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明的皇帝,还是完备的制度——哪个作用大?

朱元璋自1368年建立大明,在位30余年。在位期间强势废除丞相制度,设锦衣卫、大杀功臣,等诸多铁血统冶,也立下了明朝君王极权及高压统治的典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英明的皇帝,还是完备的制度——哪个作用大?

但是,朱元璋这么勤奋,为了个人的权力,不惜废除几千年沿袭的丞相制度,明朝后面的皇帝,却多是昏君。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喜欢木匠活的朱由校,等等。

英明的皇帝,还是完备的制度——哪个作用大?

但是,就是这样多的奇葩皇帝,明朝却没有很快灭亡,而是享国近300年呢?

英明的皇帝,还是完备的制度——哪个作用大?

这与明朝的内阁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内阁制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后来,有的皇帝太懒,就让太监帮他批红,司礼监、内阁和皇帝形成了三足鼎立、互相制衡的政治格局,皇帝英明的,就通过控制内阁和司礼监的人事任免来掌握朝政,一旦皇帝昏庸,内阁和司礼监联手也能处理好全国事务,不至于国事混乱。

英明的皇帝,还是完备的制度——哪个作用大?

英明的皇帝,还是完备的制度——哪个作用大?

而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却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君主。但是,勤奋不是万能的 ,崇祯皇帝励精图治却换来国破人亡。崇祯朝的17年中,崇祯一共任用过50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和都察院的首长更换也同样频繁,走马灯似的令人眼花缭乱。在那样一个大厦将倾的时代,他的悲剧性格加上他的求治甚急,这样的励精图治只会加快王朝的灭亡。尽管他比上代皇帝英明得多,勤勉得多,但他的祖父和哥哥可以在宫中花天酒地过一生,他虽说旰食宵衣,却免不了背上亡国之君的耻辱。

英明的皇帝,还是完备的制度——哪个作用大?

勤奋的君主并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个国家的亡不亡,和君主是否勤政没有直接关系,乱作为不如无为而治。用制度管理一个国家,比一个君主随心所欲的治理要强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