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小時候,總想快點長大,

可以無拘無束地做很多事情

現在長大了,

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決定了

但各種煩惱,焦慮卻隨之而來

你一小時刷 30 次朋友圈,

擔心錯過每一條狀態;

你工作三年月薪 5000,

每一天都愁眉苦臉;

你今年的 KPI 還差一大截,

而距年終只有一個多月......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你每天都在焦慮。

恩,一針見血,無力反駁。不過,話說回來,人生苦短,柴米油鹽醬醋茶開支一樣都不能少,人到中年收入基本定型,未來孩子要讀書老人要養老,能不焦慮嗎?

那麼,當務之急就是弄清楚,應該怎麼做才能緩解焦慮?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 1 ——

全民焦慮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中產階級很“喪”,可是萬萬沒想到“喪”的比例這麼高:超7成的受訪者處於中度“財富焦慮”的狀態。

34分是中度焦慮的起點,而國民財富焦慮均值為43.71,其中78%的人處於中度焦慮狀態,可以說是全民焦慮了。

財富焦慮值分佈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焦慮的源頭不難推測,人到了中產,日常開支應該不足為慮了,支出壓力從涓涓細流的日常支出到宛如黃河決口的大頭了:房子、孩子和醫療。

雖然焦慮的情緒不會對生活工作造成致命影響,但長時間的緊張不安,還是會讓日子過得極不舒坦,比如每個還貸日,為小孩做擇校選擇的時候,連周遭的空氣都是灰色的。

—— 2 ——

人生贏家的家庭到底是什麼配置?

我們常說,錢買不來幸福。但實際上,根據報告來看,錢,可能買不來完全的幸福,卻能讓你沒那麼焦慮。報告指出,收入越高,焦慮感就越低。恩,世界上沒有錢不能解決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再加點錢。

如果收入能覆蓋掉開支還有結餘,當然不會那麼焦慮。收入越高,越穩定,就越沒那麼焦慮,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馬雲爸爸總結精闢:“一個月有兩三萬、三四萬塊錢,有個小房子、有個車、有個好家庭,沒有比這個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

從報告來看,100萬以上的人群焦慮感是最低,其次是50-100萬,也就是說,收入感隨著收入的提高降低。所謂腰包硬,腰桿子才能硬。焦慮感最高的是10萬以下的,這一收入的,如果是剛踏入職場的還好,如果是人到中年,確實很悲催。

家庭收入支出與財務焦慮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除了要有錢,要緩解焦慮感,還可以考慮拿個學位。

報告表明:男性,學歷越高,焦慮感越低。女性也是隨著學歷越高,焦慮感越低,但到女博士這裡,畫風突變,焦慮感一下子拉昇到高位。女博士可能是高學歷高焦慮感的群體個案了。我冒昧的猜測,可能是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女博士不好嫁。

學歷與財富焦慮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從圖中可以設想,最不焦慮的人生贏家家庭配置,大概是:高收入+男博士+女碩士。

現在,整個社會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是企業招工注重學歷,就連創業找投資時,投資人也看重創業者的技術背景,整個社會的“投資回報率”,也逐漸向高學歷傾斜。

● 80年代,賣茶葉蛋可能比造導彈掙得多;

● 90年代,南下打工可能比當幹部掙得多;

● 00年代,膽子大可能比什麼都掙得多;

● 現在,高薪高成長的崗位一般要求都是高學歷,就連創業英雄也是高學歷的。

—— 3 ——

前半生賺錢養兒,下半生賺錢養老

所謂窮什麼都不能窮教育,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能觸動家長最敏感的神經!

在一線城市,比如北京,搶購10萬以上/每平米學區房的新聞絡繹不絕,更別提給孩子攢興趣班、夏令營和留學教育費用等等,總價算下來估計能掏空大半輩子的收入積蓄。

努力做富一代,還要努力做富一代他爸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但是,我們能逃避教育問題不焦慮嗎?不能。

中產階級大多數是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除了學歷、能力,也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憑藉。更殘酷的是,階層這東西,上升難,下滑卻很容易。

這不僅僅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問題,更是如果孩子不好好讀書,下一代就註定過得不好了。

前半生拼命賺錢,後半生花錢買命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培育下一代的壓力大,給自己和父母的養老壓力也不小。特別是進城的第一代,如果父母沒有全額的醫保,那麼,一筆不小的備用金必不可少。

生老病死,人生難免,怕就怕,父母養育自己,自己卻不能讓其安度晚年,甚至病重之際,無能為力。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了負擔最重的一代:4個老人,兩個中年人,一個孩子(現在可以二娃)。

如果是城市居民,上一代有房產,還可以打算“以房養老”,而“進城第一代”,前半生就需要拼命賺錢了。

—— 4 ——

賣房去二三線?

大城市的壓力越來越大,是不是像大多數人揚言的那樣,賣掉一線城市的房子,轉戰二三線城市?

曾經,我認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變態高城市的人們最焦慮,萬萬沒想到啊,

在財富焦慮值上,二線城市的人群焦慮感最高!基本上這些年活躍的二三線城市都入列了,第一名居然是天津!第二名杭州,第三名重慶。

原因可能是,這些城市的房價在這兩年都大幅上漲,但從收入來看,天津、重慶顯然還不是很令人滿意,所以,人很難不焦慮。

城市焦慮值排行榜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作為人生最大的一件“投資品”,房子成為了焦慮最大來源是毋庸置疑的了。一線城市動輒三五百萬的首付,二三線城市房價翻番迅猛上漲。

中產都知道通貨膨脹、M2與房價的關係,然並卵,每次房價變動還是撞擊了中產的心靈。一則房產稅傳聞,讓有房的人有些許恐慌,讓無房的人重燃希望。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其實,北京、上海房價連年上漲,買好了的在等逐步置換,接受現實了;沒買的也基本告別了北京房市,安心“租購同權”得了。就算買好了的,如果是非京籍,在孩子快讀初中的時候,也面臨著抉擇——

是讓孩子讀昂貴的國際學校準備出國呢?還是把房子賣掉回老家置業呢?

從報告調查來看,年收入100萬以下的家庭,首先考慮的是孩子的教育;年收入數百萬的,有錢就能解決一切,無論是讀國際學校還是直接送出國,都不是難事。

影響最大的選擇是子女教育和居住城市

你這麼年輕,到底在焦慮什麼?

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一直是供不應求的,比如北京2016年新生兒是28萬,比2015年多10萬,其中3成是二胎。也就是說未來,如果北京的學校不擴招,子女尤其是非京籍子女讀書的難度會很難很難。

目前,二三線城市雖然在用各種辦法來吸引人才,但職場機會畢竟不如一線城市那麼多。這樣看,杭州、廣州、武漢三座城市,從房價、工作機會和子女教育來看似乎是最均衡的,也似乎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總之,人生並沒有捷徑,無論是大城市的蝸居還是子女的教育,還是父母的養老,說到底,還是一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