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提出“道”论之前,哪些古代典籍曾阐释过“道”?

罗素《西方哲学史》:“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学家。”

什么是“道”?毋庸置疑,“道”在老子哲学产生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这可以在老子之前的古代典籍《诗经》、《尚书》中发现不少这样的凡例。

在老子提出“道”论之前,哪些古代典籍曾阐释过“道”?

1、《诗经》之道论

《诗经》是最早对“道”进行抽象使用的经典文本。据统计,《诗经》中“道”字共有 28 处。从归类来说,其“道”之涵义比较简单,其中道路之义最多,如“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实际上,这些“道”字的使用都有双关意义,是先民运用“比兴”的文学手法,借道路的迂回遥远来比喻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自己遭受的苦难,以表达内心的悲伤之情。

其次,是言说之义,如“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在老子提出“道”论之前,哪些古代典籍曾阐释过“道”?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我们看到的最早将言、道、详、读联带使用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可以成为《道德经》第 1 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资源。

PS:到目前为止,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道字。由于甲骨文并没有全部破译,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说甲骨文中没有道字。金文中已确认有道字,而且不止一处。西周时的铜器上的铭文有道字,《貉子卣》上的道字,由行与首两个部件组成。《散盘》上的道字,由行、首、止三个部件组成。春秋战国时的器物铭文上也有道字,见于《曾伯簠》、《侯马盟书》等。这两处金文道字的形体看上去与西周的相似,大概就是从西周金文道字沿袭下来的。金文中的道字,一般是道路的意思。

在老子提出“道”论之前,哪些古代典籍曾阐释过“道”?

2、《尚书》之道论

《尚书》作为商周文献史料的汇编,对“道”字的使用次数达 36 处之多。从其使用来说,其涵义明显增加,抽象程度有很大提高,与其它词合成使用的频率增多。

其涵义之特点如下:

第一,在宗教神学意义使用“天道”,这主要体现在殷商时期。如在《尚书·商书》所载“钦崇天道,永保天命”,说命总百官对商王进言:“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都体现了殷商时期自然宗教意义上的神学世界观,这说明殷商时期“天道”“天命”之义并不包含伦理内容在其中,他们总体上还不能达到伦理宗教的水平。

在老子提出“道”论之前,哪些古代典籍曾阐释过“道”?

第二,在道德规范意义上使用“道”、“王道”或“天道”。《尚书》益对大禹的赞誉以及大禹会师对“有苗”讨伐之誓言都是从道德规范意义上使用的,“满招损,谦受益”即是一种积极的道德规范的体现,指责“有苗”之“反道败德”是从反面说明道德失范的恶果。同时号召大家做事要像周王朝的国道那样,正直坦荡,像周王那样不偏不私,摒弃个人好恶。

第三,在道德秩序意义上使用“天道”、“有道”与“无道”。商汤讨伐夏桀时指明“天道福善祸淫”,周武王斥责商纣王“无道”,周王所说“以荡陵德,实悖天道”都是从道德秩序上来说的。夏桀、商纣王之所以受到谴责,是因为他们都“实悖天道”,即违背了上天给定的道德秩序。面对“无道”的夏桀、商纣,商汤、周王只不过是代天行道。值得注意的是,商汤讨伐夏桀以“天道福善祸淫”为旨,还存有一种自然宗教神学的倾向,因为这种文化观念的发展是一种非常缓慢的过程,并非像王朝的更替那样界限清晰。

在老子提出“道”论之前,哪些古代典籍曾阐释过“道”?

第四,“道心”与“人心”相提并论。《尚书·虞书》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十六个字心传”,据说它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所谓“人心惟危”是说人生面临着种种诱惑和危难,正如老子所说“体道”之士“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第 15 章)所谓“道心”即天地自然之心,“道心惟微”是指天地自然之心之微妙,这与老子所说的“体道”之士以心观心,道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学者张舜徽认为“郑氏惟善体古人辞言之情,故此释最为精谛。今援斯例以说人心道心,则二心字自为动字而非静字明矣。所谓人心者,言用心于人也,亦即其德在表之意。所谓道心者,言用心于道也,亦即其德在内之意。”

归而言之,“道心”之谓使“道”之抽象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与《诗经》相比,《尚书》道论脱离了日常生活意义上的“道”,其所说之道不仅包含自然神学意义之道,而且伸展到了涵盖是非善恶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秩序意义,并且以“道心”概念使“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抽象水平,因此无论是“道”之涵义的层次,还是“道”之抽象程度都迈出了关键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