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当朝60年,乾隆短命,清朝会怎么发展?

注册完成占用了

雍正是明君,只要他觉得对的地方他就会改正,而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以雍正的眼光,在他见到西洋坚船利炮的时候,绝对不会掩耳盗铃的继续闭关锁国下去!我们从雍正的为政历史上看,他就是一个造反派的人物,什么儒家经典,什么士学子弟全部被他否决掉!比如,在他的几个辅宰大臣里,基本上都是不入流的出身,就没一个正经人物!而像那种鴻流大儒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罢官回家者比比皆是!

儒家在历史上成就了一段辉煌,但也扮演了一个相当反面的角色!那就是排他!由于独尊儒术给了儒家很高的一个学术地位,但是他们偏偏又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所以很担心被取而代之,因此见到外来事物的时候一律采取排外策略,阻止接触新事物,所以,他们事事必引经典,万物皆问孔孟!孔孟没说能做的事他们坚决不敢做!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选择闭关锁国的主因!

但是雍正就不一样了,凭什么古人说的就是对的!为啥士绅就不能当差不用纳粮!一律废除!在雍正眼里,只要不合理的地方一律纠正,他就是改革派的,这是他被称为明君的主因!所以,以雍正的眼光,看到西方先进科技的时候肯定也会继续废除闭关国策!


优己

如果雍正当朝60年,乾隆短命, 那么,清朝向前发展的大趋势是一样的,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全球气候有一个变冷变干的过程,这在历史地理学上叫做“明清小冰期”,“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西欧各国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当时的欧洲人热衷于海外殖民。

明末清初的气候,可以用寒冷干燥来形容,华北各省连年旱灾,发生了农民起义,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转冷以后,女真族有不断向南迁徙的趋势,这样一来,明朝就面临着农民起义军与后金(清)政权的双重压力。

“明清小冰期”对明朝与清朝的影响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清朝能够出现“康乾盛世”,而明朝却灭亡了呢?这就不得不从美洲高产作物说起。

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土豆)等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约在明朝中后期之时,玉米、番薯开始传入到中国,但是,在明朝的时候,玉米、甘薯并未推广开来,所以,没有帮助明朝的农民渡过“小冰期”,到了康熙年间,这些高产作物才得到推广,美洲高产作物的推广,增加了粮食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是清朝出现“康乾盛世”的农业基础。

(康熙皇帝画像)

康熙、雍正年间,民间有一些小的叛乱,同时还出现了一场被称为“三藩之乱”的大乱,但是,老百姓没有积极的响应,因为中国古代的农民最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统治集团内部的事情,当清朝走向稳定,社会经济繁荣以后,“反清复明”在普通老百姓当中很难有号召力了,而当农民吃不饱饭的时候,也许用一口大锅煮点饭,就能让很多饥民归附,例如东汉光武帝就用这种办法,招降了赤眉军的很多部众。

有人说没有雍正年间的改革措施,也许清朝的统治时间会和元朝差不多,在康熙之后,清朝统治者就有可能退居关外了,这种说法其实言过其实了,康熙、雍正年间清朝的农业本来就因美洲高产作物的推广,而逐渐走向稳定,不可能再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

清朝虽然出现了盛世,但是,这一盛世是靠美洲高产作物支持的,玉米、甘薯既高产,又耐贫瘠,大量的山地、丘陵被开垦成耕地、种上了玉米和甘薯之后,进一步推动人口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大量的人口向山地、丘陵地带迁徙,然而,山地、丘陵作为农业生产基地,其产量是十分不稳定的,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与平原地带相比,本来就贫瘠,而且容易水土流失,这就使得“康乾盛世”面临着人口的增长大大超过耕地的增长速度的压力,正如康熙皇帝自己说的那样,

“今人民蕃庶,山巅尽行耕种,朕常以为忧也。”

(雍正皇帝画像)

