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宋以前,茶文化几乎是上层人物的专利。至于民间,虽然也饮茶,与文化几乎是不沾边的。宋代城市集镇大兴,市民成为一个很大的阶层。唐代的长安,居民大多为官员、士兵、文人以及为上层服务的手工业者,商业仅限于东西两市,宋代开封,三鼓以后仍夜市不禁,商贸地点也不再受划定的市场局限。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各行业分布各街市,交易动辄数百千万。耍闹之地,交易通宵不绝。商贾所聚,要求有休息、饮宴、娱乐的场所,于是酒楼、食店、妓馆到处皆是。而茶坊也便乘机兴起,跻身其中。茶馆里自然不是喝杯茶便走,一饮几个时长,把清谈、交易、弹唱结合其中,以茶进行人际交往的作用在这里被集中表现出来。大茶坊有大商人,小茶坊有一般商人和普通市民。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当时,汴梁茶肆,茶坊最多,十分引人注目。特别是在潘楼街和商贩集中的马行街,茶坊最兴盛。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开封潘楼之东有“从行角茶坊”。而在封丘门外马行街,其间坊巷纵横,院落数万,“各有茶坊酒店”,有些大茶坊,成为市民娱乐的场所,同书记载,北山子茶坊在曹门街,“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坡”。在这种茶坊中,不仅饮茶,还创造了一种仙人意境。民间文化往往重繁华热闹,这种茶坊与文人墨客品茗于林泉之下当然大不相同。开封的许多饭店卖饮兼卖茶,所以宋人称饭店为“分茶”。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宋代不仅在大城市十分兴旺,小城镇也比比皆是,这在小说《水浒传》中便多有反映。《水浒传》虽为明人所作,但其中许多故事很早便开始流传,故反映了不少宋代真实生活情景,其中,描写茶坊的不只一处。最为大家熟悉的便是武大郎隔壁的王婆茶坊。西门庆来到茶坊,王婆说有和合茶、姜茶、泡茶、宽叶茶,反映了我国古代爱以佐料入茶的情况。王婆茶坊内煮茶之处称“茶局子”,烧茶是用“风炉子”,以炭火用茶锅煮茶,给客人跑腿传递消息之人,称做“提茶瓶人”,开始这些人主要为文人服务,后来民间媒婆,说客、帮闲,也成了“提茶瓶人”。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南宋都城临安及所属州县已有一百一十万人口,城内大小店铺连门具是。同行业往往聚一街,更需以酒店、茶坊为活动场所。许多歌妓酒楼也兼营茶汤,饮茶与民间文艺活动又联系起来。

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它的兴起把茶文化从文化人和上层社会推向民间,成为茶风俗的重要部分。北宋汴京民俗,有人迁往新居,左右邻舍要彼此“献茶”;邻舍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总之,宋代是茶文化由中间阶层向上下两头扩展的时期。它使茶文化逐渐成为全民族的礼仪与风尚。

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