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层次、规律、角度、高度、格局的思考

关于层次、规律、角度、高度、格局的思考

这篇文章有点大,不一定写得动

很久没有写长文了,要不是最近有几个词语老是打扰我,估计这文章五年以后再写更合适,因为感觉自己功力不够,写起来会吃力,但它是我最近一段时间的主要思考,若不记录下来,可能会错过一次自我的升华。

文字这东西是有缘分的,如果它来了你不珍惜,擦身而过,可能这辈子你再也遇不到它了;错过一场文字的对话,就可能错过一次精神上的升级。

最近思路上始终遭遇的词汇有以下几个:

层次、规律、角度、高度、格局、大境等

也是因为一直做直播,一直跟网友对话,我总结我自己是“强词夺理、自圆其说、随时道歉”的直播风格;然后跟网友之间常有“以偏概全”、“偏激”、“断章取义”等话题的讨论。

正是“以偏概全”的激烈对话,激活我对“偏”和“全”的粗略思考,然后翻古书去找“全”来为自己纠“偏”、甚至找西方哲人的论述来给自己纠“偏”,然而,求“全”之后我反而会“偏”得更厉害;因此,“层次”这个词首先来到我的大脑-----------

层次

我玩直播,常游走于三个平台,快手、一直播和土豆泥。

在一直播,我可以谈文化,谈文化本身的层次,十几万人对话起来一点都不累,大家一起对话,要么心领神会,要么相得益彰、要么争锋相对、要么心照不宣,这个场域的对话怎么说都不累。

然后在土豆泥,我可以谈商业、谈创业和营销,谈这些话题的层次,谈起来也很轻松,大家都需要相互增益,所以,一问一答之间也是通顺流畅的。

但是到了快手,这个感觉就没有了,你找不到层次,或者说层次本身被消解了,快手很不通顺,聊创业不行、聊文化也不行、聊做人更不行,会吃力、会剥离、会感觉到不是同一场域;在快手,你要么感觉到对牛弹琴、要么就体会到痴人说梦;总之,那个世界很坚硬,你找不到切入点,你融不进去,聊着聊着,就剩下骂人,或哀其不幸、或怒其不争,然后就发现,我会进入他们的“混沌”,变得简单、粗野,变成了帮会风格的“社会我大哥”!

而后,我想到“层次”这个词。

我们吃生日蛋糕,是有层次的,一层一层的;

我们挖水井,发现土地的有层次的,松土、黏土、黄土、砂岩、岩石,也是一层一层的;

我们坐飞机上天,看云层,也是一层一层的,地上一层、飞机之下一层、飞机之上还有一层;

然后看文化,初中高中大学博士,也是一层一层的;

然后看见识,乡村城镇省城都市,也是一层一层的;

然后看贫富,穷人富人土豪巨贾,也是一层一层的;

然后看我们的思维,也是一层一层的;

然后分解营销,还是一层一层的;

聊天,也是一层一层的;

骂,还是一层一层的;

这世间万物,也就更土壤云层一样,是有层次的;以上种种,也就把人分出了层次、你在哪一个层次,你就活在哪一层空间里,换个位置可能会困死,老鼠要活在地洞里,狮子要活在原野上,如果两种动物反过来换环境,双方都会很悲惨,因此我理解了快手和一直播的不同--------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场域里运行着不同的准则。

三教九流大概也是一种分层模式吧。你的文化见识,决定了你的生活场域。

规律

这个词,本来很远。

因为它跟科学有关,而我这个人,从来不科学,自在随性,也没什么功力去研究高深的东西,所以从来不去思考规律,因此我觉得它跟我很远!

但,恰恰因为我天生的自在随性,竟然浑成在规律的大科学里,

我“自”的什么“在”?

我“随”的什么“性”?

这事不能细想,细想,就浑然于“规律”之内了!

