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婚闹房的那些陋习

闹 房

许卫国

农村新婚闹房的那些陋习

乡村有很多风俗游戏,闹房是重头戏,而且久演不衰。所谓闹房,就是在新娘子来了以后的当天夜晚,一群青年男女(主要是男)表面上是朝新娘新郎要喜烟喜糖谓之闹喜吵喜,实际上是想方设法折腾新娘一下,沾点便宜,揩油,吃豆腐或得寸进尺。。也许真的是吵喜闹喜——围绕风俗传统的初衷,也许还有其他成分,就看参与闹房的素质和人群。

过去乡村闹房主要对象是新娘子。这一天,新娘子好风光,新衣裳,新鞋子,还化了妆,仙女一般,谁看了谁动心,特别是那些适龄青年,特别是那些超龄的光棍,灯下看那新娘子装模作样低头含羞,想到人去灯灭之后的情景,这群人就欲火熊熊,面对着新娘子,能看则看,能用语言挑逗则挑逗,句句都在扫黄范围。能摸则摸,但人多,毕竟不好意思出手,就把灯吹灭,这时,胆大的就在新娘子身上乱起摸来,力所能及,手所能到,无处不摸,手指像鸭子水中寻食,巴不得手能变成那无耻的器物。新娘子终于打破沉默,发出类似被强奸的尖叫,大伙就发出淫荡的奸笑。灯复明,再看一个个醉意朦胧,红光满面。

农村新婚闹房的那些陋习

这时有的家里大姐大嫂就来拉场了,不能骂,不能生气,只能说,哎呀,轻一点不好吗?人家新娘子一天没吃饭呢。主人不能生气的原因是吵喜闹喜,如果大发雷霆,把吵喜闹喜的人骂走了,新房里只有新娘独守空房,那才是晦气,所以,闹房一定要热闹,要热烈,但不能过分。但过分不过分在淫火中烧的小青年中怎么把握呢。

乡村风俗有规定,新娘三天无大小,就是说,比新娘辈分(与丈夫对等)低的或高的都不必忌讳,不必担心,尽管去闹。这样无疑是解放了一大批本来该讲辈分而规规矩矩的人,投入到闹房的队伍里。利用三天宝贵时间(有效时间也许就当晚三个小时),趁机浑水摸鱼,热闹一下。风俗规定,往往比法律条例还有权威性,假如法律规定长辈晚辈可以闹新娘,未必有几个敢于响应,而且法律效力也没有风俗效力时间长,法律今天定,明天改,还要考虑适应这、 适应那,风俗对谁都一样。

没有不散的宴席。等众人尽兴退场以后,新郎官开始单独表演。关门,吹灯,拉窗帘……还真像演出之前的感觉。几个精力旺盛的家伙还是不走,他们要把蒙在窗户上红纸戳破,其象征,其含义大家可以去理解,探讨。然后,他们就趴在窗口窃听新郎官和新娘说活,或听他们发出的特殊动人的声音。从声音到想象,往往人家新郎官还在盎然地忙着,窗外想象力丰富的家伙就情不自禁湿了裤子了。好不狼狈,又不敢说,怕同伙笑话。就催促同伙说,再听一会行了,走吧。鸡都叫了三遍了。

农村新婚闹房的那些陋习

农村新婚闹房的那些陋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