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业单位不用笔试,满五年补贴15万!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和普通事业单位招聘的区别。简单来说,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是请,招聘是找!所以,待遇和福利方面都会不同,另外,引进走的是绿色通道,少了很多环节;事业单位招聘则必须按照程序走,层层审批!

这个事业单位不用笔试,满五年补贴15万!

其次,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也是很不错的。有些地方不仅会为引进的优秀人才解决事业编制问题,还会提供住房、补贴等福利。而事业单位普通招聘就是正常的根据岗位需求招录,招聘门槛相对较低,待遇也没有引进人才那么好。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组织实施市属事业单位面向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引进人才“专项计划”。符合条件的考生报名通过资格初审和复审之后,只需要参加面试,满足条件就能进入到日照市事业单位工作。

同时,针对这类优秀人才,日照市提供的政策待遇也是相当的好!不仅每月有补贴补助,在日照工作满五年首次购房的,一次性给予15万的购房补贴。另外,随迁配偶及子女入学的问题,也完全不需要担心,单位都会帮忙解决好。

1.补贴补助。按照日照市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标准享受补助,引进的博士研究生3年内由市财政每月发放3000元生活补贴,500元房租(社保)补贴,在日照工作满五年首次购房的,一次性给予15万元购房补贴。调任到公务员岗位(含参照管理岗位)的,不再享受上述补贴。

2. 随迁配偶。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的随迁配偶需要安置的,由引进单位协助、个人联系等方式进行。原没有工作的,组织人社部门和引进单位优先推荐工作。

3. 子女入学。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未成年子女入托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同级教育部门优先予以落实。

4. 档案管理。进院管理期间,档案由日照市人才创新发展院统一管理;管理期满后,按干部管理权限管理。

看到这样的福利,你心动了吗?有想法的朋友们可以去试试哦。另外,对于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计划,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事业单位面试新题型精讲之材料题

一、材料题导读

(一)材料题概念

所谓材料题是指面试问题是依托给出的材料而提出的,即在某一段背景性的材料后面附加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的面试考查形式。

材料题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材一题形式,即一份材料一道面试题;还有一种是一材多题形式,即一份材料多道面试题。

(二)材料题测评能力

背景材料是材料题的形,材料背后考查公务员必备的九大能力是材料题的神。材料题形“散”而神“聚”,形服务于神,神体现于形。

材料题的考查非常综合,具有很大的涵盖性。结构化面试中的九大测评要素在材料题的设置中都得到了体现。

在材料题问题的设置上,侧重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此类考查形式各题目之间大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中公教育专家发现,某些省份的个别单位还会以限时或口读的方式提供材料来加大考生信息负载量,相对于普遍的独立题目而言,此种形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考查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难度梯度更高。考生若具备较强的速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帮助考生在材料题中胜出。

(三)材料题分类

1.理论型材料

这类材料主要由中央理论政策、人物的言论(包括领导人的讲话、专家的发言以及社会大众的看法等)或者一些纯文字分析型文本构成。理论性材料一般是作答面试题的依据。阅读这种材料重点要把握观点及支撑观点的理由,所以这种材料需要精读。这类材料的新动向就是结合时代背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新鲜感,增大了面试的难度。

2.案例型材料

案例,有个例、实例、个案等几种提法,是指人们对已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件捕捉的记述,类似于故事,但又不是一般的故事。案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本身包含了一个典型的故事情景,十分自然地将人们带入其中,与事件中的主人公一起思考,形成共鸣。案例型材料需要特别注意搞清楚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时间、地点、权属关系等关键点。

二、材料题精讲

(一)解题技巧

1.入境,人题合一

解答材料题目,尤其是案例型材料题目,考生一定要深入题目,结合给定材料中设定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给定的任务。要把自己放入题目材料中所提供的情境中,就像法官断案一样,只有进入现场才能和相关人物有信息上的沟通,才能切中要害。

2.角色,扮演得当

解答材料题目,必须做到认清角色,到位不缺位,得体不越位,牢牢树立权责意识,做好自己的工作,把给定角色扮演得当、得体、得要领。

3.措施,圆满解决

材料中给定的故事冲突,即要解决的问题,经常以“你怎么办”来考查。首先要分析问题有哪些,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解决矛盾,是材料题的宗旨所在。