前不久看一个视频,用五分钟时间看170光年外的宇宙洪荒,从地球运行的规律开始,一路撂开-----月亮运行的规律、太阳运行的规律、太阳系运行的规律、银河系运行的规律、其他星系运行的规律,一层层展开,发现其中最大的规律就是各种星球都会找到一个引力轴,大家都围绕这个引力运行,然后你就发现一堆一堆的星系都在各自的引力轴里自得其乐又各不相干------你转你的我转我的,都在围绕某一个引力轴心运行并形成属于他们的星系。

那么,作为人这个生物,我自己是如何“运行”的,我的“引力轴”是什么?我在围绕什么“转动”?我在“随”什么?“随”的对象是谁?

我们常讲“顺其自然”,那么这个顺其自然的“其”是谁?

其,是本性么?是欲望么?是引力轴么?

春秋代序、斗转星移,这些东西都在规律里面,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想必也在规律里面,那么,我生我老我祸我福,都将归因到我介入哪个“引力轴”里?

然后,我就想到了“本性”这个词,这个词是我的根,词根建立,那就找变量,找属于我的引力轴,由此,我明白了“欲望”的力量;欲望,就是我个人的引力轴,我的一生都在围绕它来运行,在自转-------

我少年的时候尚侠,因此,它的规律无非在英雄枭雄之间,我随了一个“下端”的“野性”(欲望),坐牢是必然的二选一之一;

我年青的时候崇文(欲望),因此、它的规律无非是文人墨客名士风流,但我又没得真传,因此,就不文不武,做了一个狷介狂放的网络文化混子;

人到中年,我迷于赚钱(欲望),因此干了营销;然而,因为自视清高,又不愿拜师,因此也在一个规律里面半生半熟的,做了一个小商人;

写到这里,我的老年生活好像已经一目了然------随性自在不文不武凭风逍遥,大概是了然的;

其实,这里有个细节,规律本身有个变量------时间规律的推进会激活成长规律的发展,同一个人,为什么时序不同,他所对接的规律是有微妙调节的?根据孔子的时间哲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有大体格式和规律的,但也有一个词,叫“少年老成”,盖因为主观微调得了善果吧,否则就没有揠苗助长这个词了。

那么,少年老成,是如何发生的,在格局篇,我会讲到。

角度

我是擅长剑走偏锋的人,因此,我的一思一行都要有“我”的痕迹,我美其名曰,独立人格、独立思考;我不喜欢人云亦云的东西,总喜欢另辟蹊径------从野路子出发,去找到大家忽略的细节,然后分出层次再展开;所以,我成就了我的尖锐,也造就了我的争议性-----你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总会有人不接受的,我的啸傲就在于,我能接受你的不接受,因此,在我的场域里,我毫不顾忌地把我的争议放在在明亮的位置上,这是一种生活乐趣,看自己的争议才会更有惬意-------犹如一个活着的人去观看自己死去的历史,点头摇头都在下一刻。

明朝大哲王阳明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竹子之理,最后却大病一场,这事对我影响挺大的;他被先儒搞迷糊了------“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于是他去格-----去观察、去分解、去参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每个人都有自身特有的主观认知局限,竹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自身的“认知半径”,在浩瀚宇宙的知识大数据里,人类再大的学问,也不过是未知世界的沧海一粟,人类思考,上帝发笑,笑的不是你的无知,而是你自身场域所固化的“认知半径”-------你才看见多大的世界?上帝说,我是用“光年”来丈量宇宙的,你才走多远?你再大的半径也只是用“公里”来概括,而上帝之眼是用“光年”在定义里程和半径,所以说宇宙洪荒大荒无极而造就了人的渺小与无知呢。

人类的双脚,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肉身!

