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厚的磨損主要以裝合間隙,不應超過大修允許標準0.5mm為限

齒形部位的檢驗。齒輪的外齒和內齒、花鍵軸和花鍵孔的鍵齒,都可視為齒形部位。齒形部位的主要損傷有:沿齒厚方向和齒長度方向的磨損、齒面滲碳層的剝落、輪齒表面的擦傷、點蝕、個別輪齒的折斷等。

齒厚的磨損主要以裝合間隙,不應超過大修允許標準0.5mm為限

對於上述損傷的檢驗可以直接觀察損壞的情況。一般齒面的點蝕和剝落的面積不應超過25%,齒厚的磨損主要以裝合間隙不應超過大修允許標準,一般約不超過0.5mm為限,有明顯階梯形磨損時不能繼續使用。

測量輪齒厚度磨損可用齒輪遊標卡尺測量節圓齒厚的偏差,也可用樣板尺測量。

對漸開線齒輪可以用測量齒輪的公法線長度與新齒輪的公法線長度進行比較的方法來確定齒輪的磨損。

齒厚的磨損主要以裝合間隙,不應超過大修允許標準0.5mm為限

其他磨損零件的檢驗。對於滾動軸承,首先要進行外表的檢驗,仔細觀察內外座圈滾道和滾子表面,其表面均應光潔平滑,無燒蝕和疲勞點蝕,無裂紋和孔穴,不應有退火顏色,隔離環不應有斷裂和損壞部位。

滾動軸承的間隙應符合技術要求。可用手的感覺檢查其軸向和徑向間隙。軸承應無卡住現象,而是均勻的轉動,其聲響應均勻,無撞擊聲。

齒厚的磨損主要以裝合間隙,不應超過大修允許標準0.5mm為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