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真的繼承自沙俄嗎?

蘇聯雖然已經解體了二十多年,但是對它的研究依舊吸引著今天的學術界和廣大歷史愛好者。但是,對蘇聯的研究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需要我們回答:即我們如何認識蘇聯?對於這一問題,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蘇聯是一個嶄新的國家嗎?它完全脫離了沙俄帝國嗎?或者說他在多大程度上繼承了沙俄帝國的衣缽呢?

對這個問題,我曾在《俄羅斯的地緣困局》一文中有過介紹。但是那是很早以前的文章了,很多新認識的朋友沒有看過。前不久的文章《對弈冷戰(一)》中,收到很多朋友的評論,對蘇聯的歷史地位的討論又出現了。所以今天這篇文章,也是我希望統一回答一下這些問題,簡單談談我的觀點。

開門見山:蘇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繼承了沙俄帝國。特別是在外交領域,呈現出極強的延續性。

為什麼這麼說。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藏在沙俄-蘇聯的地緣環境之中。為此,我必須再次重申我所有觀點的最核心的理論基礎: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長哈爾福德·麥金德爵士的地緣政治理論。麥金德爵士以歐亞大陸為研究對象,將歐亞大陸劃分為心臟地帶和邊緣地帶。麥金德認為,心臟地帶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沒有與外界開放海洋相連通的河流,海洋國家的影響力很難到達這裡。反之,邊緣地帶是指與外界開放海洋聯通,海洋國家的影響力可以進入的地方。雖然,麥金德爵士也不斷的修改自己的理論,其心臟地帶的具體範圍也出現幾次變化,但其範圍始終處於俄羅斯(以及蘇聯)的直接控制或影響之下。

蘇聯真的繼承自沙俄嗎?

雖然心臟地帶的範圍隨著理論的發展也在改變,但是他的南部和西部與歐亞大陸的草原大通道相連。其北部是不通航的北冰洋,東部和西部都有地處邊緣地帶的強大文明的阻隔。這個地理現實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心臟地帶的封閉性。這一點直接影響了自彼得大帝以來歷代沙俄和蘇聯領導人的戰略思想:即出海口戰略。這也是蘇聯繼承自沙俄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眾所周知,彼得大帝對於獲得出海口,建立強大的海軍情有獨鍾,並通過大北方戰爭獲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定都聖彼得堡等等。後來的歷代沙皇通過不斷擴張,相繼獲得了黑海出海口並一直連通道太平洋沿岸,甚至一度佔領了阿拉斯加,並有志向北美洲擴張。

但是,沙俄的不斷擴張也存在致命缺陷:首先是沒有溫帶水域的開放的戰略不凍港。波羅的海本身就是一個封閉的海洋,黑海被封在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之內。而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比如符拉迪沃斯託克同樣存在問題,一是其外圍有朝鮮半島和日本;另一方面,太平洋沿岸距離俄羅斯的核心區太遠,無法起到支持作用。另一個問題是極其懸殊的人地比例。如此廣闊的版圖和落後的經濟,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提供早期開發必要的勞動力和市場。所以,沙俄的擴張戰略是很難成功的。

這一地理現實在蘇聯時期同樣存在。不可否認,蘇聯通過快速的重工業化政策,以及搭上內燃機革命的順風車,使蘇聯在短短的二十年內就從一個落後的農奴國家躍升為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但是封閉的地緣環境和懸殊的人地比例的問題依舊沒有改變。從外部環境上來看,蘇聯的東邊和西邊依舊存在強大的國家,甚至是對手。這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也恰恰是這一地緣現實被麥金德之後的另一位地緣政治大師耶魯大學的斯皮克曼教授發現。斯皮克曼教授在麥金德的理論基礎之上發展出邊緣地帶學說,他站在美國的立場上,認為美國可以利用這一點聯合邊緣地帶圍堵心臟地帶或者聯合心臟地帶擠壓邊緣地帶。從而為美國的“離岸平衡手”打下堅實的基礎。後來的美國冷戰戰略之父喬治·凱南、外交家亨利·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等在此基礎之上不斷完善“遏制戰略”,迫使蘇聯不斷調整戰略方向,逐漸陷入被動。

除此之外,沙俄時代的大俄羅斯主義和強人政治傳統,在蘇聯時期同樣沒有改變。礙於篇幅我們不再詳述。但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

最後我認為,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惡,但基本的歷史和地理事實是不能忽視的。如果僅僅因為十月革命或者某些“道德大旗”就否定前後的連續性,割裂歷史,那才真是斷章取義和不負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