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入门(二七)——近体诗24工对

第十一节 对仗的讲究和避忌

对仗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工对,例如以天文对天文,以人伦对人伦,等等。

第二类是邻对,例如以天文对时令,以器物对衣服,等等。

第三类是宽对,就是以名词对名词,以动词对动词(或形容词)等等。

诗人之所以不处处都用工对,自有理由:近体诗受平仄的拘束已经不小,如果在对仗上处处求工,那么,思想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再者,求工太过,就往往弄到同义相对,如室对房,别对离等,两句话几乎只有一句的意思。意简言繁,是诗人所忌,所以工对最好是妙手偶得,其次是不妨碍意境的情况下,尽可能求工

(一)工对

下面的例子,可说是字字工整: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李贺同沈附马赋得御池水。)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祖咏七夕。)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储光羲咏山泉。)

东风千岭树,西日一洲苹。(于武陵南游有感。)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杭州名胜。)

梦兄亭古传名谢,教伎楼新道姓苏。(同上。)

雪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刘禹锡麻姑山。)

1.有些同门类的词,在文章里常常被用对称者,如歌舞,声色,心迹,老病等等,如果用为对仗,就被认为最工,例如:

云带声扬,风飘袖翻。(张谓早春陪崔中丞宴。)

诱引来花下,草勾留坐水边,(白居易春江。)

避险巇翻失路,随闲淡不因僧。(李昌符秋夜作。)

添新甲子,减旧容辉。(白居易除夜。)

2.有些词,虽不同门,甚至于不同类,但因常被用为对称,如诗酒,金玉,金石,人地,人物,兵马等。如果用为对仗,也被认为最工。例如:

敏捷千首,飘零

一杯。(杜甫不见。)

殊往日,鸣幸同时。(刘禹锡怀妓。)

残妆添黛,艳舞落钿。(张谓扬州雨中张十七宅观妓。)

草青临水,头白见花。(白居易感春。)

虽无舒卷随意,自有潺缓济功。(罗邺水帘。)

碛迥难伏,天寒易收。(张蠙边将。)

3.无和不,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副词,但因它们都是否定词,所以常被用为对仗,这样,

无字下面自然是名词,不字下面自然是动词或形容词在词性上虽不相对,也可认为相对。

例如:

牛马行色,蛟龙斗开。(杜甫雨。)

才逐仙隐,敢恨庖厨。(杜甫麂。)

边落木萧萧下,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九日。)

4.借对——有时候,字在句中的意义对起来本不甚工,但那字另有一个意义却恰和并行句中相当的字成为颇工或极工的对仗,这叫做借对(借意)。例如:

曾任侠,晚

更为儒。(王维崔录事。)

(年节之节,借为气节之节。)

苜蓿随马,葡萄逐臣。(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

(星汉之汉借为汉朝之汉。)

蒲垒城秦地,莎车属汉家。(王维送宇文三赴河西。)

(莎草名,车,舟车,借为国名。)

法调狂象,言问老龙。(王维黎拾遗昕见过秋夜对雨。)

(玄黑之玄借为玄妙之玄。)

漫作潜论,虚传幼碑。(杜甫偶题。)

(夫妇之夫借为潜夫论之夫。)

云萧史驻,字鲁恭留。(杜甫玉台观。)

(文采之文借为文字之文。)

5.另一种借对是借音借音多见于颜色。例如:

偶值乘舆,非关避衣。(王维酬严少尹见过。)

(借篮为蓝,与相相对。)

舆乱鞍马,徒换友朋,(白居易山居。)

(借篮为蓝,与缁相对。)

事直天在,归迟

发生。(刘长卿新安奉送穆论德。)

(借皇为黄,与白相对。)

溟恨衰谢,绂负平生。(杜甫独坐。)

(借沧为苍,与朱相对。)

马骑汗落,胡舞蹄斜。(杜甫秦州杂诗。)

(借珠为朱,与白相对。)

野鹤晨出,山精日藏。(杜甫陪郑广文避何将军山林。)

(借清为青,与白相对。)

本来,对仗很难字字工整,但只要每联有一大半的字是工对,其他的字虽差些,也让人觉得工稳,尤其是颜色数目和方位,如果对得工,其余各字就跟着显得工

格律诗入门(二七)——近体诗24工对

踏歌图(南宋:马远)

格律诗入门(二七)——近体诗24工对

踏歌图(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