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古代凉州先民有着强烈的创新理念,在经济、科技、文化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市日四合”、“市南宫北”、“西凉乐舞”、“凉州词”等创新之举频见史籍,闪烁着古代科技创新光芒的“石窟凉州模式”、“医药方剂学”、“西夏泥活字”、“五凉历法算术”等均出自凉州。出土于武威雷台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述五凉文化的突出影响时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而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五凉文化成隋唐文化的源头。当代以来,武威人民植根现实,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创新之路。近年来,武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总体发展思路,展望未来、顽强拼搏,以创新精神和实干劲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经济创新,“河西完富”

  汉代的武威郡“民俗质朴,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是长安以西“屏障三辅”的经济、军事重镇。建武、永平年间(公元32年—公元75年),凉州牧窦融、凉州太守梁统“保据河西”,为政宽和,令民休养生息,积极发展经济,在姑臧城中开辟“大市”,“通货羌胡”,突破了自秦汉以来“市日三合”的规制,创造出了新的市场贸易模式“市日四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就有了供人们从事商贸的“大市”,《周礼》规定:“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为主,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自东周列国开始,一直到东汉初,期间800多年,中原地区繁荣“大市”严格按照“市日三合”的规制经营。就是说古代城市中的“市”一日开放3次,有朝市、夕市和大市。在朝市出售货物的主要是商贾,在夕市出售货物的主要是小商贩,规定“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当时的武威郡,“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之。”“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同时,西域胡商和祁连山两麓羌胡部落“日夜塞野”,来到姑臧城中要求入市交易者动辄上万。为了扩大商贸交易量,满足交易者的需求,汉代名臣梁统、孔奋等官佐顺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置“市长”管理交易,每日贸易增加了午市“一合”(开市到闭市为“一合”)。唐代李贤为此作评:“古者为市一日三合,(姑臧)今既人货殷繁,故一日四合也。”“市日四合”新规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武威郡商贸经济的大繁荣。光武帝为此称赞当时的武威郡“河西完富”,并颁诏书给武威郡,称郡中“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到了南北朝时期,发源于武威的“市日四合”商贸模式,仍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流行。

  武威有悠久的屯田经济史,西汉时即有休屠开屯的记载。到了唐代,军屯大兴,仅凉州城中驻军赤水军3.5万人就开屯36处,河西道共有154屯,占全国人口10%的河西道,承当全国90%的和籴粮额。《明皇杂录》感叹:“自(长安)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唐代名相娄师德、牛仙客在凉州探索完善了中国的“和籴”经济模式,史学大师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七中说:“河西为全国最富饶之区,和籴之制为足兵足食之法,其渊源所在,疑西北边隅莫属。”

科技创新,北方名都

  自秦汉至西晋,中国的王城建筑严格遵循《周礼》规定“面朝背市”,即“宫北市南”,朱熹归纳秦汉间王城特征:“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在西周到西晋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里,中原王城建筑无一逾例。前凉张轨时期,儒道“化行河右”,“西河著德,兵马如云,”经济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张轨决定修筑姑臧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到前凉王张骏时,“尽有陇西之地,士马强盛,虽称臣于晋,而不行中兴正朔。舞六佾,建豹尾,所置官僚府寺拟于王者,而微异其名。”姑臧城修筑达到高潮。由于小沙河与谷水河汇于白疙瘩,北城处低洼,建“大市”地形条件受限。张骏及凉州官属决定打破旧规,将姑臧“大市”修建在南城。

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同时,在南城修建了中世纪长安至西亚间格局浩大的谦光殿,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三辅黄图》中憧憬的“宫阙殿阁取法”在凉州付诸实施,体现了“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的儒家宇宙观。《晋书》卷86载:“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宜阳青殿,以春三月居之,章服器物皆依方色;南曰朱阳赤殿,夏三月居之;西曰政刑白殿,秋三月居之;北曰玄武黑殿,冬三月居之。其傍皆有直省内官寺署,一同方色。”创造了南北朝城建史上的奇迹。

  凉州人创造的“宫北市南”王城建筑模式,从此被后世王都建造者袭用。陈寅恪评价此举说:“(自宫北市南之后),遂致北魏洛都一反汉制之因袭,而开隋代之规模欤。”凉州人李冲入仕北魏,不但开创设计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长制”和“均田制”,都城洛阳的建设规划亦出于其手,他严格按照姑臧城图样设计并督建了洛阳新城。此外,北魏旧都平城、东魏邺都、隋唐长安城,无不以姑臧“市南宫北”的都城规划建造。

  前凉时期,凉州人还铸造了以凉州地名为名称的钱币“凉造新泉”,“凉造新泉”钱文篆体书法古朴端庄,笔画纤秀,字形方正规矩,体现了五凉时凉州人高妙的书法艺术水平。同时,以地名入币,这也在中国钱币史上罕见。

