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滴滴要做外卖,美团要做打车,这两家跨界举措分别侵入了彼此的腹地,大战一触即发。

4月9日,在经历一周非正式运营之后,滴滴外卖正式在无锡上线,靠单日近千万元的补贴迅速拉拢人气,使得美团和饿了么被迫应战。美团提高了骑手在高峰期的配送补贴,并紧急抽调了200名骑手前来支援。传闻为了迎战滴滴,美团共计补贴了600多万元,饿了么则豪掷了超过1000万元。

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随后,凭借着高补贴的滴滴高调宣称拿下无锡市场份额第一。美团这边不甘示弱,立马进行回击,“稳居第一”等字眼就像冷冷冰雨,往滴滴脸上一阵噼里啪啦胡乱地拍。

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但4月11日,无锡工商局联合公安局约谈美团、饿了么、滴滴三家外卖服务平台,指责其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经营行为。三家平台“心平气和”地达成一致:积极响应无锡市工商局、公安局的要求,迅速恢复无锡市外卖市场的良好秩序。

补贴戛然而止,似乎一切都不曾发生。

据最新的消息,滴滴外卖在无锡订单暴跌超50%,同时滴滴骑手的单笔报酬也从之前的25元降到了每单15元,并且系统派单量骤减,多位骑手反应称一天也就10单左右,每天收入仅百余元。。失去了高补贴的滴滴外卖好像瞬间变成霜打的茄子,没有了曾经的劲头。

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高补贴变“黑洞”,滴滴外卖只昙花一现?

针对外界关于“滴滴外卖订单量骤降”的消息,滴滴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订单下降50%没有任何依据,事实上滴滴外卖平台当前用户数是稳步增长的。在高补贴被叫停的当下,多家外卖平台订单出现短期变化也属于正常现象。滴滴正计划开一批新的城市,很快会在新的城市招募骑手。

无独有偶,前几日滴滴在京召开了发布会,程维现场公布滴滴未来战略的三大愿景,但没有提及滴滴外卖,这不禁引起了外界的大量猜测:滴滴外卖并没有长线运营的打算?只是对美团打车的应急反击?

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滴滴外卖份额的大跌,连一个缓冲时间都没有。可放眼之前滴滴生猛地攻势,所有人都以为滴滴会掀起一阵旋风:招聘的忠诚骑手月薪保底过万,自由骑手可自由上线随时接单,订单收入翻倍。滴滴每单给商家补贴6-8元,给用户补贴18元,给骑手补贴18元,总体算下来每一单的补贴成本超过了42元。如若这样的情况持续一个月,滴滴外卖的补贴将超过4.2亿元。

可高额的补贴就像一个黑洞,造成大量订单暴涨的同时,也刺激滋产出大量“伪需求”, 1.1元的奶茶、3.4元的榴莲、0.5元的海南鸡饭……无锡人民把这当做一场不要钱的狂欢,外卖从业人员当做挣快钱的捷径“做了就走”,滴滴此举不但没有吃下一快市场份额,反而带着点“冤大头”的气质,高补贴被叫停后,外卖人员走了,无锡人民再次用回熟悉的美团与饿了么,滴滴外卖的出现,像一场短暂的嘉年华,更像是昙花一现。

当初的补贴是拿钱进行市场教育和用户习惯培养,如今滴滴砸钱换回的却只是伪需求和伪商家,这或许就是滴滴外卖在无锡昙花一现的原因。

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相比美团,滴滴的跨界为何更加吃力?

我们知道,无论是外卖市场,还是打车市场,当前的市场格局都基本上是已经定下来了。打车市场滴滴基本上已经垄断了出行领域,数据显示,滴滴在2017年一年平台服务约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占据中国网约车市场超过90%的份额。

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而外卖市场,则是美团与饿了么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对于美团来说,它的布局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全覆盖,而做打车也是水到渠成的业务延伸,补足自身吃喝玩乐之外的出行版块,自然做起来要顺手许多,也满足了自身用户的更多需求。换句话说,酒旅、娱乐、外卖的业务线都铺好了,正是时候用出行连接这些服务,所以美团才选择进击滴滴最强的业务。

但是对于滴滴来说,它当前做的是依然出行这个单一的市场领域,做外卖与其打车业务本身并无协同关联优势。滴滴无法利用其平台上的私家车资源去送外卖,需要招募骑手、配备电单车等资源。

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而美团和饿了么的下半场竞争,已经进入服务和运营效率比拼的阶段,而滴滴进军外卖,只是一味地用补贴刺激用户需求。由此可见,滴滴外卖在无锡并没有对商业模式或市场营销进行任何有价值的创新之举。

美团虽然看似是进军打车,但实际却形成了利用整个生态在对抗滴滴的局势,而滴滴却只看到局部的较量,反击方向是美团最难被打败的外卖,却没有利用给自身的优势,形成另一个生态军团与之对抗。所以,滴滴如果还坚持只做外卖,对于美团的打击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同玩跨界,美团被叫好,滴滴却引质疑?

因此,从分析来看,美团打车相对于滴滴外卖尽管更有想象空间,但有机会不代表能做成,况且当前美团面临多线作战的难题,多项业务都要烧钱,另外在网约车市场还面临政策监管与牌照等难题。

滴滴也仍有自己的底牌,滴滴掌控了绝大部分司机资源与在网约车市场绝对的优势,适时地调整策略,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并不难,与美团日后的龙争虎斗,此役就算暂时告负,其实也无伤大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