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torr覆膜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现状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死亡原因主要来自于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随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systemic shunt,TIPS)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顽固性腹水、肝性胸水、布加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TIPS曾因裸支架阻塞率较高而使其手术疗效大打折扣,随着覆膜支架的发展及临床应用,TIPS分流道通畅率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减少了重复干预及再出血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TIPS的临床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肯定。Viatorr覆膜支架作为TIPS专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于2015年10月经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入我国市场,以其良好的顺应性得到广泛的认可。

1 支架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随着Viatorr覆膜支架逐渐进入国内市场,其临床应用日益增多。Viatorr覆膜支架包含一个自膨式电解抛光的镍钛合金支架,支架支撑着3层不同孔径的低渗性膨体PTFE覆膜,内层孔径为30 μm左右,与血管支架相似;中层孔径最小,是相对封闭的结构;外层用于改善与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的相容性,支架的覆膜部分可完全阻断分流道内的胆汁渗漏。覆膜支架由2个部分组成:肝内覆膜区和门静脉裸区,二者由一个不透射线的环状带区分,还有一环状标记带位于覆膜的肝静脉端用于尾部定位。Viatorr覆膜支架的骨架是由直径为0.2 mm的镍钛合金线圈构成,在人体的环境里有相当大的径向强度,足以抵抗肝实质组织的回缩力。目前市场上有8、10、12 mm 3种直径类型的支架,覆膜区域长度为4~8 cm。Viatorr覆膜支架可以达到准确定位释放,加上其顺应性较好,减少了支架两端成角引起的“盖帽”现象发生,同时降低对门静脉入肝血流的影响。2017年我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专家共识》中首次指出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能够减少TIPS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Viatorr覆膜支架的临床效果

提高支架的通畅率

对肝性脑病(HE)发生率的影响

HE作为TIPS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Child评分以及术前存在的HE症状均可影响术后HE的发生率。裸支架和覆膜支架对于术后HE发生率的影响目前仍有争议,Fonio等报道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TIPS术后6、12个月HE发病率分别为36%和27%,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病率明显升高,胆红素及INR可以作为临床预测指标。Barrio等报道Viatorr覆膜支架较单纯裸支架术后1个月的HE发病率分别为20%和41%,但其术后3、9个月随访表明HE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别。Rossi等研究表明Viatorr覆膜支架在提高通畅率的同时,术后HE发病率也明显提高达47.1%,而Tripathi等报道则认为Viatorr覆膜支架与裸支架相比能够减少术后HE的发生。近年来文献报道倾向于Viatorr覆膜支架在提高通畅率的同时并没有增加HE的发生,同属PTFE覆膜支架的Fluency支架与Viatorr覆膜支架术后HE发病率也无明显差别。Wu等指出对脾肾分流道及胃冠状静脉的栓塞能够增加门静脉血流量,使肝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亦能减少HE的发生。Srinivasa等报道提出HE的发生率可能与覆膜支架的直径相关,直径为8 mm的支架能够更好地控制HE的新发或加重,但Wang等指出门静脉血栓的形成、门体静脉侧支血管的存在以及患者的术后管理等均可影响HE的发生率。更小规格的支架能否在有效地控制门静脉压力的前提下降低HE的发生率,仍需进一步研究。

提高顽固性腹水的治愈率

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3 小结

引证本文:丁智锋, 殷世武. Viatorr覆膜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现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5): 1107-1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