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控重大金融風險

【中國轉向更加開放透明的金融市場是一個長期過程,而非短期之舉,但中國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如何防控重大金融风险

防風險是金融業永恆的主題。伴隨著最近幾年國內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變化,中國把主動防範化 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共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提出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其中防控 金融風險是重要工作任務。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期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面臨的潛在金融風險主要體現為宏觀高槓杆、部分領域和地區金融“三 亂”問題突出、少數金融控股集團野蠻生長,但中國有很好的條件做好金融風險防控工作。

中國金融風險點在哪裡

中國經濟報告:當前中國最應該關注的風險點在哪裡?

易會滿:我認為無論在理論層面是實踐層面,中國當前應高度關注居民儲蓄率問題,防止居民儲蓄率下降過快引發經濟金融風險。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居民儲蓄率是國內儲蓄的主要來源。但2010年以來,中國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居民儲蓄更多投向理財和房地產領域。與此同時,還伴隨著居民槓桿率的快速上升。

在中國整體負債水平上升的情況下,較高的居民儲蓄率提供了較大的緩衝空間和較強的安全邊際,如果下降過快,勢必會帶來債務負擔的增加,導致金融系統脆弱性上升。此外,儲蓄的多渠道分流,造成了金融資源配置的碎片化和低效化,抬高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民儲蓄率下降還將放大貨幣市場波動,加大流動性風險,影響貨幣政策傳導。

奧利弗·貝特:現在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經濟增長比較強勁,但相關市場並沒有發展得很好。隨著緊縮的貨幣政策逐漸展開,政策制定變得越來越艱難,全球保護主義思潮此起彼伏,不利於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長期發展。對於中國而言,主要是避免過冷和過熱的風險。

安思傑:與過去十年相比,現在的金融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金融風險不只存在於金融體系當中,還會對宏觀經濟造成影響,甚至帶來經濟、地緣政治、社會上的不利影響,而金融市場沒有足夠的能力或經驗去吸收或緩衝這些潛在風險。比如在一些國家,民粹主義已經抬頭,這對於金融市場可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所以我想強調的是,金融體系的風險其實更多來自外部,政策制定者必須關注未來的趨勢,才能更好地保護整個金融體系和社會。

我覺得中國需要高度關注的金融風險是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外的一些風險。過去幾年,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快速壯大,中國也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來規範影子銀行的發展,但現在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高逸雅:過去20年來,我們親歷了席捲美國、歐洲和亞洲的金融危機,危機的影響波及全球。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誰是絕對安全的。每次金融危機都重複著同樣模式:關於增長前景的盲目自信,信貸的高速增長造成市場欣欣向榮的假象,到最後卻是無可避免的崩潰。

中國過去兩年對經濟金融政策的明顯調整,可以說化解了一場危機,這一成果引人矚目。就在兩年前,也就是2015年底至2016年初,人民幣急速貶值引發資本恐慌性外流,股市瀕臨崩盤,經濟增長似乎進入了下行通道,金融危機領先指標——槓桿率快速攀升。再看今天的情況,人民幣幣值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平穩,經濟增速有所提高,槓桿率已基本趨於穩定甚至某些部門有所下降。可見中國通過提前採取行動,阻止了危機的發生,而不是坐等危機爆發再想辦法補救。現在上述問題仍然是需要關注的風險點,不能因為暫時的成功而轉移注意力。

金融應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報告:在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大量金融資源脫實向虛,流入股市、房地產等領域。金融應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易會滿: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金融與房地產的關係十分重大。如果分析近百年來的金融危機,絕大多數都是跟房地產有關。中國房地產健康發展也是防控風險的一個重點。

現在的關鍵是如何控泡沫、去庫存、降槓桿。只有把這三個要素平穩處理好,中國的金融和房地產市場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當前中國政府的房地產政策非常明朗,第一,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第二,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第三,在一二線城市發揮好租賃住房對一般階層的託底保障作用。如果這三條政策能夠落實到位,就能夠比較好地保障房地產和金融的協調發展。

奧利弗·貝特:在德國,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的發展相對比較平衡。如果在一個經濟體中金融市場太大,原因就在於過多關注了短期目標。如何進行長期的創新,如何發展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如何讓金融市場支持高附加值的實體經濟,平衡短期和長期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金融市場需要有充分的競爭。我們不提倡過度金融化,但也不希望一家(或只有幾家)大型金融機構主導整個金融市場。這一點是應當警惕的。

如何監管科技金融行業

中國經濟報告:如何對科技金融行業進行更好的監管?

