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成长的慢半拍,等待是更耐心的爱!

当看着周边的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会吃饭、会写字、会画画……,作为妈妈的你,对照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孩子,开始焦虑了吧!然后在早教班、补习班一番折腾,可是,结果往往伴随着失望而来,孩子没有变成天才,为什么呢?也许你缺少了一个等待的过程。

就像“笨笨的阿虎”一样,落后朋友们太多,但妈妈给了它足够自由的成长空间,直到时间到了,阿虎全都会了。《阿虎开窍了》献给那些曾经焦虑的、正在焦虑的爸爸妈妈们,它用最轻巧的方式告诉我们:等待是更耐心的爱!

面对孩子成长的慢半拍,等待是更耐心的爱!

《阿虎开窍了》终于在中国大陆出版了。当年读到英文版时,我就一直盼望能翻译这本书。在今天的中国,越发体现出它的阅读价值。这本图画书首次出版于1971年,历经四十多年,魅力从未衰减,它带给那些晚开窍的孩子莫大的安慰。

在美国亚马逊网络书店上,有读者写下这样的评论:“这是我的童年最令人难忘的故事书,它聪明地表达了一个孩子如何在更广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过程。”那只“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不会画画”的阿虎,没有因为样样比别人“差”而自卑、消沉,它依旧快乐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面对孩子成长的慢半拍,等待是更耐心的爱!

《阿虎开窍了》是儿童图画书,不过,最应该读它的是父母--那些总担心孩子“会输”的父母,那些被“成功学”绑架的父母,那些以爱的名义干涉成长的父母…… 从怀孕期开始,他们熟读各种育儿书,听各路专家的建议。孩子出生后,开始焦虑孩子的各种发育状况。

上学了,他们的焦虑更严重,想尽办法要孩子挤进重点幼儿园和重点小学,周旋于各种补习班,奥数、舞蹈、美术、英语、围棋、网球、游泳、空手道……只要成人能想出来的课程,都能在补习市场上找到。有的高瞻远瞩的家长,已经为穿着尿片的幼儿报上了“早期MBA”的培训班。

面对孩子成长的慢半拍,等待是更耐心的爱!

可是,父母这种高强度的付出,最后往往伴随着“失望”二字,而没有换来高素质的孩子。成年人一旦劫持了童年,孩子就错过了更多事情——没有了小小的冒险、秘密的经历、挫败和闪失、痛快的捣蛋、独处的时刻。孩子不需要自己摸索出一条路,而是一切按照大人铺设好的路走。孩子成了父母的“方案”“计划”和“目标”,几乎没有旁逸斜出的可能。

那些习惯被安排的孩子,偶尔得闲也不知道玩什么好,只有计算机游戏能带来些微的快乐;更多的少男少女,得了“社交恐惧症”,余暇时间宁愿“宅”在家里;还有一些老“孩子”,三十多岁了还在家里“啃老”。在这样的普遍焦虑下,让我们抛开那些“成功父母”写的育儿书,读一读这本书。它用最轻巧的方式告诉我们:等待是更耐心的爱!

面对孩子成长的慢半拍,等待是更耐心的爱!

笨笨的阿虎落后朋友们太多了。可是,“虎爸虎妈”没有斥责,没有求助医生,没有制订训练方案,“虎妈”完全是若无其事的样子,“虎爸”虽然心里着急,却只是远远地关注,他并不把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而是任由阿虎快乐地玩耍,扑蝴蝶、捉野兔、在雪地上奔跑、在花草中嬉戏……直到时间到了,阿虎全都会了,而且表现得非常好!有时候,教育是一种等待,它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

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没有等待的时间,孩子会失去从挫折中积累经验的机会,也失去了自己体验困难的机会。挫折和困难,是孩子成长的阻力,更是助力;等待并不是拖延,提前反而是伤害。

面对孩子成长的慢半拍,等待是更耐心的爱!

对父母而言,关键是要放松自己。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让孩子有时间和空间去闲荡、放松、犯错、做白日梦、按自己的兴趣去玩、去学。用平常心养育孩子,要相信自己做父母的本能,不是凡事都向“成功父母”看齐。孩子考不上清华、北大,并不表示一辈子就没指望了。读完这本图画书,我们也可以学着龙应台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

淘宝店铺:三味童书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