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清朝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出现通货膨胀是因为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冲击了清朝以白银为主的货币体系,清朝的财政收入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基本是在一定的水平之上略有起伏,而嘉庆年间的一两白银的购买量与康熙年间相比已经大大降低了,所以,清朝自嘉庆年间开始,面临着国库收入不足的问题。

(乾隆皇帝画像)

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通货膨胀的问题在雍正、乾隆年间,并未真正显露出来,美洲高产作物还在继续发挥有益的作用,但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就显露出来了,嘉庆皇帝刚刚登基不久,乾隆还在当太上皇的时候,清朝就爆发了“川楚白莲教起义”,声势浩大,蔓延湖北、河南、四川和陕西四省之地,道光年间,则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太平国起义,清朝差一点儿被太平天国取而代之。

综上所述,从历史的大趋势看,雍正当皇帝的时间长一点,因为他的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乾隆年间的腐败、奢靡之风,可能不会出现,但他无法改变“康乾盛世”面临的人口过快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换句话说,康乾盛世、嘉道中衰的大趋势靠一两个皇帝是无法改变的。


腾飞说史

说实话,雍正皇帝最多算个守成之君,而大多人说他怎么怎么圣明,开创了乾隆盛世,这完全是受了前些年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影响,下面我们就看看他做过的一些事。

首先是很多人说他整顿吏治,肃清腐败,的确他是做了,但是做到了吗?没有,清朝的官员和明朝一样,是低薪的,所以很难养活全家,所以大多数官员是贪污的,所谓雍正时期国库充盈,只不过大都是查抄贪污官员所得,而且到了乾隆时期,官员贪腐更甚,还出了个和珅,所以雍正根本没做到有效的惩治贪腐,只是做到了遏制,仅此而已。

再说他用年羹尧平叛,历史上哪个有为的皇帝做不到这点?回答是都能,这也是不是他的首创。

设立军机处,清朝皇帝朝政大都亲力亲为,导致很多大事,官员拿不了主义,做不了主,所以很多小事都要皇帝来做主,所以皇帝很累,没办法雍正设立了军机处,来辅佐皇帝处理朝政,这点和明朝的内阁很相似,但是比起明朝内阁的权利,军机处就差远了。军机处的只能在现代来讲,只能算秘书机构。有人说雍正勤政,的确,他可能是秦始皇以后批阅奏折最多的皇帝,一个事无巨细都要做主的皇帝,只能这么累。他不批复,下面人没法干了,所以这是制度的一个缺点。

剩下的什么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等更是一个守成之君该做的,不做真的连守成之君都算不上。这里着重说下改土归流,清朝的蒙古西藏新疆,还有西南的土司,都是明面上听清朝的,奉你为主,而实际上各过各的,内部是自治的,和今天的自治区有些类似,但是可比现在的自治区权利大了去了,他们可以拥有军队,内部犯罪人员,可以有处死的权利,朝廷管不了,所以雍正做了改土归流,把他们土司管理的地方改成府厅州县,由中央直接管辖,但是没有完全做到,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的废除了土司制度,而这点更不是他的首创,和唐朝的都护府有些类似。

所以说雍正做的,只能算是个守成之君应该做的,真的没什么稀奇的,现代很多人说没有他就没有乾隆的盛世,可事实呢?乾隆时期是盛世吗?其实根本不是,如果不是外来的玉米番薯农作物的普及,说真的温饱都是个问题,而且这温饱,只能还算是勉强温饱。而康熙时期,更不是盛世,战乱连连,百姓流离失所,何谓盛世?大的来讲国家是统一了,因为平了三藩,统一了台湾。但是百姓富裕吗?

