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当年他宽以待人,恐怕新中国的各界领袖会折损一半

若不是当年他宽以待人,恐怕新中国的各界领袖会折损一半

在1919年的四月份,中国发生过一件事,那就是法国巴黎和会上,就山东主权问题上交涉失败,此事传回国内,惹得我国各界人士十分愤怒,于是引发了一场空前的运动——五四运动。

若不是当年他宽以待人,恐怕新中国的各界领袖会折损一半

在影视剧里,我们不难看到,也有不少学生示威游行的场景,但是大都是最后被警察以暴力镇压,很多学生因此丧命,运动也因此失败,可是五四运动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学生运动,打开了中国的新篇章。

若不是当年他宽以待人,恐怕新中国的各界领袖会折损一半

五四运动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因为他对学生运动采取的是温和处理,而不是暴力镇压。4日下午,徐世昌接到报告,说学生们在示威游行,他当即下令让学生解散回校,不允许动用武力。

若不是当年他宽以待人,恐怕新中国的各界领袖会折损一半

在得知学生前往东交民巷,徐世昌估计会到曹汝霖的府邸示威,他竟是派遣警察保护学生,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文明对待。得知火烧赵家楼之后,徐世昌更是没有责备学生,而是斥责警察总监吴炳湘“防范无方”。

若不是当年他宽以待人,恐怕新中国的各界领袖会折损一半

还有在面对段祺瑞及其控制下的安福系国会的咄咄逼人下,徐世昌并未采取过硬态度,而只是下令整顿学风。后来,面对段祺瑞多次以武力相逼,徐世昌与总理钱能训一同辞职,赢得学生们的赞誉。

若不是当年他宽以待人,恐怕新中国的各界领袖会折损一半

在请愿浪潮和拒签运动的重大形势下,徐世昌顺势撤销了三位卖国贼的职务,并且释放被捕的学生们,通知国外代表不要签字等等一系列行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热爱和平,维护国家主权的总统在,五四运动才得以成功。

要知道,若不是徐世昌宽以待人,在学生运动中采取温和行动,那么那批学生中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傅斯年、罗家伦等等学生领袖恐怕就不会幸存,之后中国的走向也会多了更多的未知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