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佛教东渐,葱岭外犍陀罗雕刻艺术也接踵而至。天梯山石窟是犍陀罗雕刻艺术中国化的最早探索,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凉州石窟瑞像者,于州南百里,连涯绵垣,东西不测,就而斫窟,安设尊仪,或石或塑,千变万化。”1986 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在《考古学报》发文称:“从平城的云岗石窟,再到洛阳的龙门石窟,中原佛教石窟艺术的成就,无不闪耀着凉州石窟的熠熠光彩。”凉州僧人昙曜所开的“昙曜五窟”,即今云冈石窟中的16-20窟。这些石窟在形制上的特点是各窟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平面、穹窿顶的草庐形式;造像主要是以三世佛和千佛;主体形体高大,占据了窟内面积的大部分。系“凉州模式”的石窟。昙曜还把产生于凉州的“僧祇户”制度移至北魏,“僧祇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入。山林僧尼,随以给施;民有窘弊,亦即赈之。”介于“常平仓”与“赈灾”性质的这种佛教经济文化在后世被广泛袭用。

  1972年11月在武威旱滩坡出土的92枚医简,是1949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浙江医学家柴中元撰文称,武威医简是我国第一部方剂学典籍,是“方剂之祖”。医简记载了99种药物,其中植物药61种,动物药13种,矿物药15种,其他药10种。医简内容丰富,包括针灸、内科 、外科 、妇科 、五官科等多方面的内容 ,记载了各科的病名、症状 、药物、剂量 、制药方法 、服药时辰和药量、针灸穴位、经络 、针刺禁忌、药物禁忌 、生活禁忌以及药方主治等 ,显示了古代凉州人在医疗科学领域探索创新所取得的成就。

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活字印刷,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只在《梦溪笔谈》中有文字记载,而无文物佐证。西夏时期的凉州人将活字印刷理论付诸于实践中,采用泥活字印刷佛经。1988年凉州亥母洞出土的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泥活字印本,有力地回应了国际学术界长期的质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世界上活字印刷术的渊源。

  清代以来,武威人创新活动频见史书。镇番“马合盛茶号”在驼团制度、制茶技术、商贸物流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凉州王蛤蟆膏药”在中药配方学领域的创新,均饮誉四海。

文化创新,史不绝书

  五凉时期,凉州人在科技、文化、学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凉州人赵匪欠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家,他钻研天体运行方面的典籍,结合实际观测,发现之前所用历法“十九年七闰法”存在误差,计算出了每600年置211个闰月的“新闰周”,对祖冲之制订《大明历》深受启发。自公元412年至522年,一百多年间的北方中国都在使用赵匪欠创造的《甲寅元历》(又名《玄始历》《凉赵历》)。

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五凉文化的种类非常多,但凡儒学、经学、文学、玄学、天文学、史学、建筑学、科技学、佛学、乐舞学无不涵盖。仅以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北凉和刘宋王朝的一次文献交流为例,北凉进献的以本土文人为主的作品计有《周生子》13卷、《时务论》12卷,《三国总略》20卷、《俗问》11卷、《十三州志》10卷、《文检》6卷、《四科传》4卷、《敦煌实录》10卷、《凉书》10卷、《汉皇德传》25卷、《亡典》7卷、《魏驳》9卷、《谢艾集》8卷、《古今字》2卷、《乘丘先生》3卷、《周髀》1卷、《皇帝王历三合纪》1卷、《赵匪欠传》并《甲寅元历》1卷、《孔子赞》1卷,合154卷。陈寅恪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而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

  五凉文化中影响最大者是佛教文化,其分支性文化如石窟文化、译经文化和僧侣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原佛教文化的发展,还直接催生了大乘佛教在长江两岸、川蜀的兴盛。在凉州进行的“凉土译经”活动,是世界佛学界的佳话,其中仅昙无谶就在姑臧城中译出了11部佛经。中国第一部完整汉语《大般涅槃经》就是在武威诞生的。作为“佛说的最高阶段”,此经成为海内外佛教徒日常诵经,被誉为“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

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唐代,源于凉州的“西凉乐舞”和“凉州词”,也中国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唐代闻名天下的《霓裳羽衣曲(舞)》,原是在凉州与中西方音乐相结合形成的完整大型套曲。当时的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把此曲进献给唐玄宗,立即得到了他的喜爱。天宝十三年(754),玄宗进行再创作,并把这套曲子改为《霓裳羽衣曲》,组织宫中伶人排演,由他和杨贵妃亲自教习,成为当时重大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主要节目。《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凉州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与边塞七言绝句有明显的不同,王之涣、王翰等人创作的《凉州词》,至今仍在传诵。

以创新彰显凉州文化自信

  创新是大力发扬武威城市精神的终极目标,秉承好凉州人创新传统,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武威人精神动力的诠释——武威城市精神拓展解读之四

  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奋力创建精神文明城市,广大干部和群众要牢固树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理念,自觉继承和发扬武威古往今来形成的奋勇争先、崇尚一流的创新传统,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以创新彰显凉州文化自信,铆足“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自信的底气,为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