大哲如孔孟庄墨,也一样走不出自己的肉身。

我曾经问自己,古代大哲,诸子百家,到底谁的学问更大?到底谁的水平更高?到底谁的道理更“全”?想了多少年,都觉得他们论述的道理跟一群孩童一样,天天在打架,谁也没有打出胜负。

最近,我倒是明白了一点,在上帝鸿蒙的半径里,人类的触角左不过就是千里之行,换句话说,在如来佛祖那里,人类的千里不过一尺------如来拇指和食指之间最大的距离可能就是我们苍茫的一生。

因此,无论多大的哲,他都只是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里走偏。

我们看----------

儒家是站在贵族重构的角度立论他的“礼数”,一偏;

墨家是站在平民重构的角度立论他的“兼爱”,一偏;

荀子从治人的角度立论分配哲学,一偏;

墨子从民主的角度立论消费哲学,一偏;

孟子从统治的角度立论生产哲学,一偏;

老子从享用的角度立论无为哲学,一偏;

宋研从需要的角度立论管理哲学,一偏;

凡此种种,都好像要抢占制高点,让帝王家的后代们都启用自己的治国方略,历史上各类帝王也真都尝试过这些经世治国的方略,但是到最后都无非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秦始皇算是一眼看穿了这些“偏”,准备自己单独搞一套,来个天下归治的“一”,然而,他烧了许多、坑了许多、独了许多,依然还是没成,甚而是在历史上留下“暴秦”的骂名,一样埋在西风残照里了。

人,一旦有了立场,角度自然会“偏”,因为它的“引力轴”出问题了,还有就是,宇宙中的各大星系,都拥有各自的一个引力轴,宇宙太空如果有个秦始皇,也来搞一个“一宇宙”,那,天下要么就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根”,要么就跟暴秦一样,三世而亡。

看他人论人说事,有层次的是非对错是一层,有角度的是非对错又是一层;角度对了,是非对错符合公理,角度歪了,是非对错就陷于迷障;有时候,是非对错并无泾渭,但用事用典的人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李代桃僵的用意倒是要警惕些。古为今用,左为右用,看的不是古今左右,看的是“用”它的人,人对了,“用”就对了。

我们看别人如是,看自己也是如是。我们自己,论人说事,也是有层次,也是有角度的,利己是一层;辩己,是一层;誉他,是一层;毁他,是一层;利己损人,是人类的通病;公允与否,全在一念;我们警惕自己,警的不是层次,惕的不是角度,而是暗藏在角度之下层次之间的见识和胸怀。

高度

人类本来就很矮,因此,要各自找个高度;用马斯洛的哲学来说,就是要自我价值实现,或者是高峰体验。

但高度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没有上限的词,我们本来就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高才算真高了。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种高,如果从物理角度看高度,李白就超过他了,李白在四川大喊“噫吁嚱危乎高哉”!我判断是李白当时是在青天揽月之下下看见了珠穆朗玛峰了,跟珠峰比,泰山不过丘陵;再后来,当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之后,物理高度被再次被人类刷新。

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

那么从精神角度看高度呢?

精神高度,把宇宙观宏大和精神世界融为一体做得最好的要算庄子,很奇怪在古代就有一个这么厉害的“拥有浩大宇宙视角”的人,可能他看孔子要比孔子看孔子更清晰一点,他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他看到了“人”的天然短板,更是看清了“自视”的短板。

那么,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角度看我们这芸芸众生,谁才是最有高度的人呢?

讨论这个话题,就要回到上文提到的“层次”、“规律”、“角度”上。

先说层次,假如这个社会分九层,九个阶级,那么,每一个阶级里,都会修炼出出类拔萃的人,在物质生活最底层的人,能够活出属于他所在场域的精神高度;在精神高度达到顶层的人,也可能活成物质世界最清贫的人;圣雄甘地、南丁格尔都是这个领域的典范;

这世界,最穷的富人和最富的穷人都是自己的高度里折返的人。

处于社会底层,但能活出让社会顶层们汗颜的人大有人在,身残志坚的人、乞行为生但能把所有积蓄拿出来赈灾的人、潦倒一生但能把一生财富捐赠给孤儿的人,都是道德高度的标杆。在中国古代,建构友谊高度的人有管鲍之交、把兄弟情义升华到极致的人有桃园三义、把人格信用做到极致的人有季布一诺……