还有目前很多人说清朝控制的疆域很大,说什么民国,现代的中国疆域都是继承清朝的,大错特错,前面说了,清朝对蒙古,西藏,新疆,还有四川青海一带,根本就管控不到,只能算名义上主人,这点其实各个朝代都这样,唯有汉朝,唐朝对西北的管控真是很到位,驻兵,移民建城。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贸易,而宋朝以后海运兴起,西北重要的位置就没有了。

为什么我们历代皇朝对周围的土地不屑一顾呢?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是农耕民族,对不适合种植的土地,根本就没有想法,现代研究证明,长城的分界线的南方,正好是中国古代最适合种植的地区,而且在古代,中国各个皇朝,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百姓富裕程度,都高出周围太多,所以只要周围的国家奉我为主,不老挑事,中原的王朝就不会征伐你,这才是我们古代皇朝对周围土地不太重视真正的原因,而古代皇帝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概念严重,所以对土地的认知是天下都是皇帝的,这也造就了边境概念的模糊。

而遍观古代所有的盛世,再看现代,我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确是生活在一个盛世之中,因为这三十年没有战争,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全民温饱早已达到,就全民温饱这一项,历史上所有的盛世几乎都没达到——李敖。


半度算不算凉



如果雍正当朝60年,乾隆短命,那么清朝发展会有大的不一样吗?

不会,6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片段,根本起不到什么大的决定性作用。就算雍正当朝500年,又能如何,可能他能亲眼看清朝的灭亡。

如果说雍正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那么说他之后的皇帝个人素质都很差吗?不是,他之后的这些皇帝个人素质并不差。

乾隆虽然有点坑爹,但执政能力和手腕都是很强的,除非喜欢花钱胡闹外,还真算不上太垃圾。

嘉庆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但又能怎样?一个人的作用和一个国家所有人的作用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最后也只能无奈死去。

道光从小就是一个各项指标优于常人的皇帝,但就在这时英法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道光根本理解不了西方国家的制度和科学技术,包括经济文化,作任用的大臣也不是无能之辈。然而个人的能力再强,在实力面前都是不值一提。

咸丰也不是水平很差的皇帝,光绪也是想奋发有力,重振国威,最终都只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早先,我经常讲一句话:清朝最大的问题是满汉矛盾。汉人的数量是满人的几百倍,其人才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

因此,清朝的历代皇帝都对汉人重点防范,在清政府的各个部门中,正职一般都是满人,副职才是汉人。

直到嘉庆年间,白莲教起来爆发后,八旗和绿营兵们不争气,才让汉族地方团练开始发力,汉人地位稍稍有所提高。

太平天国起义,满清官员更加腐败无能,汉人官员正式崛起,从这时起,清朝的灭亡就注定了。

觉醒的汉人必然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在国外读书的学生,他们看到了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必然不会放弃革命。

就是把雍正放在太平天国起义时,也不能改写这一历史潮流。



不光是清朝,其它朝代也是一样的。

皇权专制社会的核心问题都是一样,有自身逻辑上的问题,很难得到合理解决。

皇权专制社会的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个人的手上,但皇帝的素质是没有办法保证的。只要皇帝的水平差一点,就有可能出现大权旁落,进而社会动荡。

皇权专制社会的权力是用武力抢来的,这样后来必然会出现武力更强的对手来抢。于是皇帝就编造出一个理论说:君权神授,如果有人敢来抢,老天会惩罚他的,人神共诛。然而这个谎话聪明人是不信的,总有些人愿意挑战一下皇权,并且肯定会有一个人成功,虽然整体成功率不高。

这个问题对于皇权专制社会来说,自身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历此任何一个皇帝专制国家在中国统治都超不过30年。


新知传习阁

假设有这种可能性的话,用我自己的理解应该会是这样的发展:

第一、被利为储君而且让雍正皇帝负有一定期望值的乾隆与世长辞。面对现实雍正只能从别的皇子中选出即位人选。按照雍正皇帝一生的做为,他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选择,那就是能够继续推行他政绩的人选。这时候他应该会选择他的儿子弘昼。

