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家長別不在意,孩子長大後,一眼就能看出,差距不是一丁點

育兒:這件事家長別不在意,孩子長大後,一眼就能看出,差距不是一丁點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同的難題,在不同的階段自然遇到的問題就不一樣。

因此,父母在與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可以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瞭解現階段孩子們的想法,幫助他們解決他們遇到的難題與困難。

下面有三篇不錯的小故事推薦,父母可以在孩子睡覺前講給他們聽哦!

這件事家長別不在意,孩子長大後,一眼就能看出,差距不是一丁點

故事一:自信的小馬

有一匹小馬,膽小怕事,在動物世界中沒有它不害怕的,從獅子老虎到小狗小貓。於是,他成了受氣包,誰都敢欺負它。

一天,小馬獨自在野外啃著青草,突然間,一隻老虎向它撲過來。小馬雖然嚇得渾身發抖,出於本能,它還是用蹄子踢了這個龐然大物。也許老虎太餓了,它在不小心的情況下被踢倒後,竟然倒地不起。小馬驚呆了,它怎麼也沒想到會是這個結局。

消息一下子在動物世界傳開了。大家都來到小馬身邊,用敬佩的眼神看著它:“能打敗大老虎,真是個英雄。”小馬環顧周圍的動物們,又壯起膽子看著躺倒在地上的老虎,這才相信自己真的不簡單。

從那以後,小馬對自己有了自信。

小馬由於缺乏自信,所以常掉入自卑的深淵中。因此,自卑的人有必要變換一下對自信理解的角度。

一個人具有強烈的自信,可使自己受到激勵而想出種種可行的方法以及技巧。同時,“相信自己會成功”也會使別人對你產生信任和好感。

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就更不可能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在自鞭自抑之中,自我完完全全地迷失,這幾乎成了必然的結局。唯有學習正確地認識自己,提升自我形象,才有可能讓沉睡的能量醒來,才有可能創造一份完全不同的美好的生活。

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不自信卻使本來可能的事變為不可能。

不講文明的孔雀

這件事家長別不在意,孩子長大後,一眼就能看出,差距不是一丁點

在一個動物園裡居住著很多很多的動物,有孔雀、水牛、象、綿羊、狗、貓等。其中有一隻孔雀很美麗,它不講文明禮貌,驕傲自大,整天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說自己怎樣美麗,又怎樣聰明。

別的動物有困難,它從不樂意幫助,有時候還諷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動物們都很討厭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當它焦急時,看見對面有頭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邊,展開它那美麗的尾巴,然後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

老水牛沒有理它,孔雀以為它聽不見,又問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老水牛還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著大聲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喂!聽沒聽見?我在問你呢!”

這時老水牛轉過身來瞟了它一眼,沒吭聲,又轉過身去吃草了。它看見水牛不理它,就甩著尾巴走了。它走著走著,來到一棵大樹旁,看見綿羊和一隻狗在樹底下玩,它又甩著尾巴走過去問:“喂!問你們兩個,到附近公園怎麼走?”

綿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為它們玩得太開心聽不見,又大聲地問,“喂!到附近公園怎麼走?”它們倆連看都沒看它一眼,繼續在那兒玩。

孔雀只好走了,它走著走著,來到一個池塘邊,看見一隻大象在吃草。這時從遠處走來一隻貓。貓走到大象旁邊,問:“大象爺爺,請問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大象轉過頭來,微笑著說:“小貓真懂禮貌。

喏,就順這路走到盡頭,再向左拐就到了。”小貓向大象說了聲“謝謝”便走了。孔雀在旁邊想:為什麼這隻小貓一問它們就回答?為什麼它們不告訴我?不行,我也去問問看!

它走到大象面前,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麼走?”大象不理它,於是它便大聲地說,“為什麼你肯告訴小貓,卻不告訴我呢?”大象轉過身來微笑地說:“你一出口就是‘喂’這喂那的,到底問誰呀?剛才你不是看見了嗎?人家那麼有禮貌。你呀,盡會炫耀自己,別怪人家說你,你應該懂得講禮貌啦!”

孔雀聽了大象的話,臉上發燒,低下頭,說:“謝謝您的教導,我會改正的。”從那以後,孔雀再也不驕傲,再也不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別人打招呼時都很禮貌,動物們也和它一起玩了。

故事三:小刺蝟的寬忍

這件事家長別不在意,孩子長大後,一眼就能看出,差距不是一丁點

一天晚上,小刺蝟正在悠哉遊哉地走過一道橋。橋很窄,僅容兩個身位。

這時,小刺蝟藉著月光,看見前方有一隻兔子飛奔而來。

小刺蝟怕自己的刺會傷到對方,於是主動靠到橋的一邊。

可兔子彷彿並不領情,他不顧一切,急奔而來,眼看就要撞上小刺蝟了。

“咕咚!”沒辦法,小刺蝟被逼跳進了河裡。仗著水性,小刺蝟好不容易才爬回橋上。

“兔子壞壞!”望著兔子揚長而去的身影,小刺蝟埋怨道。同時他無奈地邁開雙腿,繼續過橋。

前面又跑來了一隻馱著袋子的小松鼠。

看這傢伙將怎麼做?我已知道如何去對付他了。小刺蝟惡狠狠地想。

小松鼠跑來了,小刺蝟故意站到橋中央,把身體縮成一團,豎起身上的硬刺,讓自己變成一個刺球。

“哎喲!”小松鼠驚叫一聲,被扎個正著,“咕咚!”一下栽到了河裡。

“救命啊!我可不會游泳啊……”小松鼠在河裡大聲呼救。

幸好,附近巡夜的貓頭鷹博士聞訊趕來,救起了小松鼠,有驚無險。

“孩子,有啥事這麼想不開?”貓頭鷹博士問。

“沒有。冬天快到了,老松鼠牙口不好,吃不了堅果,我正趕著把多餘的蘑菇,給他老人家送去呢。不料,走得太急,不小心把刺蝟兄弟撞著了……”

“不,錯全在我。”小刺蝟自知錯怪了好人,羞愧難當。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貓頭鷹博士一頭霧水。

小刺蝟於是將事情一五一十地講出來。

“兔子橫衝直撞,是他的不對;但因為他做錯了事,而使小松鼠這樣一個好人來代為受過,這就是小刺蝟你的不是了。如果這樣,對兔子又會有怎樣的教訓呢?他現在也許還在興高采烈地狂蹦亂跑呢!”貓頭鷹博士正色道。

全世界最不明白事理的刺蝟啊,將甲做錯的事歸罪於乙,他們之間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而我卻將他們混為一談?!小刺蝟自責不已。

小刺蝟主動向小松鼠道了歉,揮手告別。

獨個兒走在黑暗中,小刺蝟小心翼翼前行。

小刺蝟邊走邊反思,對於兔子,或許自己也該原諒,說不定是窩裡的小兔子餓了好幾天,他才揹著胡蘿蔔火急火燎地往家趕?也可能天太黑,自己個子太小,他沒注意到,人家是有意去撞自己的嗎?!

從那以後,不管白天黑夜,無論對方是兇猛的獅子,還是趕著去開秘密會議的狡猾狐狸。只要在路上,小刺蝟總能前事不忘,寬忍讓人。

這件事家長別不在意,孩子長大後,一眼就能看出,差距不是一丁點

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是對孩子一個很好的陪伴,此外,美麗的故事幫助寶寶得到更多的生活經驗,故事的善惡更能堅定幼兒的人格基礎,每天一次的鍛鍊,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西溪鬧鬧: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一站式解決寶寶的養育和啟蒙!

同時歡迎大家評論、關注、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