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淘金” 中國企業應繃緊風險之弦!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近年,隨著走出去經濟戰略實施,有不少中國企業已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成功投資置業;更有不少企業躍躍欲試,意欲到國外市場“淘金”,去分享一杯世界經濟發展之羹。但願望與現實往往很難一致,用“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來形容當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現狀再恰當不過了。

為何這麼說?遠的不說,就拿最近幾起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委內瑞拉、秦國、印尼、墨西哥、美國等國簽署的高鐵承建工程,因政治、經濟等各種原因被毀約造成巨大資金損失的情況來看,中國企業走出去,並不順利,也並非情與所願。

同時,也要看到,中國企業要想參與拓展全球資源、重構企業全球價值鏈、實現全面戰略升級,增強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也絕非輕而易舉之事,前行之路障礙重重,稍有不慎,就會折戟沉沙,贏得慘敗。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的3434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3914.5億元人民幣(摺合600.8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71.8%。這表明,目前中國企業並沒有被一些走出去中國企業的慘敗案例所嚇倒,依然憑藉自身膽量和智慧去搏殺世界市場,這是值得稱讚之處;但同時也說明不少中國企業對走出去面臨的風險仍認識不足,“頭包鐵皮”四處亂撞,不碰得頭破血流,是絕不罷休的。顯然,走出去有風險並不可憐,怕的是對風險估計不足,甚至對善意的提醒持置若罔聞態度,那就很危險了。

針對我國企業將來走出去越來越多,參與世界經濟競爭深度、廣度逐漸深化等特點,中國政府非常有必要對企業進入風險提示和引導,讓中國企業樹立足夠風險意識,增強走出去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中國企業也要提高走出去風險自律能力,消除盲目跟風傾向,謹慎走出去,時刻繃緊風險之弦,寧願把最壞的結果都預設到,防止發生走出去損失之後再追悔現象。從目前看,繃緊風險之弦可從政府與企業兩方面切入:

首先,中央政府應有所作為,切實履行保護之責,對有走出去意願的中國企業通過培訓、網絡媒體等提供專門風險引導,一方面提高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防範意識,消除盲目從眾心裡;一方面將擬走出去目標國家的政治、經濟等相關風險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然後提供給相關中國企業;或針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一企一策”風險防範方案,當好中國企業參謀,防止上當受騙或把握不準等現象發生,避免中國企業走出去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其次,中國企業增強內在風險防範功能,準確把握走出去動機和風向,避免只為了響應中央政府號召而趕時髦現象發生。

一要明確走出去的底氣和目標,知道自己走出去的競爭優勢所在,能拿出自己具有國際能力的產品或技術,不打無把握之仗,提高走出去獲勝機會。同時,要懂得自己走出去的目的所在,是想通過自身優勢的質量和服務體系,搶佔價值鏈的高端?

還是想通過規模效應、協同效應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海外拓展尋找“價值窪地”,攤薄企業發展的成本以實現快速擴張?只有確立走出去定力,找準一個目標,走出去才會不走彎路,少付出不必要代價。

二要對走出去的國外市場有清晰認識,防止被國際輿論指責“輸出低端產能”;同時,要認清有關市場在產能合作時的核心訴求和實際接納能力,做到決策有的放矢,不打敗仗。

三要對走出去的市場風險有充分心理準備。走出去面臨的是完全陌生的市場,法律政策、體制運作、文化習俗等多方面與國內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也與國內不同,這些都要有化解預案,尤其對國外市場可能面臨的政治動盪、經濟頹敗及各種突發事件,都應做好準備,這樣走出去才會無風險之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