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蔬菜滯銷後,注意用這些方法可幫到農民!

人是一個偉大的動物,不管遇到什麼的境況,都會慢慢的適應,正如蔬菜滯銷這個事一樣,以前感覺是新聞,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不覺得有什麼驚訝的地方。不是因為以前滯銷就虧得厲害,現在滯銷就不虧錢,而是因為滯銷的情況越來越多,大家已經適應了,雖然虧得很慘,傷得很深,只能自己默默的自己把傷口舔好。

現在全國多地的番茄出現了滯銷狀況,很多地方的番茄直接倒在地裡。前兩天接到了幾個朋友的幫忙電話,其中一位來自廣東電白的朋友說,他自己種植了100多畝番茄,另外還放種給農戶種了好幾百畝,現在到了上市高峰期,根本就沒有人來收。自己嘗試把產品發到珠海、廣州、佛山等地去銷售,結果根本賣不夠運費,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

農業的高速發展帶來的一個副作用,那就是滯銷。然而雖然大夥們經歷了很多這樣的情況,但當又一次遇上,仍然沒有任何辦法。也就是說滯銷雖然常發,但是大家從不做未雨綢繆事,提前想好如果滯銷出現的處理方法,所以每一次都很被動,每一次都很慌張。那麼問題來了,當一個蔬菜品種滯銷之後,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才是有效的處理方法呢?

NO.1

親近政府,反映情況,尋求幫助

今時今日的社會與以前是大不相同了,政府的工作作風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當前國家大力扶持三農,深入進行精準扶貧的情況下,一個地方出現了嚴重的農產品滯銷,政府官員還是非常重視的。所以當我們出現了滯銷的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親近政府,向政府反映實際情況,尋求幫助。

我們必須要相信一點,當政府重視起來的話,他的動員能力是非常強的,包括媒體宣傳、公益義賣、單位團購、號召市民等方式,都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就算不能全部解決你的問題,但至少可以減少很多損失。另外我們作為一個農民,從事一個領域的工作,相對而言,社會資源和方式方法肯定不如相關的政府官員,所以向政府尋求幫助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軍師曾多次談過,在中國做農業,不親近政府是很難做大做強的;同樣我們遇到問題,不親近政府,解決起來也是非常侷限的。所以當一個蔬菜品種出現滯銷的情況,軍師建議大家,不管有用沒用,先要找政府反映情況,尋求幫助,是不定就會迎刃而解。

NO.2

只採好貨,快速銷售,儘量止損

當一個品種行情好時,爛貨也能賣出好價,但是當一個品種爛市之時,品質稍有參差就會無人問津。所以出現了滯銷時,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以減少損失為目的,所以在採收的時候,一定只採收質量最好的那些產品,只要看起來稍為不妥的,都不要採收,讓自己的產品全部都是一級好貨。這樣子,一方面能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能在市場有競爭力,不管價高價低,也能賣得出去。

現實中有不少農戶,每每到這個時候,往往都是捨不得的,畢竟辛辛苦苦種植出來的東西,一點點問題就不要,確實很難決定。但是思路決定出路,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做工更多了,結果還賣不出去,兩個一對比,就應該清楚自己的決定了。俗語有說,貪會成貧,與其全軍覆滅,不如收回一點算一點。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千萬不能感情用事, 採好貨,快銷售 才是上策。

NO.3

推倒重來,用時間換空間,寄望未來

如果當這個滯銷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即使只採收好貨,也不能衝抵採摘及銷售成本時,也就到了採一斤虧一斤的狀況時,我們就要下得起狠心來,做一個推倒重來的決定。要知道,當一個品種滯銷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短時間能夠逆轉,與其苦等下去,不如一了百了,尋找新的機會。

實際上當前很多有一定種植規模的農場,都會採用這樣的辦法,畢竟蔬菜滯銷了,如果還留在地裡,既佔用了土地,又浪費了時間。如果把其推倒,馬上重新種植,往往會避過滯銷期,待自己的產品再次出來的時候,就會迎來行情上升的檔期。其實這種例子經常在身邊發生,等的人大大虧損,砍的人迎來重生,所以真到了這樣的時候,與其等,不如砍,也是一種積極的處理方法。

當然除了以上的一些思路與方法之外,也可以做更多的嘗試,包括聯繫淘寶、京東這樣的大電商,如果他們能幫助,能量也是非常大的,畢竟這些企業對於扶持農業扶持農民,還是比較上心的。另外也可以聯繫媒體,策劃一些面對市民的活動,例如“蔬菜不要錢,來者送百斤”等,形成傳播話題,吸引社會關注,相信只要形成社會關注熱點,還是存在減少損失的機會的。

總之,現在蔬菜滯銷已經不是新聞,面對蔬菜滯銷也不能盲目等死,最好做到未雨綢繆,提前規劃應對的處理辦法,就一定會比別人好很多。軍師想說,當蔬菜滯銷的時候,總有人活,也有人死,你別想行情能逆轉,大家都有轉機,而是要認清形勢,先求自保,讓自己先活下去。雖然這話很殘酷,但真的是事實。以後,只能懇求上天,從此人間無滯銷吧!

當蔬菜滯銷後,注意用這些方法可幫到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