第二、弘昼在历史上被称为“荒唐五王爷”这个称呼的来历,根据史料记载那是做为王爷时弘昼一种“明哲保身、韬光养晦”的手段。一位能考虑到这一层心计的王爷说明他是一个很聪明,而且城府很深的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面对杀伐手段强硬的乾隆有一点打心里不敢面对的恐惧,但乾隆死后他的内心深处已经没有那种恐惧,所以他会在登基之初成为了一位应名的皇帝。

第三、纵观满清的历史,不管是谁当皇帝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他的政府机制。虽然雍正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但官场中的风气他并没有真正的澄清。弘昼做了皇帝,但雍正时期留下来的臣子还有贵族们的享乐风气是他改变不了的。国库充盈,边疆并无大的战事。这时的新皇帝不会再去深入推行先皇所留的下的一些新政措施。清政府还是会和乾隆初登帝位时的情景是相同的。

第四、海外的历史不会因为没有乾隆而停止前进,航海技术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促使了海外各国对于我们中华这个古老的文明的向往和贪欲。他们还是会以通商为名对清政府提出开放沿海口岸,当他们发现这个民族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强大时便开始了他们的野心。而这时的弘昼皇帝出于性格上的考虑。他会像乾隆一样提出闭关锁国。唯一不一样的是乾隆闭关锁国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洋人的一些做法很不对他的口味。而弘昼对这方面只是出于他韬光养晦的心态。

第五、所以即便乾隆不在,别人做皇帝,清政府的命过依旧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历史不会因为一个君王的人选而改变属于它的自然进程。


自由答人


我们再看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在继位前期也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在经济发展上,重视农耕、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重视社会的稳定,国库日渐充实。在民生方面,他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武功方面也非常繁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拓广领土,完善对西藏的统治,统一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达到了最大化。在文化方面,他推崇汉学,喜欢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还下旨编修《四库全书》,使汉学得到很大发展。在政治上,实行宽严相济的为治之道,纠正雍正朝的一些弊端,国家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





只是到了晚年,乾隆皇帝才出现才出现了生活奢靡、吏治败坏的事,但现在假设乾隆皇帝没有那么长寿了,他晚年的这些事情也就不存在了,既没有所谓“十全老人”,也没有了大贪官和珅。和珅开始走向仕途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这时候乾隆帝六十二岁,没有了乾隆,哪个皇帝会让和珅身居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的显赫位置,更不会让他一个人总领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这些核心要职,要知道,有了这些职位,和珅就能当了清王朝的半个家。就不会有后来的议罪银制度,清朝的吏治也不会那么腐败,社会矛盾也不会被激化。如果乾隆后世再出现明智之君,早些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弊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就进行变法,中国就会在近代成为世界性强国,也就没有了后来的鸦片战争,圆明园不会被英法联军烧毁,八国联军也进不了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就会改写,也就没有了中国近一百年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也不用遭受长期的压迫和奴役。




当然,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终究是历史,不可能改变。以上这些只能是遐想而已,聊以自慰罢了。


小白侃事2010812

文/炒米视角


所以在乾隆前期彻底扫平准噶尔汗国之前,其实仍然可圈可点,毕竟内有铮臣,外有外患。所以乾隆即便在政策上做了一些调整,但总体仍然是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整体国家的运行机制并没有瘫痪。

然而乾隆20年大患平定之后,乾隆开始懈怠,整个帝国开始往一种梦幻的方向走。从顺治开始汉人仕族的地位开始积极往上走,甚至到了雍正时期,启用了大量汉人为自己自己新政开拓局面。然而到了乾隆中后期,这个自认为非中国之主的夷狄之主,开始改变前期打压雍正遗臣的策略,重点打压汉人仕族势力,笼络满洲宗亲势力。汉人仕族再次作为一股势力登上历史舞台,一直要等到曾国藩出场。

到了乾隆38年,更是整个国家都围绕乾隆一个人转,和珅的出场,为了满足乾隆的私欲,最后将偌大天朝掏成了一个空壳,卖官鬻爵,大清上下,贪污成风,将9整个国家搞到了极度荒唐的地步。

