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金屬加工—中國企業“出海記”

在“併購”這件事兒上,近年來正變得越來越稀鬆平常、時有發生。以前聽到更多的是海外集團頻頻併購中國企業,以穩固或擴大自己在特定領域的版圖,加速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進程。後來,這個現象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一些中國本土企業中開始出現海外收購的“愛好者”。尤其在“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等政策東風的指引下,不少中國企業開始推崇一種新的生存方式——“自主創新”和“海外併購”並行的雙引擎模式。

榮格金屬加工—中國企業“出海記”

來自2014年的一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國企業的境外併購之路並不平坦,只有17%的企業在併購後達到了預期目標。導致併購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併購前期調查不充分、收購溢價過高、文化背景衝突、企業價值衝突、國家的衝突,甚至整合過程難度過大等等。

“而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開始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方面包括資源、技術、網絡和品牌等,已經逐步由中國需求為中心的資產收購轉變為全球性資產配置;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正在逐步由盲目擴張、非理性收購轉變為更注重併購邏輯的產業整合和更注重戰略協同、文化融合、併購後整合的理性投資。”中國併購公會會長尉立東指出。

國家發改委網站就於2017年12月26日正式公佈了《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新辦法突出簡政放權,推出三項改革:取消信息項目報告制度、取消地方初審、轉報環節,放寬投資主體履行核准、備案手續的最晚時間要求,並提出建立境外投資違法違規行為記錄,並將實施聯合懲戒。新方法將於2018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這無疑能促進企業境外投資的健康發展,令之後的“境外投資”更為便捷,同時也提醒企業的每一步要更為謹慎。再來看一組數據,據普華永道近日發佈的報告稱,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併購交易572宗(民營企業佔據其中的63%,達359宗,表現活躍)、總金額977億美元,接近2014年及2015年兩年的總和,但同比2016年前三季度分別下降14.8%和38.9%,增幅迴歸理性。

本期中,蒐集了幾家勇於“出海”的中國企業在境外併購上的戰略佈局,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啟發和信心:

合鍛智能主導參與收購德國百年壓機企業Lauffer 100%股權

今年12月,中國合鍛智能(前身:合肥鍛壓機床廠)參與設立的合肥水木信保智能製造產業基金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嚴建文、安徽中德創新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等三家聯合發起併購德國壓力機制造商勞費爾公司(Lauffer)100%股權,股權收購協議於12月12日在德國簽署,交易金額約為2400萬歐元。

榮格金屬加工—中國企業“出海記”

圖:中德雙方簽約儀式合影

合鍛智能自1985年引進Lauffer公司技術以來,雙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此次成功合併,將創造全球協同效應,在各大洲建立更密集的銷售和服務網絡。收購完成後,Lauffer公司經營地點和組織架構保持不變,同時與合鍛智能的合作將幫助公司擴大海外市場,以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營收水平。

合鍛智能方面表示,收購完成後,藉助Lauffer公司的金屬鍛壓、粉末成型等技術,有望填補國內相關技術的空白。同時,Lauffer將成為合鍛智能擴大海外市場的“橋頭堡”。此外,通過引進、消化與合作,還能推動我國智能製造產業邁上新臺階。

而對於經歷過多次市場撞擊的Lauffer公司來說,此次的這步棋看似被動,實則是“未雨綢繆”,“我們雙方不僅產品可以相互補充,除此外,隨著工業4.0以及電子商務等趨勢的大熱,我們需要一些外部資本來進行更快速的佈局。”Lauffer公司方面表示。

埃斯頓跨境併購再下一城 對接德國工業4.0

位居國產工業機器人四小龍之位的埃斯頓(ESTUN)在今年9月提出,擬以現金方式出資約 886.90 萬歐元,收購德國M.A.I GMBH & CO. KG(以下簡稱“M.A.i.”)的50.01%股權,並對剩餘股份有優先收購權。

榮格金屬加工—中國企業“出海記”

M.A.i.公司成立於 1999 年,主營提供以機器人應用為基礎的,高度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裝配和測試生產線,服務於汽車引擎和電子系統部件、半導體、航空部件和醫療器械等行業。主要客戶有法雷奧、採埃孚、英飛凌、博澤、德馬格、江森自控、福締等。

截至2017年6月30日,M.A.i.資產總額約7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458萬元),淨資產約130萬歐元;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財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51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9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9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17.4萬元)。而埃斯頓僅2017年上半年就實現營業收入4.19億元,淨利潤4,012萬元。雖然看上去兩家實力“懸殊”,但通過併購,埃斯頓能夠快速獲得德國智能製造及工業4.0最新技術,推動機器人集成應用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同時打造以M.A.i.為歐洲智能製造技術研發中心與中國智能製造總部的國際化產業佈局。

本次收購是埃斯頓圍繞在機器人智能製造系統集成上下游產業鏈進行併購投資而實現的一次外延式發展,通過對國際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機器人系統集成產品競爭力,打通埃斯頓從機器人本體到大規模機器人系統集成及數字化智能工廠的上下游產業鏈。

在過去的幾年裡,鍾情海外企業的埃斯頓分別併購了意大利CMA機器人、入股意大利Euclid Labs SRL(佔其20%股權)等等。進入2017年,其收購步伐不斷加速,2月公佈擬以1,550萬英鎊(約合1.33億元人民幣)收購TRIO MOTION TECHNOLOGY LIMITED 100%股權;4月,公佈900萬美元(約合6300萬元人民幣)的對美國BARRETT TECHNOLOGY公司30%股權的收購計劃,進軍高端伺服應用領域,甚至涉及到了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醫療康復機器人。

今年10月,埃斯頓歐洲研發和營銷中心在意大利米蘭成立,此舉將整合歐洲一流的運動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統技術研發資源,加大對符合國際標準的運動控制及交流伺服產品先進性技術、前瞻性技術和基礎性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增強開拓歐洲市場的力度。

美的的“智能”併購

目前已在全球8個國家設立了17個研發中心的家電大鱷美的集團(MIDEA),可謂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探索中的一個成功案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與自動化解決方案專家KUKA集團的聯姻。對於全球化的經營,美的一直遵循一個基本規則:併購和本土化經營。據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未來依然會通過併購實現全球化經營。

榮格金屬加工—中國企業“出海記”

他同時指出,“中國企業全球化不僅僅是走出國門,還需要有國際化的視野以及對跨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這些都需要中國企業去摸索。只有贏得信任,才能長久合作。這些都是目前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過程中一個比較大的課題。”據悉,繼KUKA之後,美的還在今年早些時候收購了以色列Servotronix公司。這次戰略的合作是美的在拓展自動化和智能製造產業上的又一個里程碑。收購後可以解決美的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問題,作為一家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Servotronix向包括工業機器人、電子裝配、半導體、機械工具、醫療儀器等多個行業提供運動控制方案, 產品包括領先的編碼器、伺服驅動器、及多軸運動控制器。

在美的集團2017年中期的財報中,目前美的原業務收入增長34%,KUKA集團收入增長35%。雙贏模式逐步加速。而根據集團規劃,到2020年,美的集團期望藉助更多智能化的手段將現有工廠的僱員人數進行有效縮減,同時來自機器人業務版塊的銷售收入或將佔到總收入的五分之一,高於現在的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