但阶层本身就有它自己的上限,因此,其间非凡人物的高度都会登顶,有些天花板不是在修炼上,而是在规律上-----快手成就二驴,但他玩不了一直播;直播成就了天佑,但他做不了音乐家;音乐成就了帕瓦罗蒂,但他唱不出高9度;每个人都有他所从属的环境和阶层的天花板。

水底的蓼草见不到天空的太阳、竹子长得再高也高不过山顶、山长得再高也脱不出地球;令狐冲再怎么炼功也打不过猛狮,蒙古人再会摔跤也放不倒一只大象;人力不能胜天,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话,庄子早就说过的。

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看人外人,看天外天,我们在这里就要提及“规律”。

关于规律,老子讲得最清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发现了规律这个东西,但不知道怎么定义它。他说,我搞不清它应该怎么定义,那就造个概念叫“道”吧!这个“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人遵循大地的逻辑,大地遵循宇宙的逻辑,宇宙遵循自然的逻辑,这逻辑就是规律,规律就是道。

规律,是万物运行的准则,也是普通人类的宿命,姚明打篮球40岁前必须退役,这是身体规律的宿命;王健林做万达追不上阿里的脚步,这是传统企业规律的宿命;我做营销卖不掉大米,这是我人格规律的宿命。

但最近看一本是,刘慈欣的《三体》中的一句话,对我有所刺激,他说了一个概念叫“降维攻击”,如果这个“维”是指层次的高级状态,那么,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规律,那就可以施行“降维”和“升维”的技术操作,进入另一个层次的规律之中,如神州8号去访问月球,找到“变轨”的切合点,借力升维,进入另一个星球的运行。

再看“角度”,角度不同,我们臧否人物也就会发生不同,评价曹操并不取决于曹操人格本身,而是看评价他的人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有人说曹操是一代奸雄,也有人说他是卑鄙的圣人。

评价武则天,角度就更多了,从女人的角度、从帝王的角度、从情感的角度、从才华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管理的角度、从权利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无论你从哪个角度,都无法全貌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

所以,人生高度、人格高度,都是从侧面看的,如果全貌取人,孔子还卖过学生的棺材呢,如何称圣?

角度的意思是某一个侧面,人和山一样,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如果你是一个平庸的人,如果懂得了“单点突破”,那就有可能在某一个侧面建立非凡的高度,就像快手直播里的二驴,如果没有快手这个平台,他或将平庸一生,但自快手诞生以后,跟他一样平凡的人无数,为什么单他抓住了风口成就了自己?

如果我们参悟了层次的局限、规律的局限、角度的局限,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是有他独特的高度的,人人都有,包括你我。

格局

格局这个词,其实我不配写,因为我没有。

格局,是个空间词汇,是用来指明建筑的格式个布局及其大小的;

格局,又是一个关乎品位的词汇,是评价空间和人类或者空间和自然的和谐性的抽象词;

格局,还是一个人格词汇,是关乎一个人的视野、见识、胆量、责任、使命以及包容程度的品格词汇;

一个人的显性格局,通常能从他的外在的语言和内在的雅量来透视,

比如毛泽东写诗,就能看出他的格局,他17岁写就“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等格局,是可以看到未来宏大的;

比如马云也说过“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格局,也是大舞台的气势;

李白曾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左宗棠有“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王兆铭也有铭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以上人物,都是斯大格局,至于后来命运各异,也是“角度”和“规律”左右了各自的归途吧;

人类更高妙的格局,可能不是文采华章中,而是于他所在世界与流俗抗衡的雅量和慈悲;从雅量上讲,曹操不杀祢衡是一种格局、武则天不杀骆宾王是一种格局,祢衡和骆宾王都是天下第一骂手,骂曹操骂武则天那是骂的体无完肤,放我手里都被杀了,但这两个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人,硬生生没下毒手,非凡格局成就非凡人生;

历史上最没格局的名人要算伍子胥,他对楚平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这事拿到现在,就是犯罪!

