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社會真的奢靡嗎?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流民?

關於這個問題,有個誤判。就是晚明整個社會都比較奢靡。其實這基本是扯淡。什麼時候老百姓也是奢靡不起來的。

苦力“日入百文”,怎麼奢靡?

遼東大兵一個月1.5兩銀子,一石米1.8兩,怎麼奢靡?

西北邊兵每月六錢銀子,自己兼職做點其他,養家都很難?

那什麼人奢靡呢?有錢且有時間還不會影響前途。

有這個定義這群人就好尋找了:

1、沒當官家裡有錢的士子。

比如張岱。看人家的所見所聞。

揚州瘦馬 楊州人日飮食於瘦馬之身者,數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駔儈鹹集其門,如蠅附氊,撩撲不去,黎明卽促之出門,媒人先到者,先挾之去,其餘尾其後接踵伺之,至瘦馬家坐定進茶。

牙婆扶瘦馬岀,曰:姑娘拜客。

下拜。曰:姑娘徃上走。

走。曰:姑娘轉身轉身,嚮明立面;

後面的略汙,不給你們寫了。看看這,找瘦馬的不是一般人吧。很奢靡。

2、藩王群體。

明代的藩王雖然權力不大,但做點生意,申請點特許權,還是不難的,有的是人願意給他賺錢。能不奢靡嗎?都搞藝術了。

明末社會真的奢靡嗎?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流民?

這本書就是寫這個圈子的藝術奢靡,錢奢靡的資料很多,不過要寫論文,就不在這說了。

3:二代們

其他奢靡的諸如錦衣衛的二代們、尚寶司的二代們,還有國子監恩蔭的二代們。家裡有的是錢,他們努力奮鬥,考上進士,父親基本吃不了兜著走。

比如張居正的兒子在任內考上進士,彈劾的太多。

王錫爵怕被彈劾,就對兒子說你先別考了。

總結

懂了吧。至於奢靡的原因,就不細說了,講了這麼多故事還要問,nai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