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茅臺如何一步步將所有對手甩在身後。有些成功真是命中註定

茅臺酒有著悠久的歷史。相關資料顯示,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時期的枸醬酒,就是茅臺酒的前身。而茅臺酒以正規作坊形式釀造,則起始於1599年,茅臺酒獨特的回沙工藝也在這個時期基本形成。我們可以說,底蘊深厚的茅臺酒是贏在起跑線的佼佼者,但反過來,歷史傳播途徑有限,茅臺依舊是地方性酒的存在。他能有今天的成功,還是因為一下幾個重要的節點。


回顧茅臺如何一步步將所有對手甩在身後。有些成功真是命中註定

三足鼎立鑄就了今日經典的茅臺

回顧茅臺如何一步步將所有對手甩在身後。有些成功真是命中註定

茅臺成為今日的茅臺前,經歷了一個三足鼎立的時期。成義燒房、榮和燒房以及恆興燒房。他們釀造出來的茅臺酒又被分別叫做華茅、王茅、賴茅。

這三家燒房的建立又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曲折和時間的沉澱,不過整體上,當時三家釀酒技藝已經十分成熟,名氣也很大。清代大詩人鄭珍還為此感嘆“酒冠黔人國,鹽登赤地河”。正是這三家燒房的出現,為後來的茅臺打下了堅牢的基礎。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一炮而紅

回顧茅臺如何一步步將所有對手甩在身後。有些成功真是命中註定

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成義燒房’、“榮和燒房”(華茅和王茅)兩家的酒作為名優特產送展,當時兩家的酒一概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臺酒”,展會上茅臺酒以其特有的優點征服了各國的評酒專家,被譽為世界名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並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蜚聲中外。

獲獎后王茅和華茅為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無法裁決,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兩家均有權使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獎牌由仁懷縣商保存。華、王兩家為慶祝這次大獎各自封壇入窖存酒,在1996年記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召開八十週年之際國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陳釀茅臺酒,其至高無上的品位堪稱國酒之尊。

1952,三家燒房合併正式開啟茅臺時代

回顧茅臺如何一步步將所有對手甩在身後。有些成功真是命中註定

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過購買、沒收的方法把成義、榮和、恆興三家燒房合而為一,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從此茅臺酒廠不斷髮展壯大。

1951年秋,仁懷縣政府1.3萬元人民幣將“成義燒坊”整體收購,1952年2月21日,榮和燒坊老闆王秉乾私藏槍支被處決,其酒廠產業被政府接管;1952年10月4日,由仁懷縣財經委將“榮和燒坊”固定資產500元併入茅臺酒廠。1952年12月底仁懷縣政府接管“恆興燒坊”,折價2.5萬元罰沒該廠。三大燒坊合併為國營茅臺酒廠。

雖幾經波折仍艱難前進,1977年,總產量達763噸,銷售387.8噸,達歷史最高水平。

政府重視,茅臺榮登國酒稱號

回顧茅臺如何一步步將所有對手甩在身後。有些成功真是命中註定

新中國成立後,茅臺酒得到了國家領導的特別青睞,曾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為國酒,茅臺酒伴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國酒之父周恩來更是傾力推薦,使國酒茅臺飄香世界而譽滿全球,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窗口和傳播友誼的紐帶。

可以說,茅臺酒在全國範圍內的普及度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推行。

新中國新茅臺 依舊是華人之光

回顧茅臺如何一步步將所有對手甩在身後。有些成功真是命中註定

隨著2012年八項規定的頒佈,輿論一度看跌茅臺,認為他的春天已經過去。過高的價格在真正的市場上是無法存活的。可現實狠狠地打了這些人的臉。

茅臺不僅股票連破新高,而且還意外地出現在吳京自導自演的電影《戰狼2》中,隨著吳京電影破紀錄的票房成績,茅臺酒也好好地在全球華人面前亮相,國酒地位,不容撼動。

雖然都說“茅五劍”是中國白酒的第一集團軍,但是茅臺作為醬香型白酒,工藝更加複雜,歷史更加悠久,故事更加精彩,他還將是中國白酒行業的一面旗幟,引領著大家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