但是有一点其实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中央集权到达巅峰,雍正是始作俑者。乾隆只是在这基础上,又加强了思想的控制。


但是前现代化国家往现代国家转变,其实有一个很大的悖论。那就是强大的中央集权有利于整个社会有序地改革,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以及后来的日本明治维新,其实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君权。但结果都客观地对两个国家往现代化强国迈进作出来贡献。


因而总的来说,在雍正十三年到乾隆二十年之间,对于大清,历史是给过一次机会的。只可惜,在文化和思想上的驯化,那毁灭的是人才和希望。

所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当马尔嘎尼以祝寿的名义来到天朝,满眼皆是饿殍、麻木、愚昧。而终于坐失了大好的机会。所以再给雍正20年,历史将打开另外一个窗口。


炒米视角

1、脑洞大开的假设!

这个假设脑洞大开啊,雍正45岁即位,若当60年皇帝的话,那岂不是要活到105岁?若果真如此,中国第一高寿皇帝的名号,就非雍正大叔莫属了!




还有,雍正45岁登基时,其子弘历(后来的乾隆)12岁,父子相差33岁。如果雍正坐60年皇帝,105岁死,传位儿子弘历时,弘历也是72岁高龄了,还能做几年皇帝?乾隆王朝不用假设,都是命短的!

所以,以上假设太疯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2、脑洞大开再升级!

不过既然是脑洞大开,那干脆咱们把脑洞再开大点,让这个假设顶天!假设雍正20岁继位,年轻倍棒,意气风发,一切都是最好状态!在这个条件下,那咱们看会不会发生奇迹!



雍正20岁继位,那么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就不存在了。因为雍正20岁,那他的兄弟们,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都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也不存在什么八爷党了,一群低龄boy哪还能组团跟雍正干?所以,雍正坐上皇位后,简直一马平川,再也没人添堵,每天感觉自己棒棒哒!

那么,接下来年轻自信、精力旺盛的雍正,就开始要放大招了!老爹康熙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雍正帅哥将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了!对,雍正帅哥说:我年轻我自信,我怕谁?我要在位60年呢,有的是时间!谁怕谁?


3、假设下:战力爆表的雍正

吏治混乱?官场腐败?治!雍正雷霆手段,铁腕反腐!重锤之下,火星四溅,只需励精图治数年,贪腐之气必自会涤荡一清,再造朗朗乾坤!以雍正帅哥的执政能力,这个可以办到!

国库空虚?欠款难回?追!追回国库欠款,借的都给雍大爷还回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借了不还,胡萝卜大棒自己选!

土地归流,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雍正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将会加速完成。没了八爷党们的强大阻力,没了人到中年力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尴尬,没了八王议政的危局,一切就好办多了!



据史载,雍正帅哥是个十足的勤奋皇帝,非常节俭,每天批阅奏章至凌晨一两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生日极少不上班,一生批阅奏折的字数就达几十万,可以说勤奋到变态的地处。有清一朝无出其右,在位13年就奋斗了13年。强悍的人生,无需解释。

所以,雍正帝死后,到乾隆帝接位时,官场风气大有改观,大清朝的国库也从康熙帝时的国库存银不足800万两,到最后高达6000万两,整整翻了7倍多啊!这么牛逼的成绩,仅仅是雍正在位13年时间干出来的!

那么,如题假设,要是在位60年呢?很显然,雍正皇帝人生的这份答卷,将会漂亮到爆表!说不定会在经济治国上超过其父康熙,“康乾盛世”直接会变成“康雍大治”,可能颇有大唐“贞观大治”的感觉!


4、皇帝再高,也怕菜刀!

但是,要转折了哈。雍正所处的时代,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长河的晚期了,清朝到达顶峰后物极必反,也将走下坡路,无论雍正再英明神武、再能干,也只能延缓王朝下滑的步伐,而最终不能改变时代的滚滚大势。一强帝顶天,亦螳臂当车!