从材料中提取对策、运用材料和相关知识思考加工,形成对策,可归结为四种方法:就材直取、转因成策、归纳整合、演绎成策。

第一种方法:就材直取

就材直取即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对策。材料是对策生成的源泉,有时材料中会直接谈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思路、办法等,而这些往往可以直接引用。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时事背景类材料题中,例如:

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民意表达渠道,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的放大器,成为执政者“不可小觑、更不可不察”的领域。可喜的是,浙江官员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使网络这一平台成为官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此段中,关于网络的重要作用,就可以直接拿来作为面试答题的破题表态。

第二种方法:转因成策

转因成策即将原因转化成对策,立足对原因的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破解思路或办法,即为对策。很多时候,原因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一些有揭示问题的原因的材料中,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因,得出对策。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因有果,措施得当。

第三种方法:归纳整合

归纳整合即归纳零散信息,把分散在材料中的对策信息梳理、整合,形成系统而有条理的对策,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有时会较为零散,甚至是潜藏在不同的材料中,此时就要善于挖掘,抓住不同材料反映问题的共同点,在比较合理与否、重要性大小及价值高低的基础上,选出备选对策项目,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形成内容合理、逻辑严密的对策。

第四种方法:演绎成策

演绎成策是把普遍适用的原则、方法、经验具体应用到某一领域的问题上,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方法,即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当材料中的信息量不足,难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时,就需要启用背景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结构化面试五大题型的解题方略,在解答材料题时也可以拿来用。

在这三大技巧中,入情入境是关键,角色意识是保证,解决问题是核心,三者缺一不可。掌握此三点,再有一双慧眼,能够透过材料看本质,方法运用得当,定能夺得高分。

一、熟悉考试测评标准很重要

计划组织协调类面试题是直接考察考生能力的面试题型之一,一般根据招考职位的要求来设计试题,主要是通过考察考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开展工作的思路,来判断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事业单位考试中较为常见的面试题型之一。

其中,策划活动是此类试题常考的形式。通过观察考生如何对自己、他人、部门的活动做出计划、排出日程、提出调配资源的方案,并对冲突各方的利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协调的行为,来判断考生在组织计划协调方面的能力。

为达到测评的目的,该类试题常常有以下几个考察点:

1、依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计划。考察考生确定目标、分析风险和制定计划的能力。

2、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之间的关系。考察考生分析自身及环境以及冲突各方优劣势、及相互矛盾的能力。

3、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作出恰当选择。考查考生执行计划的倾向性和目的性。

4、及时作出决策。考察考生迅速作出决策的能力。

5、调配、安置人、财、物等有关资源,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综合考察考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能力。

考生在作答之前,首先需要知道考试考的是什么,不能想当然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有命中了得分的要点,才能够获得考官的认可。而得分点的设置,恰恰就跟考评要素息息相关。

二、针对测评要素设计答题思路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知道了面试的测评标准,按照试题的要求来作答,才有可能用简练恰当的语言获得好的分数,否则就很有可能长篇大论却不得要领。

针对以上测评标准,中公教育专家对策划活动类的试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个大致的作答方法,帮助考生理清思路:

1、依据目标、预见机会和挑战,这一条要求考生策划的活动一定要具有真实性与可行性。

因为是在虚拟状态下,同时也因为很多考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异想天开。最后自认为设想很好,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失分。

2、看清冲突各方之间的关系。

这其实是决策时非常重要的依据。策划一次活动其实就是一次资源的整合和矛盾的梳理,因此搞清楚矛盾双方的需求、矛盾、利益关系非常重要。这时候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将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即分析矛盾双反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相比较之后方能得出一定结论,指导决策。

3、权衡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

这是考察考生的大局观和全局观。一次活动的策划一定有其所在的环境和历史特点:例如策划一次军烈属的慰问,是响应我党拥军爱民的号召;组织一次捐赠活动,是为了缅怀自然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许多活动都是事出有因。因此必须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小的活动要服务于大的背景,切不可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了长远。

4、及时作出决策。

这是考察考生是否能够迅速地、果断得判断情势,作出决定。在这个问题上,切忌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考生应该明白,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任何决策都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风险大或者风险小的方案。另外,还应该提醒考生,决策者应当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尤其是活动遭遇失败或者受到否定时,勇于承担责任,弥补过失才是做好的选择。推脱责任只会给考官留下难担大任的印象。

5、协调安置资源。

这个评测点考察的其实是考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考生多方面的素质。只要考生秉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原则,就能够较好地协调处理各个方面的矛盾,为活动的进行创造必要的便利,最后实现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