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的行為,不是在催孩子上進,是讓孩子越來越笨

文|文兒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發展,優勝劣汰這個生存道理適合運用在每一個地方。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適合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

這樣的培養方式沒錯,但是有些家長用錯了方法,比如,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認為壓力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對於孩子做錯的事情不是打就是罵,採取嚴厲的方式,但是這樣真的可以使孩子上進嗎?為了孩子上進千萬不要用這樣的方式。

你這樣的行為,不是在催孩子上進,是讓孩子越來越笨

1. 增加孩子的學業負擔

為了使孩子更加的優秀,很多家庭都會給孩子更多的課外作業,但是繁重的課外作業一方面會讓孩子的腦子得不到休息,思維不開闊,根本起不到作用。

另一方面,也會因為過重的學業負擔影響到孩子的正常休息,長久下去會讓孩子在課堂上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心理上承受更大壓力。

你這樣的行為,不是在催孩子上進,是讓孩子越來越笨

2. 孩子做錯事就開始訓斥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犯了錯,自己的訓斥和打罵,可以讓孩子長記性,以後不會再出現類似的錯誤,但是這樣的教育會傷到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特別沒有用,不管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還不如不做。

這樣的話自己才能夠少受你的打罵,時間久了孩子犯錯少了,你訓孩子的機會少了,可是孩子卻真的變成被你罵的樣子了。

你這樣的行為,不是在催孩子上進,是讓孩子越來越笨

3. 阻止孩子去嘗試、去挑戰

家長想自己的孩子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當孩子想幫助你打掃澆花的時候,你總是說“趕緊回去學習做好你自己的事情,這個你不會。”

當孩子想要和同學一起去遊玩的時候,你說“寶貝,千萬別去,你這麼小太危險了,等有時間了媽媽帶你去。”時間久了孩子學會了依賴,不願意去嘗試和挑戰一些新事物,思維也會受限。

所以想要孩子上進聰明,並不是超負荷的學業、不斷地訓斥、幫助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就可以實現的。

讓孩子適當的放鬆,遇到問題多講道理少打罵,給與孩子接觸和挑戰新事物的機會,孩子會做的更好。

----------------------

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親近怎麼辦?孩子愛打人是因為什麼?孩子脾氣特別大是怎麼了?孩子總愛看電視玩手機該如何引導?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世界上沒有哪所學校的教育能比的上媽媽的閱讀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