易會滿:要進一步加強規範互聯網背景下的各種金融行為。貨幣基金形式各異,有的具有投資和支付雙重功能;有的互聯網平臺無牌經營,高槓杆、高收益、高風險。普通消費者根本無從識別,建議進一步正本清源,釐清金融服務的實質和技術發展的本質。

奧利弗·貝特:在科技金融領域,金融監管者沒有迅速地管理好金融風險。尤其是在一些提供信用的金融行業,監管並不足夠。我們需要認真思考金融自由化的問題。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金融自由化,應該確保資本運營上的改善。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確保金融系統的穩定性,以實現長期發展。

安思傑:技術變化應得到重視。金融體系的變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技術發展。技術發展不僅可以提高金融體系的盈利能力,還可能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結構。因此,技術變化肯定會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必須綜合看待風險,對銀行進行更好的管理。

如何防控重大金融風險

中國經濟報告:對中國防控重大金融風險有何建議?

易會滿:金融強監管現在是全球的一個大趨勢,中國也不例外。去年7月以來,中國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監管下一步如何加強協調、解決監管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做了很多制度性安排。這次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也是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具體行動,核心是加強監管的協調性、整體性、系統性,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監管套利、監管真空、監管重疊以及標準不統一的問題。

對於中國防控重大金融風險,應該從戰略層面、宏觀調控、監管政策、市場引導等多角度入手,及早應對居民儲蓄率下降過快的問題。提三點建議:第一,迴歸資管業務代客理財的本質;第二,進一步規範互聯網金融,理清貨幣基金的真正屬性和運營邊界,杜絕監管套利,強化持牌經營,控制槓桿,嚴格流動性管理,引導其規範發展;第三,加快推進銀行資產證券化,適應性地調整銀行資產負債表,積極應對居民儲蓄持續下降的局面。

奧利弗·貝特:第一,進一步增強金融體系的韌性,構建一體化的監管體系,加強金融機構的風險披露。還有很多流動性風險是遊離在金融體系之外的,包括影子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它們的風險並沒有被很好地披露。第二,按順序推進金融體系改革,並建立制度來確保改革按順序進行,吸取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第三,提高監管機構的金融素養,監管機構需要在金融自由和穩定之間進行很好的平衡。

此外,中國在海外還有龐大的投資,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也在很多國家都有業務,如果這些資產出現問題,就不僅僅是中國的風險,而是全球的風險。因此監管者有責任和義務控制這些中國之外的風險。

安思傑:我覺得重中之重是銀行業。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該變得更靈活、適應性更強。十年前,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監管者構建了大規模的銀行業監管體系,但今天監管體系看上去並不清晰。其次,金融領域還需要更多的競爭,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還有一些銀行的回報比融資成本還低,如果在競爭的環境下,這些銀行就會被優秀的銀行淘汰。

高逸雅:風險總是在黑暗中滋長的,而公開透明的市場可以為實體經濟提供最好的支撐,也是防控風險的最好保障。對於中國來說,中國正在從隱形擔保和剛性兌付的融資轉向基於清晰風險和回報評估的融資,這一點尤為重要。提高透明度意味著債券和股票市場應當在融資中發揮更大作用。良好的市場透明度能讓投資者做出清晰的評估,從而推動更高效的資金配置。提高透明度也意味市場會更加開放,這可以吸引最出色的全球資產管理人,他們擁有追求長期價值的智慧和耐心。當然,中國轉向更加開放透明的金融市場是一個長期過程,而非短期之舉,但中國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如何防控重大金融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