我的观点,层次越高的人,格局就越大,你到了更广大的高度上,很多常人不能见容的事情,你都有了微笑面对的本事,那就是大格局了。

格局,从见识中来,从视野中来,从慈悲中来;若无这三条,格局一词,基本无缘。

我再把这段“格局”拉回到“层次”上去,用刘慈欣的“降维攻击”的思路看看人生有没有“新的拓展”,我们看,格局这个词,在初始状态里是指空间构思和布局的,“格”是一域,“局”是一隅,“格”是大点的空间,“局”是小点的空间-----如果“格”是讲客厅,那么“局”就可以看成沙发茶几的陈设了。

很多时候,我们“局”很好看,但“格”有不足,因此,那个房舍看起来就会不舒服,如果你的“局”很大了,而“格”已经容不下你“局”的表达,那我们就可以想起刘慈欣在《三体》中的重要发现--------降维的概念。

世间既有“降维”就必有“升维”,从二维世界突破到三维世界,从三维世界突破到四维世界,从四维世界突破到平行世界。

维,在宇宙观里,是层次;宇宙里到底有多少层次不重要,到底有多少个空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独立空间里所形成的属于它这一维的“规律”,每个维度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换句话说,每个层次里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换维(升维和降维)换的不单单的空间和层次,其核心,换的是对这一新空间新层次之内的“规律”的适应。

历史上,在这一点做到极致的有很多人,据传鬼谷子是可以自由穿越各种层次的,姜子牙也是横跨各种学科,所以他俩都是五行八作的祖师,很多行业都尊二位为先师,盖因为这二位在各种层次各种空间里穿梭横行,来去自由;三教九流都愿称姜尚为先师,不是凭空得来。

前人鲁迅,弃医从文,就是换维,如今有个词叫跨界,其实鲁迅在医学上并无建树,知道自己的这一行干不出明堂,他醒悟的早,知不足而后进,他换了从文的定位;这一换,成了。

达芬奇就更奇葩了,他既是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他还是雕塑家、音乐家、发明家、建筑家,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他是一个真正的纵横于各种层次各种空间里的旷代大师,他的跨界成就既超过鬼谷子,也胜过姜子牙,换句话说,这个善于“换维”的人,约等于一个神人!

平常人类,在一个独立维度里出类拔萃已经很难了,而达芬奇在各种层次多个领域里都能登峰造极真不是常人所能仿学的,除非此人通神。

中国古代还有一人也近非凡,他既是思想家、军事家,更是心学集大成者,他能文能武能写会说,有通才之誉!他之所以拥有如此非凡的成就,大概就是因为他早期“格物”所引发的对“层次”、“规律”、“角度”的深度思考吧,他就为“格”一棵竹子就能“格”七天七夜,常人如何能做到?王阳明做到了。

《三辅决录》评价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这段话,评王阳明更为切中,所谓少年老成,王阳明走得更远。

王阳明十二岁便有人杰气象,十五岁上书朝天用兵平叛;十七岁遇娄谅开悟“格物致知”,二十岁中进士,二十七岁出将入相;他一生的成就无法在某一领域进行定义,升维降维,在他那里来去自由。

所谓格物致知,只有你学会了先“格”一隅再“格”一域,通晓了层次的天花板、明白了规律对命运的推动、懂得了高度是可以转化的,那么格局一事,自会浑然天成了。

大境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有诗歌这样写:高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完古琴;

我觉得,大境就是无字了,所以,写多了反而没脸没皮。

于此,我就可以溜边了。文字,很多时候是用来耍赖的。

我知道我的浅薄,别怪我!

杜子建2017.12.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