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貿區:改革創新試驗再下一城

時光荏苒,天津自貿試驗區迎來了三週歲生日。

作為北方的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三年來,不僅形成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創新經驗,更讓改革開放紅利得到充分釋放。站在試驗窗口期的當下,天津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突破引人關注。

截至目前,天津自貿試驗區90項改革任務、175項制度創新舉措基本完成,累計新增市場主體4.5萬戶,是自貿試驗區設立前的兩倍,註冊資本超過1.6萬億元。2017年,三個片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6億元,增長11.4%;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增長12.1%;外貿進出口總額2560億元,增長32.8%。在全市1%的面積上,創造了全市12%的地區生產總值、10%的一般預算收入、四分之一的實際利用外資額和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額。

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支持以雄安新區為核心,建設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這為津冀兩地加強合作拓展了更大空間。

“天津自貿試驗區經過三年的改革探索,成效顯著,特別是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天津市濱海新區區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茂榮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天津)自貿試驗區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天津將重點從京津冀地區構建功能完善的跨境投融資平臺、打造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綜合服務平臺、構建國際貿易和物流服務大通道這三方面發力,進一步深化協作發展,在制度創新方面開展更深層次合作,助力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

三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加快主導產業聚集,新業態不斷壯大。平行進口汽車全產業鏈日趨完善。租賃政策創新、業務模式創新走在了全國前列,推出保稅租賃、出口租賃、聯合租賃等40餘種交易模式。制定實施《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方案》,打造服務重大國家戰略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設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基金,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務,新增來自京津冀的市場主體佔比超過50%。

值得關注的是,在發力構建三大平臺通道方面,天津自貿區將面向國內外試點發行京、津、冀地方政府債券,服務京津冀區域企業和投資人,提升自貿試驗區對京津冀區域跨境投融資服務功能。同時,設立京津冀跨國併購基金,支持京津冀地區能源、鋼鐵、對外承包工程等企業通過自貿試驗區平臺“走出去”,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此外,開展口岸通關流程和物流流程綜合優化改革試點,推動天津口岸成為服務京津冀地區貨物、產品、人員、技術大進大出的綠色通道。

對於國家提出“要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等一系列重大決策,天津自貿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張忠東在發佈上表示,天津在自貿試驗區的基礎上,也在積極申報“京津冀自由貿易港”。

《深改方案》涵蓋高含金量改革舉措

此次《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深改方案》)圍繞構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提出了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推動前沿新興技術孵化和完善服務協同發展機制等16類含金量較高的改革舉措。

其中,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深改方案》提出“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探索實行先建後驗管理模式”“創新人力資本入股辦法”“支持藥品研發機構參與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試點”等改革措施,可有效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對市場主體的吸引力。

在加大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深改方案》提出“支持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外商獨資或控股企業開展支線和通用飛機維修業務”“試點開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項目境內外檢測維修和再製造業務”“取消平行進口汽車保稅倉儲業務時限”“開展平行進口汽車標準符合性整改等業務”等改革措施,進一步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前沿新興產業發展。

國家賦予天津金融改革創新示範區的戰略定位,圍繞推動示範區建設,《深改方案》在涉及金融領域改革創新中,涵蓋了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和監管創新、進一步深化事中事後監管體制創新、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業務健康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這些政策內容既有以往沒有的創新政策,也有對現行政策限制的突破和放寬。”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長劉通午舉例介紹,比如積極有序實施“金改30條”,率先開展租賃產業配套外匯制度創新試點,穩妥推進境外機構和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券產品,等等。

劉通午介紹,特別在支持天津自貿區租賃業創新發展方面,創新開展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業務,區內符合條件的82家融資租賃類公司收取外幣租金23億美元,辦理售後回租項下外幣支付貨款2.1億美元,既便利了企業經營,同時降低了匯兌損失。

他說,在全國率先開展經營性租賃收取外幣租金業務,天津東疆港成為全國首家獲批開展此項業務的區域,進一步增強了天津租賃產業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有力支持了天津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建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