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文物局負責人表示:中國旅遊標誌圖形提倡統一使用“銅奔馬”名稱

甘肃省文物局负责人表示:中国旅游标志图形提倡统一使用“铜奔马”名称

“銅奔馬”1:1復原品。(每日甘肅網資料圖)

據馬玉萍介紹,“銅奔馬”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同年12月入藏甘肅省博物館,入藏時對其進行了編目,定名為“銅奔馬”,該名稱一直沿用至今。銅奔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奔馳狀,塑造者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剎那瞬間,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疾速向前的動勢。其全身的著力點集註於超越飛鳥的一足上,精確地掌握了力學平衡原理,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96年,“銅奔馬”被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組鑑定確認為一級甲等(國寶)文物,2002年被列入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甘肃省文物局负责人表示:中国旅游标志图形提倡统一使用“铜奔马”名称

航拍“銅奔馬”出土地——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每日甘肅網資料圖)

“我們認為,引發大家對‘銅奔馬’名稱熱議的主要原因:一是研究工作比較欠缺,由於銅奔馬並非科學的考古發掘,而且出土年代比較特殊,又加之當時文物保護等各項基礎工作和研究能力比較薄弱,導致很多關於銅奔馬的珍貴歷史信息流失;二是銅奔馬本身非常的精美和神奇,人們渴望獲取更多關於銅奔馬的信息,於是便引發了各種討論。文物部門及有關領域的專家一直堅持使用‘銅奔馬’這一名稱,我們認為是科學、準確和規範的。根據國家對於銅器類文物定名的統一標準,有銘文的以銘文為主,無銘文的以其製作特點、出土地點,或以紋飾為主,將這件文物命名為‘銅奔馬’,既涵蓋了器物的質地、形制,又同時突出了其風馳電掣般飛奔的形態特徵,是符合國家關於歷史文物定名標準的。”馬玉萍局長表示,1996年,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確認小組在確認一級藏品時對此名也沒有任何異議,因此我們提倡統一使用“銅奔馬”名稱。關於其它名稱,均有相關的一些研究文章進行剖析,在此,我們也歡迎各界專家、學者繼續大力開展研究,爭取發現更多關於‘銅奔馬’乃至雷臺漢墓的有價值的歷史信息,用科學的方式和結論闡釋文物價值,為更好的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