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生豬出欄量還在猛增,前三個月進口豬肉在增加,生豬漲價才怪

我們都知道,在今年春節前,由於暴雪低溫天氣,導致生豬運輸不便、嚴重積壓,體重普遍增加,春節後生豬集中出欄,遇上消費淡季,豬價下跌得厲害,進而引發市場恐慌,加劇了豬價下跌勢頭。現在豬價已經跌到了8年來最低水平,即使部分地區略有上漲,但是對於養殖戶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二豬價遲遲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也許看了以下的分解,你才能恍然大悟。

18年生豬出欄量還在猛增,前三個月進口豬肉在增加,生豬漲價才怪

原因一:“近年來雖有不少豬場關停,但也有很多養豬企業擴產,生豬出欄量不減反增。”

所有人都看到了生豬價格降低到了最低谷,即使有很多小型養殖戶放棄繼續養殖生豬了,但是,這些放棄者的數量遠遠小於新進來的養殖戶多!或許大家都以為觸底了會反彈吧,但是據統計部門統計,新進來的養殖戶明顯要多於春節前的養殖戶,從而給下半年的豬價安放了一顆定時炸彈。到時,養殖戶定是“死傷遍野”,而作為老養殖戶的我們,只能期盼這些新進來的傢伙趕緊收手,預計年底他們會紛紛退出市場,前提是豬價持續不漲。

18年生豬出欄量還在猛增,前三個月進口豬肉在增加,生豬漲價才怪

原因二:進口肉增加,今年1月,我國生豬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1%,二月、三月也比往年進口要多,主要賣到了生豬主銷區。

你們知道嗎,豬肉進口一直在增加呢!心痛嗎?市場都這樣子的還要進口?但是真的是還要進口的,因為每次從國外交易一次的時間相對較長,他們約定好了的訂單必須要執行的,而且加上路途遙遠,還有很多豬肉漂泊在貨輪上呢!

18年生豬出欄量還在猛增,前三個月進口豬肉在增加,生豬漲價才怪

原因三:中美最近的貿易戰,雖然說限制了一部分從美國進口豬肉量。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豬價的上漲,但是他的負面影響是更大的。

因為進口豬肉不是全從美國進口的,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限制,所以很多進口商增大了關稅少的地方的豬肉進口量,因為國內的需求是固定,豬肉既然從美國進口減少,那就從別的地方進口的多一點來補償吧,所以貿易戰並不能拉動豬價上漲。

18年生豬出欄量還在猛增,前三個月進口豬肉在增加,生豬漲價才怪

原因四:大企業進入養豬市場,國內半年時間多出4500萬頭豬。豬價暴跌與最近幾年的養殖巨頭瘋狂擴張有關!

一)溫氏計劃在2025年實現年出欄5000萬頭目標;

二)正邦也有5000萬頭的出欄目標;

三)大北農計劃在2020年實現出欄1000萬頭的目標,讓自己進入千萬行列;

四)新希望計劃在2021年出欄生豬1800萬頭;

五)海大計劃在2018年出欄生豬200萬頭,也比2017年有很大增長;

六)天邦則計劃在2018年出欄261.1萬頭。

18年生豬出欄量還在猛增,前三個月進口豬肉在增加,生豬漲價才怪

看著這些新進來的企業和多出來的生豬,我們心裡大概有一點數了。而且以上企業在未來幾年計劃出欄量至少將達到13261.1萬頭,超過2017年1億頭以上。所以2018年豬價只會一路走低然後保持平穩,養殖戶能一看到較大的利潤空進,新的養殖戶深入,養豬深似海,不要盲目進入這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