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在古装剧上

看到过这样美丽的画面:

男女主人公人约黄昏后,在灯火阑珊之际

停留在一座木偶戏台旁边

你侬我侬,甚是温馨动人

但现实情况是,这门传承了数千年的手艺

如今正面临失传的局面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上面这位正在摆弄木偶的老人叫付正华

他是贵州石阡杖头木偶戏第七代传承人

从十岁那年学习木偶戏开始

他与木偶戏已经整整相伴了75年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石阡杖头木偶戏发展历史悠久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鼎盛发展时期

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代

杖头木偶戏为人们的生活间隙

带去了欢笑、记忆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杖头木偶戏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在石阡县,整个县能表演木偶戏的人

仅仅只有三个。除了付正华,

还有他的弟弟付正贵以及堂弟付正国

而他们三个,都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木偶戏在全国现存不多

而杖头木偶戏,在全国更加少之又少

石阡杖头木偶是以古装戏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其艺术价值可想而知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木偶戏的衣甲、冠戴、武器等道具都是

特制的,做工极为精致考究

据付正华回忆,1979年他制作的一件蟒袍

仅手工刺绣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表演木偶戏对基本功要求十分严格

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他说:

“小时候跟父亲学艺时,我受到了父亲的严训

稍不注意就会被父亲的烟斗打。”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杖头木偶的头、手是用乌臼木制作

头面及颈部长约十五公分,

分别刻绘“生、旦、净、末、丑”等面部造型。

头面套上戏装,整体长约一米。

上场的木偶角色尤以武将、武旦光彩照人。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经过几十载的表演和重复

付正华现在对木偶戏技艺的掌握已经炉火纯青

虽然县文化馆整理出一沓厚的说唱词

但他还是能够

将它们全部都完整的记住下来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演出的台子为围布方形舞台,高约两米

大都是付正华自己搭建

以蓝色围布围绕四周下半段及后台上部

再以一幅挂布悬在台中上部,

称为“档子”,形成前台和后台;

“档子”左右两边分别挂有布门帘

表演时木偶上下场揭帘而出入。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石阡木偶在演出中能

点头回顾、弯腰转身、翻滚扑打等,

还可灵活自如使用刀、枪、剑、戟等。

图为付正华老人在表演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在木偶戏表演中,艺人左手执木偶头上棒,

以拇指食指通过接线,控制五官和头部。

右手则执连接木偶两手的木杆,配合头部

操纵四肢的动作

使得木偶全身得以“活动”起来。

木偶的演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艺人

手部的功夫,付正华老人这双褶皱丛生的双手

见证了他一辈子的辛苦演出。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付正华一直

担负着传承木偶戏的重任,

至今仍亲自上台演出。在大多数时候

付正华一家人节衣缩食、想尽办法,

添制衣箱道具,并一直带领戏班不定时的演出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付正华说:“我收过的徒弟有10个,

虽然他们比过去的人文化素质高,

但是没有过去的人能吃苦。

要好好的传承,仍然得坚持一个原则,

教的时候一定要严,避免被外人说师傅教得不好。”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而随着伴奏乐器、木偶头子、

戏装的陈旧和损坏,

剧目 、唱腔、表演得不到及时整理,

以及其他的各种因素,

目前木偶戏在农村的观众

已日趋减少,失去了原有的繁荣景象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还比如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剧目

如《女娲庙焚香》、《过五关》、《梨花斩子》、

《三下河东》、《百合洞》等

如今只留存在一些

偏远农村的老人记忆之中了。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付正华说,自己本想传给儿子们,

可他们都不愿意学,

收过的徒弟最后都因赚不到钱,

纷纷放弃学艺而出门打工,

这门祖传七代的艺术,

我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了。

杖头木偶戏传承人付正华:祖传七代的艺术,担心在我这代会失传

和很多流传千年的民间古老手艺一样

石阡杖头木偶戏的传继,

只能是,一半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半寄予未知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