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夢想”熱議背後 不過是一種“流量焦慮”

這個週末的朋友圈,突然就被「騰訊的夢想」刷屏了。

事情的起因是一篇名為《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原本這種扭捏地要死的標題,除非誤點,不然怎麼都不會想去點開的。但沒曾想,朋友圈隨後出現了大量相關的“周邊”文章。

  • 《誰說騰訊沒有夢想》

  • 《騰訊需要夢想嗎?》

  • 《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我們整理了這份交鋒備忘錄》

  • 《騰訊沒有夢想的話,互聯網誰有夢想?》

  • 《騰訊沒有夢想嗎?當下比夢想更重要》

  • 《反駁“騰訊沒有夢想”的8點思考》

...

到底是什麼文章會引起這麼大關注?抱著刷(完手機)流量的心態,我依次找到並圍觀了上述幾篇駁斥文章。大概瞭解了原文講的是什麼話題——

無非就是說“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正在變得功利和短視,他的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 。”

哦。

敢情現在國內的互聯網已經為了蹭流量無聊到這個地步了嗎?一家不斷給股東帶來豐厚回報的上市公司用合法手段賺錢也有錯了?

“騰訊的夢想”熱議背後 不過是一種“流量焦慮”

尤其是,一名自稱是騰訊員工的網友在該文末的評論,簡直是做作

即將離職員工,覺得寫得太好了,不是因為吐槽很爽,是因為鞭辟入裡。

這種評論就像是網上隨處可見的那種留言

我是無錫人,我也不喜歡無錫菜。太甜了,怕得糖尿病。

堪稱不負責任的妄圖引導輿情的鍵盤黨的楷模。

我只知道,恰恰是這幾年騰訊轉而注重資產投資之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自己以往根深蒂固的“抄襲”印象。相比“什麼產品好抄什麼”,“什麼產品好買什麼”難道不是一種長足的進步?難道,那些買什麼什麼產品關停/倒閉的例子還少嗎?

總之,到了這裡,我依然沒看到有什麼太大信息量的地方。而騰訊總裁martin(劉熾平)和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在朋友圈的對話,也更像是一場矯情戲:

“騰訊的夢想”熱議背後 不過是一種“流量焦慮”

隨著當天深夜Pony 馬化騰的回覆,則讓這件事上了騰訊新聞、新浪科技、每日經濟新聞、搜狐新聞等多家媒體的版面。當然,新浪微博的熱搜也是逃不掉的。所以,也就有了上面那些個“駁斥文”。

看了,有批評蠻好。投資的原因是從騰訊核心優勢出發,從QQ開始我們就意識到社交產品的核心優勢是流量。除了自主開拓多條事業線利用好這些流量以外,把不核心的、不專業的項目通過投資交給其他更合適的團隊去做,如此更能將資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歷史也總是告誡我們要重視新的團隊,不可能什麼事都能自己做;關於產品,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拋開眾多項目導致的精力原因,確實需要產品團隊有更大的決心和耐心做出更優秀的產品。因為這也是我的初心。從寫第一行代碼開始,我的理想都是如何做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賺多少錢,這點我相信公司很多同事都是這樣想的。

“騰訊的夢想”熱議背後 不過是一種“流量焦慮”

本以為事情到了這裡,大家已經開始進入“賢者模式”開始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漸漸的也就平息了。沒曾想到了昨天晚上,一位阿里公關的朋友圈,轉了一篇《騰訊的夢想其實是我PS出來的》的文章。

這位名為@Gloves2Zen的網友,在文章中仔細講了自己是如何通過PS一張截圖,“騙過”各家媒體的,並且給出了這麼做的原因和細節。

解釋下,我是看見大家朋友圈在那邊對騰訊這麼多評論,我只想用這個行為,給大家看看你們平時在幹什麼〜歡迎第三方媒體拿著我手機核對採訪……你們又不傻,看著手機真假分不出來嗎?

emmm就是Pony的話也是我寫的整個圖片都是假的 主要覺得詭異的是上騰訊新聞了

“騰訊的夢想”熱議背後 不過是一種“流量焦慮”

還好,@Gloves2Zen沒說自己是一個AI。

也難怪,某跨國公司的闢謠,現在都不找那些IT媒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