如果雍正在位60年,那么晚年的雍正将与美国的华盛顿同处一个时代。当时的美国已实现独立蜕变,紧紧跟上了时代潮流,并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引领者”,而已创造了辉煌业绩的晚年雍正,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这些辉煌而更不屑于西方的“淫巧奇术”了呢?会不会更加沉醉在“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暂时性梦境里呢?

自信了,是好事;但太自信了,就成了坏事。

一个落魄被挨打的人,反而更容易醒悟。一个辉煌到爆表的人,又怎么会从眼前的辉煌中走出来,并低头谦卑的向他看不起的人学习?难!难!难!

早疼,早醒,莫贪多。

我反而觉得,清朝如果能多出几个昏君、几个滚蛋皇帝,反而是好事。加速闭关锁国的清朝灭亡,我们就可以提早与世界接轨,提早进入近现代化。如此,也不至于和西方拉开那么大的差距,而被列强践踏、饱受百年屈辱!



峰子奇观

哎!四爷无疑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最能攒钱的皇帝;他的那个农家乐审美的宝贝儿子乾隆,无疑是清朝最能折腾的皇帝,最好大喜功的皇帝,最能花钱的皇帝。他爸背着千古骂名攒的家底,被他都挥霍光了。乾隆时期,虽然是一派繁荣景象,但盛世下的危机已经非常深了。只要有一点缝隙,危机就爆发了。江河日下,没人再可以力挽狂澜了。

但,如果如题所述,雍正当朝60年,乾隆短命,清朝会怎样?我想,它最终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这样的话,可能会续命长一点。

我从来都认为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从来不会歧视他们的政权。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集团内部是非常不自信的。他们没法做到真正的开放包容。而这两个政权有表现的非常两极。比如,元朝,他们尽量不接受中原文化,尽量保持自己的文化,他们就是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退出中原;清朝,他们愿意接受中原文化,并向中原文化学习。他们最终被融合了。但清朝的统治者,他们时刻都记得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他们从骨子里害怕别人说他们是少数民族。所以,才有那么严重的文字狱。那是中国历代少有的。

统治集团的这种封闭是一以贯之的,不是一两个皇帝的问题。所以,不论谁走到最后都是闭关锁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工业开始发展的时候,无论哪个皇帝执政都得挨打。

清朝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就是集权达到了顶峰。天下事不论大小都是皇帝一个人做主。大臣都是奴才,都是皇帝命令的执行者。原来知识分子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都被清朝统治者奴化为奴才的奴性。知识分子不在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百姓更不认为。国家就是皇帝的国家,跟百姓无关。这也是清朝的国策,也不是一两个皇帝能或者想过改变的。即使在乾隆盛世,英国特使马戈尔尼看到的也是人民的贫苦和麻木。

综上所述,晚清的困顿是避免不了的。必须是凤凰涅槃。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雍正的风格是“务实派”,打击贪官,发展农业等,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物极必反,太严苛的风格,让官员战战兢兢,经济上藏富于国,吏民幸福感不强。



乾隆的前期还算是勤政的,继承了雍正的对清朝的功绩,并以更开放的态度来治理国家,散富于民,发展商业和文化,由此开创了“乾隆盛世”。

(康乾盛世)

可惜,乾隆在位时间太长,几次下江南,耗费巨大。后期更是志得意满,不但出现了和珅这样的“大贪”,国库空虚,朝政败坏,人浮于事。乃至,到了乾隆晚期,民间开始爆发大的起义。甚至,这种“人浮于事”影响到了到了嘉庆,嘉庆再勤政,也避免不了“天理教”如无人之境杀进紫禁城,攻击皇宫,这种罕见的情况。

(嘉庆)


水满则溢,祸福相依,盛世的开启往往预示着帝国的衰落,这是大自然的道理。

如果雍正在位时间长一些,应该能延缓清朝的盛世和衰退的时间,但是依然避免不了清朝后世的最终衰落,这也是历史的自然进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