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以群众为中心 让职工当主角

敦化市总工会打造职工服务中心工作新模式

一、创新帮扶模式,实现帮扶能力再提升

职工服务中心做为服务、帮扶、维权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已经成为工会组织与职工零距离接触的最前沿,在职工服务中心不紧紧让职工有归属感,更要让职工有“获得感”。

敦化市总工会打破传统模式,小窗口大服务。期间,整合了法律咨询、建会、工会组织建立帐户、困难职工申报、双创小额贷款等,只要是面向职工、基层工会的部室,全部进入服务中心一站式办公大厅,实现了从“群众来回跑”到“部门协调办”的有效转变。同时,19个社区服务站,打造出了职工“15分钟”的办事圈。网上建会、网上申请,更是让“群众奔波”变为“信息跑脚”。

动态管理困难职工,有出有进常态化。在困难职工的管理上,把职工服务中心作为面,19个社区服务站作为点,按照困难职工家庭所在地,以街道社区划分区域实行网格化动态管理,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帮扶,并进行跟踪服务,月电话随访、季入户调查,确保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公信性,真正实现与困难职工零距离服务。

打破传统模式,小窗口大服务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二、下沉服务职能,乡镇服务站工作有亮点

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农民工新领域。敦化市总工会在全市16个乡镇建立职工服务站,服务站的职能包括建会、权益维护、创业就业、互助保障、法律咨询,对于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鱼生于水,必然知水性,正因为如此,保障了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以点带面的合作社顺利建会。

演好重头戏,搭建农民工生活新平台。农民工之家既是职工之家在农村服务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会最直接服务农民工的有效载体,加强“农民工之家”建设,是工会组织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亮出金招牌,农民工帮扶重实效。爱职工、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帮助农民工致富更是新形势下对工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建立工会商城,开辟产品营销专栏,无偿介绍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主营产品、特色产品,聘请专业公司对产品进行策划、包装、宣传和推广。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三、挖掘服务新载体,实现工会服务新突破

建设精神家园,打造文化品牌。在敦化市委提倡德文化的前提下,敦化市总工会提倡“匠文化”,先做一个匠人,再修一颗匠心。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首次开展的大德工匠评选活动,评选出11位“大德工匠”。

打造职工精神培育引领的平台。为了更有效的发挥阵地的作用,敦化市职工服务中心的职工们采取了“错时开放制”,每周二至周五下午4点至晚8点开放,每周六周日12点至晚8点开放,寒暑假每天12点至晚8点开放,同时聘请了党校、电视台、实验高中、第一中学、文化馆的8名辅导教师,针对各方面知识进行辅导和开展活动。

传承工运精神,讲好工会故事。作为工会人,要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好“工会故事”,服务中心的敦化市工运史展厅,历时8个月的时间于今年1月8投入使用,讲诉了136年来敦化工人运动的历史,目前正在开展的“听工运史•讲工会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主题教育活动。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工会在行动」激活工会组织的“神经末梢”

职工服务中心是一个小窗口,却实现了大服务。

沉入基层,方是成事之道;职工所呼,方是工会所为,只有把着力点放在最基层,解决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问题,才能把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策划:栾哲 赵广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