務: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又對外宣佈獲得1.6億元A輪融資,由騰訊、藍馳創投聯合領投,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資本、美團點評、彤程公益基金會等跟投。

錢靠譜,還是關係靠譜?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網絡互助依然是模式和體系的競爭。那到底是社交系的水滴互助這種依託於社交體系的模式更長久?還是阿里系的相互寶這類依託於金融體系的模式更拉風?我們不妨關注這幾點。

1、富爸爸是不是萬能的?在相互寶上,支付寶的流量相當湊效,比如,春節期間,相互寶的用戶增速達到了100多萬人/天,令行業驚歎,當然,這得益於有10億用戶基數的支付寶導流。我們也可以看到,春節過後,雖然相互寶的用戶增長放緩,但也在行業正常水平。也就是說,在一個良性的生態中,獲取用戶並不是難事。但相互寶後續也需要考慮如何固化用戶、形成平臺粘性。

而且錢不是每次都有用,比如同樣依託於滴滴金融體系的“點滴相互”用戶增長就極其緩慢。這一方面可能是滴滴看起來和錢靠得很近,但滴滴金融並非滴滴主業。另一方面是因為,滴滴是一個出行軟件,金融業務和出行強相關,但和健康相關業務關聯性不強,再加上滴滴18年的幾波負面,勢必波及到公眾對滴滴金融的印象,從而導致轉化不高。再加上程維宣佈2019年滴滴對非主要業務關停並轉,點滴相互的命運如何還難說。

2、從已經驗證的結果看,社交體系(關係)可伸可縮,勢能很大,轉化率很高。以水滴互助為例,它有兩級流量池:第一級,DAU10.82億的微信大社交池,第二級,其兄弟平臺水滴籌。作為水滴公司社交場景和流量的核心,水滴籌植根於微信社交圈中,通過0手續費籌款案例,在朋友圈中去中心化和自發的裂變傳播,給整個水滴平臺帶去的都是大量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場景流量,緊靠流量池的水滴互助自然受益。

其次,除了流量,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社交體系培育了極佳的健康保障教育場景。對於我這樣生活不規律,工作時間長,沒精力關注自己身體健康情況的人來說,當我在朋友圈為我們的一度、二度、三度好友捐款的時候,就能近距離、真實地感受到眾多大病離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遠,並且清楚得看到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真的太貴。所以,我會自然想到要不要給自己增加一個健康保障。在這個場景裡,我們這些捐款人的潛意識裡都被種下了互助保障和保險需求的種子。

這時候,水滴互助就是一個極佳的承接平臺,因為按照“一人患病、眾人均攤”的規則,如果我不幸患病或遭遇意外可按照獲得最高30萬元的健康互助金。而我現在只需用極低的成本,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加入。

也就是說在這種基於信任的社交場景中,你我作為用戶經過了大病籌款的場景教育,購買互助甚至是保險的意願更高,轉化率也就更高。

再說,一般參與眾籌的家庭多數經濟條件有限,屬於三四五線、甚至農村的用戶,這是當下互聯網下沉最需要輻射的那群人,水滴互助佔了個先機。(想想中國可能有人沒用支付寶,但基本都有微信,水滴籌已經被媒體稱為“下沉市場天王”,這種場景可以在微信生態快速成長。)

響鈴:相互寶、水滴互助兩大生態領跑,網絡互助還有四大變數

巨頭扎堆後,會不會形成贏家通吃?

有人可能會問,目前看兩大派系頭部平臺已經出來,那如果現在進入還有沒有機會?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相互寶”基於阿里支付大生態,增速很快,再加上支付寶龐大用戶基數和阿里的強運營能力,必然會繼續擴大優勢。而水滴互助,基於騰訊社交生態,目前體量比新入局的巨頭都大,又能承接水滴籌、水滴保等水滴公司產品,形成有效的商業閉環,未來依然有足夠大的增長空間,是網絡互助賽道上不可迴避的一家公司,甚至有媒體開始將其稱為獨立於巨頭之外自成體系的公司or獨角獸。所以這兩家的地位短時間無法撼動。

其次,我們需要看到,隨著監管趨嚴,“京東互保”出師未捷,就已“身先死”了,相互寶從“相互保”更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而且互助產品不太可能成為巨頭的盈利主力增長點,所以可以預見,在政策不明朗,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巨頭是不會再貿然進入。

再者,狂跑了三年後,網絡互助平臺也得面臨盈利變現的問題,如果自身業務幾乎沒有現金流,又沒錢燒做推廣,就必然會被淘汰。行業中即便像17互助這樣被資本眷顧過的寵兒(曾獲得經緯創投、晨興資本、阿里前高管李治國、執一資本等多個資方的投資,創始團隊中也有多位來自阿里巴巴的知名人士),也未逃脫出局的命運。只能說,這個賽道要活下去並不容易,而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愈發明顯,那些用戶基礎少,繳納的費用也很低,不足以支撐賠付的平臺會被進一步被清洗出去。

誰才是行業的“信任狀”?

之前,網絡互助平臺也只是科技公司,缺乏監管和公信背書,因此容易遭到質疑。不過這個情況正在好轉。而且要提高平臺的公信力,可以考慮兩件事。

1、積極地看待互聯網巨頭的進入問題。因為巨頭的進入有助於用戶教育和提高用戶信任。據說,在相互保出現之後,康愛公社的用戶註冊反而有增加,因為“很多人說網絡互助是騙局,如果支付寶都這麼搞,那麼很多質疑也就消失了。”而且,儘管行業中幾家頭部玩家已經優勢明顯,但整個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大家都處於做蛋糕的階段,並沒有進入競爭階段。

2、繼續高舉普惠醫療大旗,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給用戶信心。水滴互助總經理胡堯曾提及“互助模式本質上不是公益,而是‘共益’,是共同有保障意識和保障需求的一群人抱團取暖。”截至2019年2月,水滴互助已經推出6個互助計劃,總計為2400餘名患病家庭分攤了超過3.4億元的健康互助金。相互寶(螞蟻保險)也已經積累了十幾起保障案例。通過實際的行動和案例去影響用戶,雖然慢,但細水長流。

響鈴:相互寶、水滴互助兩大生態領跑,網絡互助還有四大變數

普惠初衷之後,如何講好自己的變現故事?

最後說說怎麼賺錢的事。

此前相互寶按賠付金額收取10%的管理費(水滴互助們目前是8%的管理費),而後改成了8%。不知道相互寶是否只承擔螞蟻保險的引流功能,如果用變現故事來考核相互寶的話,那麼就需要持續獲得更多的用戶量才能分攤成本實現盈利。

相對於巨頭們還在探索自己模式,垂直系畢竟是自力更生,很早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商業模型,比如水滴互助,目前“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基本形成了一個閉環,水滴互助和水滴保做好事前保障,水滴籌是事後救助;水滴互助、水滴籌承擔前端獲客的功能,做流量池,本身不擔負變現職責,水滴保承擔商業模式和盈利點。

總之,正如胡堯所說,“水滴是一家基於社交場景驅動的科技公司,會深挖微信生態系統的社會化裂變、關係鏈和傳播,這是我們的核心能力和壁壘。”

在當下這個節點,無論是哪家平臺,只有認清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才可能在下半場留下來。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虎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嘯獎高級評委;

3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5 鈦媒體、界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